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 ZF MMSE 思想的探讨和对比
(录制的视频:待上传)
这篇文章试图来讨论一下 MIMO 检测中 Zero Forcing 算法和 MMSE 算法背后的思想。具体的公式推导,可以参考前面发的几篇文章。
最大似然检测 (ML),是找如下的最优估计/检测:
Maximum Likelihood(ML) 算法是最优的检测,这个最优指的是使错误率最低(假定发送的 x 是等概率出现的),从最低错误率的角度出发,同时假定在每个天线处的高斯白噪声是独立同分布的,那么,这个 ML 算法的公式为:
遍历 X 的所有可能取值,找到是公式 (1) 最小的。
因为公式 (1) 的计算量非常大,在实际中是不可行的。那么对公式 (1) 放开条件,让 X 的取值,不仅限于星座图中的值,而是任何值,那么,这个就是 zero forcing(ZF) 算法的出发点,则公式 (1) 就变成:
注意 argmin 的下表中的 X ,没有做任何限制。
MMSE 算法:
则:
ML 算法是把 X 的估计,约束在星座图上,在可能的取值(有限个)上找使得 与 Y 最接近的。
ZF 算法把星座图的约束去掉,则在所有可能取值(无限多)上找与 Y 最接近的,这个时候,是把噪声看成一个确定值,则这个噪声值的情况下,找一个 X 使得 HX 与 Y 最接近,因为 X 没有在星座图上的限制,则噪声就会让找到的 X 不仅去拟合发送的 X,而且还尽可能把噪声也拟合上:
如果噪声比较大,则估计出来的 X 就偏离原始发的 X 比较远。那么,我们自然想,能否不这么极端,能否用噪声的统计特性,知道噪声的某种均值,把这个均值考虑到估计中来? 这样我们就得到公式 (3),我们要找的 G,是使得在统计意义上 估计值与发送值之间的误差最小。因为要引入统计特性,因此,似乎不能用公式 (2) 的 来求数学期望,要做一点转变,因为公式 (2) 中是把 X 当成某个未知的特定值(噪声也是未知的特定值),Y 是已知的特定值,因此是找确定值情况下的最小值问题,不涉及到统计(大量多次数据的统计特性)。
公式 (4) 找到的统计意义下最优的 G,使得 最小。
ZF 是找 某个 X ,使得某个度量最小;
MMSE 是找个 G,使得某个度量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