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鹿原》电视剧随想

2020-07-15 22:25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白鹿原》电视剧的选角,好。


原著中的人物各个精彩有力,电视剧选的演员,也好得让人拍手。白孝文,翟天临将人物虚伪自私的正人君子模样演的淋漓尽致(不提他生活中的过错,角色演绎无可挑剔);鹿兆鹏,浸淫多年话剧的雷佳音出演;鹿兆海,邓伦出演,单纯有活力。雷邓这两位演员,现在已经大红大紫,好的剧集,锤炼好的演员。




张嘉译是最完美的白嘉轩,这个选角简直神了。何冰拿捏的鹿子霖,精彩。饰演仙草的秦海璐,饰演朱先生的刘佩琦,饰演鹿三儿的李洪涛,以及众多配角,白秉德,鹿泰恒,好得让人说不出。


电影电视剧,是导演的表达,一味追求还原不是好事。因为所谓的还原,生搬硬套者,取悦粉丝,赚粉丝经济的钱。文字有文字的表达效果,影视有影视的表达效果。文字描写给读者的感受,影视化去还原,不一定能奏效。


李安拍电影,改编小说,非常谦虚,承认,给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灵感的,不是自己,而是小说。


二流小说,一流电影。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原著不完美,导演才敢放开手脚,加入自己的表达。从这个角度看,敢翻拍文学名著的人,一定是有勇气的,且有深厚的底蕴。


跑个题,翻译也算再创作。冯唐再创作泰戈尔的《飞鸟集》,其实不错。但读者不乐意,容不下权威外的解读。名著的力量也在,它包容多元的解读,唉。即使他翻译得差,社会的包容性还是要有的。社会没有包容性,作者就难有鲜活的创作动力了。


伟大的导演,多挑选二流小说作为自己的表达舞台。胆子大了,也才敢拍名著,和拍过的其他前辈们比划比划。幸运超过前辈了,自信满满。但要说到超越原著,那就不用想啦。


还有一点,电视剧的硬伤——不好深刻。不一定是导演做不到深刻,而是电视剧的受众不喜欢。《白鹿原》这部剧,尽力还原原著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选择了妥协,加入了常见的煽情,立意升华片段,实在没办法。这么大体量的电视剧,拍的惊世骇俗,那有好果子吃了。《大明王朝1566》拍得好,太好了,被打入冷宫。《亮剑》拍的好,很多人说原著的后半部分更好,结局更现实深刻,没办法,不可能拍出来。每每感触,我们看国产剧,多在欣赏戏骨们的拿捏,以及辛苦寻觅主流声音下的委婉的,精妙动人的表达。能琢磨出环境的限制,就能感受到作品的好,演员的不容易。不是我们能力不行,三十年前,我们的好剧有一大堆……


还有个道理,去粗取精。一个作品,有缺点,缺点很大,不要紧,关键要有吸引欣赏者的点,使其能克服作品的缺陷。桑塔格说的比较文雅:“读者可以忍受一个作家的不可理喻、纠缠不休、痛苦的真相、谎言和糟糕的语法——只要能获得补偿就行,那就是该作家能让他们体验到罕见的情感和危险的感受。” 文学作品是这样,游戏是这样,电视剧也是这样。回到《白鹿原》,只一众精彩的演员,就让人爱不释手。


《白鹿原》电视剧随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