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讲讲糖果亮身段

一、身段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身段”?
一个演员,无论在哪儿表演,“手眼身法步”缺一不可。如果只是长得好看,那当什么演员?充其量当个平面模特——连T台都走不了。身段,是气质的载体。没有身段,怎么看得出备备“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怎么看得出亮亮“丰神飘洒,器宇轩昂”?陈道明老师演《卧薪尝胆》前期,把演范蠡的贾一平骂了一顿,说贾一平在用小聪明演戏。没演过古装的贾一平便和明叔一起穿水衣练举止练到熟为止。
顺带提一笔“步”。魏宗万老师一开始不想演《三国演义》,怕剧组掌握不好古装。他特意提及,很多人演古装,用穿皮鞋的走路方式来走。可知,“步”是牵连到“身段”的,“身段”奠定了“架势”,而“架势”正是人物状态的展现。所谓“精气神”,观众一眼就看得出来。正如我们一眼就看出司马懿“鹰视狼顾”。
二、糖果亮的身段
好了,我要就第一篇专栏《央三糖果亮名场面》

展开夸夸糖果亮身段。
虽说南阳野人、诸葛村夫“躬耕陇亩”,但是,我想,干活应该不多,不然做不成临风玉树。
(一)博望点兵
初出茅庐的亮亮有备备撑腰,那阵势,比啥管乐,直接跳过子房,并肩封神台上的子牙。
(二)舌战群儒
这节的白月光我都夸累了(《做个真的我·孔明东吴风华录》就是我给白月光的情书),这一回主要夸摄像。
运动镜头主要分推、拉、摇、移四大类,又细分出升、降、甩、跟四种运动形态。舌战这段的摄像,涵盖了大部分的技法,教科书上应该有位置。从观众的角度看,刻画人物(说好了是“舌战群儒”,央三是真的有“群儒”)、彰显场景、光耀主角,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叫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不评价其它版本的三国影视剧,大伙儿自己去看吧,这种名场面的对比视频有很多,看完,你会对央三剧组肃然起敬。
最让我觉得亮亮光芒万丈至刺瞎双眼的两个镜头。一是反驳偷橘子的陆公纪,说到“刘皇叔乃堂堂帝胄”(亮亮夸备备,备备夸亮亮的时候,都,超,有,爱!),亮亮拱手,镜头开始360°贴身旋转。二是反驳“作何经典”,批判杨雄小人之儒,亮亮稳健从容在朝堂走了大半圈。前者,亮亮不动镜头动,给观众看到亮亮颜值、风度毫无瑕疵,让人神思渐迷(活像听讲遇到风度翩翩的老师,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老师说啥,整堂课只剩下看老师)。后者,镜头不动亮亮动,给观众看到亮亮气场。
群儒:你给解释解释,什么叫“完全制霸”?亮亮:这,就叫“完全制霸”。
观众:你给解释解释,什么叫“完全制霸”?剧组:这,就叫“完全制霸”。
(三)草船借箭
这一part是我的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爱!
首播时,很多观众夸赞晚年诸葛,说糖果越演越好。其实我觉得是观众受了剧情影响,越来越悲伤,跟着亮亮动了真情。真要说“越演越好”,从拍摄时间上来说,晚年在前,东吴部分在后。“草船借箭”则是最后拍摄的一节。(见花絮)
船上的亮亮,不是亮亮,是真卧龙!
谁也没见过龙,但是看完糖果的表演,我们都知道了,一条龙在船上是怎么待着的。







导演是总指挥,指导老师是礼仪专家。导演和专家会指导演员的仪态、动作。不过,大部分表现还是要靠演员自己。且不说很多细节要演员自己设计,就算举手投足都严格按照导演、专家的要求,但要内化自身,让观众看到人物浑然天成,也需演员有相当的道行。一说名士风流,我们总首先想到魏晋。汉朝衣冠是怎样的?糖果表演的亮亮,魏晋风流看了都要叫爸爸。
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
(四)登坛祭风
有弹幕说“不知道的还以为唐国强演的张角”。哈哈哈哈哈哈……很多人喜欢亮亮这个扮相——可能是装神弄鬼亮给大家下了蛊。
祭风难在哪儿?披头赤足着水衣在烟熏火燎中飘逸舞剑,气场还要绝对压制东吴那些小鱼小虾。这场戏拍了一天。唐老师说大冷天的,寒从脚起,他把酒店拖鞋剪下来粘脚底。我反复看了很多遍,都没看到。我只能说:糖果亮真神人也。
正如谈草船借箭时讲的,龙在船上展现各种姿态,观看全剧,能欣赏龙在不同时期的状态——糖果的表演让观众酣畅淋漓。
《三国演义》这部剧体量大,拍摄时间、播放时间都长,演员表现一以贯之,观众入戏入情。截取几个片段来谈,是管中窥豹,希望大伙儿完整观看全剧,感受整个剧组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