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 -- 表象与矩阵
在上一篇里介绍了可观察量与算符, 其中提到了任意算符的特征函数都可以组成标准正交系, 即任意波函数都可以使用特定可观察量表达. 当体系或波函数使用某个可观察量 O 表示时, 称为处于 O 表象(representation). 对于之前讨论的情况, 一直都是用坐标作波函数的因变量, 所以之前的讨论是处于坐标表象的.
为了方便讨论, 这篇专栏都有假设: 算符都不会随时间变化, 特征值都是分立的, 特征函数都是归一正交的. 对于更一般的情况也有类似的结论, 只是式子更复杂了.

狄拉克符号
狄拉克符号把任意波函数 Ψ 记为右矢 |Ψ⟩. 但在深入讲解前, 先了解一下狄拉克符号的书写约定.
记可观察量 O 的特征方程 为
, 或在没有歧义下可以记为
和
.
因为 Ô 的特征函数构成标准正交系, 所以矢基 {|n⟩} 组成了函数空间里的一组基, 假设下标 n 从1开始, 那么在 O 表象里记 以此类推. 对波函数 Ψ 在 O 表象下展开得
, 写为右矢形式为
, 可以看到在这种表达里 |Ψ⟩ 也是一个向量
.
记右矢 |Ψ⟩ 的转置共轭为左矢 , 根据矩阵乘法可以有
, 可以看到左矢与右矢相乘等于两函数的内积 (两向量的内积也是这样定义的), 对于两任意波函数 Φ 与 Ψ 的内积 (Φ,Ψ) 写为狄拉克符号 (⟨Φ|)·(|Ψ⟩), 简写为 ⟨Φ|Ψ⟩. 根据矩阵乘法, 乘积 |Φ⟩⟨Ψ| 为矩阵, 详细在下面讨论. 与向量类似, 右矢 |Ψ⟩ 为函数空间上的一个向量, 当不指定表象时 |Ψ⟩ 无法写出准确表示, 在下面会详细讨论变换表象时 |Ψ⟩ 的值如何变化.
波函数 Ψ在 O 表象下的特定描述 Ψ(O), 类比内积 ⟨n|Ψ⟩, 则 Ψ(O) 可以写为 ⟨O|Ψ⟩, 所以函数内积又可以写为 .

算符的矩阵表示
考虑算符 Q̂ 作用在波函数 Ψ 上 Φ = Q̂Ψ. 在 O 表象下, 对波函数展开为 , 那么算符作用在波函数上可以写为
, 这条式子求关于 ψₘ 的内积有
. 因为 ψ 是归一正交的, 即 (ψₘ,ψₙ) = δₘ,ₙ, 又记
, 于是得到
, 不难看到这个式子和"矩阵与向量的乘法"是一致的, 于是称
为算符 Q̂ 在 O 表象下的矩阵表示, 同样也可以记这个矩阵为 Q̂, 算符作用在波函数上写成狄拉克符号为
(在很多地方为了区分算符和矩阵, 会把后者记为 Q 而不是 Q̂).
因为算符 Q̂ 是厄米算符, 所以矩阵 Q̂ 也是厄米矩阵. 证明: , 即
.
特殊地, 算符 Ô 在自身表象里的矩阵表示为对角矩阵, 证明: .

公式的矩阵表示
可观察量 Q 的期望值为 , 对 Ψ 在 O 表象下进行展开得到
, 可以看到积分式与上面定义 Q̂ 的矩阵元相同, 于是有
, 根据矩阵乘法不难得出
, 这就是 Q 的期望值在 O 表象里的矩阵表示.
算符 Q̂ 的特征方程 , 写为矩阵形式得到 Q̂|Ψ⟩ = χ|Ψ⟩, 移项得
, 其中 Î 为单位矩阵, 根据线代可以解出有一系列特征值 {χₘ} 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φₘ⟩}.
薛定谔方程 , 对 Ψ 在 O 表象下展开, 再求关于 ψₘ 的内积得到
, 根据特征函数的归一正交性, 并且记
, 得到
, 于是可以写出矩阵形式
.

酉变换
考虑 O 和 Q 两个表象, 设 Ô 的特征函数为 {ψ}, Q̂ 的特征函数为 {φ}, 对 {φ} 以 {ψ} 展开有 , 其中
. 根据特征函数的归一正交性得
, 展开得
, 由归一正交性得
, 综上可以得到
. 由逆矩阵的定义知道这时满足
, 那么则称 Ŝ 为酉矩阵(或幺正矩阵), Ŝ 所表示的变换为酉变换(或幺正变换).
考虑一个波函数 Ψ, 那么 Ψ 在 O 表象与 Q 表象里展开为 , 对 {φ} 以 {ψ} 展开
, 因为这是恒等式, 所以有
, 这表明 Ŝ 是 Q 表象到 O 表象的变换.
考虑一个可观察量 P, 那么 P̂ 在 O 表象与 Q 表象里分别表示为 , 对 {φ} 以 {ψ} 展开
, 根据矩阵乘法可以写出
, 这个式子就是可观测量 P 在 O 与 Q 两个表象里的关系, 这个式子的几何意义是非常强的: 先作 Q 变换到 O, 再作 O 下的变换 P, 最后作 O 变换到 Q, 这三步就等于作 Q 下的变换 P.

矩阵的狄拉克符号表示
任意波函数 Ψ 在 O 表象下展开为 , 记 |n⟩ 为 ψₙ, 那么这条式子写为
, 因为求和与 |Ψ⟩ 无关, 于是得到
, 这个式子表示了特征矢的封闭性.
考虑算符 Q̂ 作用在波函数上 , 写为狄拉克符号形式为
, 对这个式子进行展开得
, 左乘特征左矢 ⟨m| 得到
, 于是算符 Q̂ 的矩阵元为
, 这与上面求得的是一致的. 对上式再左乘特征右矢 |m⟩ 并对 m 累加可以得到
, 由特征矢的封闭性可以得到
, 于是得到矩阵 Q̂ 的狄拉克符号表示
.
由矩阵乘法的转置规则 得到算符与左矢作用的式子
, 如果 Q̂ 是厄米算符则有
.

占有数表象与湮灭产生算符
在传统的量子力学里, 只能描述特定粒子数目的系统, 而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多量子系统, 引入了二次量子化(second quantization, 或正则量子化 canonical quantization). 在二次量子化里提出了一个可观测量: 占有数(occupation number), 占有数描述了当前系统处于某个特定态的粒子数目. 并且提出两个相应的算符: 湮灭算符(annihilation operator) 和 产生算符(creation operator), 湮灭算符描述了处于某个态的粒子数目减一, 产生算符描述了处于某个态的粒子数目加一. 占有数常记为 N, 湮灭算符记为 , 产生算符记为
(从算符记号可以看到, 产生算符并不是湮灭算符的逆, 这说明产生后湮灭对系统是有影响的).
二次量子化的最简例子就是线性谐振子, 关于线性谐振子可以看我之前发的专栏. 解线性谐振子的方程可以得到系统能量为 , n≥0. 可以把 ħω 看作一份量子(quanta), 那么 n 则是系统的占有数, 当系统处于基态时能量为 0.5ħω, 占有数为0, 那么这时称系统能量为零点能(zero-point energy, 或真空能 vacuum energy).
线性谐振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 其中哈密顿算符 Ĥ 为
, 记
, 那么 Ĥ 为
, 并且有
, 于是得到 Ĥ 为
.
定义算符 , 和它的共轭算符
, 其中动量算符为
. 对两个算符变换坐标得到
, 那么 Ĥ 重写为
. 结合上面讨论知道
表征着占有数 n, 于是得到占有数算符
.
由厄米多项式的递推关系可以得出线性谐振子特征函数的递推关系. 用狄拉克符号记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 根据上面的递推关系不难知道有
, 于是得到算符 â 的作用是将系统减去一份量子, 而它的共轭是将系统加上一份量子, 所以分别称为湮灭算符和产生算符. 不难知道两个算符的矩阵表达为
, 根据两算符的矩阵表达可以得到占有数算符的矩阵表达
.
由位置算符与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x̂,p̂] = iħ 知道, 湮灭算符和产生算符满足关系 , 当满足这样的关系时, 则称这两个算符是玻色子算符. 另外, 如果满足关系
时, 则称这是费米子算符. 不难知道, 在上面的例子里, 所有量子都是处于 ħω 这个能量, 即符合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分布, 当算符为费米子算符时, 量子符合费米-狄拉克统计分布, 并遵从泡利不相容原理, 但这都是后话了.

摸了
推一下瑟图群 [274767696]
封面pid: 4307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