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1.7.1 反对理性的哲学

2023-10-06 12:1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1、反对理性的哲学


  存在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最时髦的哲学学说之一,它最鲜明地反映出浸透在现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中的悲观主义情绪、非理性主义和对科学世界观的仇视。

  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他利用了19世纪前半期丹麦神秘主义者克尔凯郭尔的学说。另一些最著名的存在主义者是雅斯贝尔斯、萨特尔、马赛尔、卡姆。

  存在主义者所提出的最一般的问题,就是关于生活的意义、关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关于人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的问题。这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在现时却对许多人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人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们必须确定自己在这个复杂的、矛盾重重的资产阶级社会条件下的地位,必须表明自己对于全世界正在进行的进步力量和反动势力的斗争的态度。

  这样,存在主义者接触到了一个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但是他们是从颓废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从孤立的、把自己和社会对立起来并在自己的体验中焦思苦虑的个人的意识出发来解决问题的。这一错误的出发点预先就决定了全部存在主义学的有害的性质。

  这种哲学的拥护者把它冒充为关于一般存在的学说,实际上,他们却把哲学仅仅归结为研究人的个人的“存在”(exsisto,拉丁文的意思是存在)。除了某些存在主义者关于“彼岸的东西”的议论之外,在他们看来,个人的存在,关于“我存在若”的意识,乃是唯一的现实。存在主义者把人周围的世界描绘成神秘的,理性和逻辑思维不能理解的。萨特尔写道:“存在没有合理性、因果性、必然性。”和一切主观唯心主义者一样,存在主义者也否认自然界、空间、时间的客观实在性。海德格尔说,因为有存在,所以世界才存在。“如果没有任何存在,那末世界也就不存在。”

  存在主义者断言,人的存在这一事实是人的最重要的东西,于是就不厌其烦地议论什么人的存在总有结束的一天,人的一生都是在死亡的恐惧中度过的。在他们看来,哲学的任务正是在于唤起并经常支持这种恐惧。雅斯贝尔斯宣称,研究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存在主义者明白,只要切断了人和社会的联系,要使人们或到自己是孤立的、孤单的,就最容易使人感到恐惧。因此存在主义者竭力迷惑人们,说人被“抛弃”在一个异己的、敌对的世界中,说他在其他人当中没有“真实的”存在,说社会剥夺了他的个性。

  在这里,“存在”哲学家利用了这样一个毫无疑问的并且为千千万万人所痛苦地经历的事实:资本主义社会确实压迫人,压制人的个性。他们利用一部分知识分子反抗资本主义制度压迫的情绪,把这种情绪引上反对一般社会的邪道。因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虽然人们生活在世上不能不和其他人来往,但在他们当中,他总是完全孤独的,只有闭关自守,才会感到自由。对存在主义者说来,社会集体要求人尽的义务、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都是不存在的。因此,存在主义者的剧本和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是些没有坚定信念的人,甚至常常是一些不道德的、胡作非为的人,这绝不是偶然的。按照这种哲学,人的一切活动和斗争都是白费气力的,世界是一个荒唐的王国,而全部历史则是一部荒唐的历史。

  存在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所以荒谬,首先是因为它把。整个现实都归结为人的存在、人的体验。同时,它还完全歪曲人的本质。

  人从社会中得到自己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什么东西使人无可比拟地超过了动物界的呢?是人的社会劳动生活。人在社会中发展自己的感觉和理性、意志和良心,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对于那些过着真正有价值的社会生活的人们,对于那些以先进思想鼓舞着自己的人们,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时候他会死去,而是他怎样在社会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是他将给人们留下什么。但是,一旦人为地使个人脱离社会,那末在我们面前出现的就是一个吓得浑身发抖、惧怕死亡又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的人。

  存在主义无意中表明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所造成的精神空虚和道德退化到了什么程度。

  颓废的“存在哲学”是彻头彻尾反动的哲学。它彻底表明了剥削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恐惧,同时,这种哲学在那些受它影响的人身上,特别是青年身上,起了瓦解精神的作用。它宣传恐怖心理、悲观情绪和荒唐的生活,从而助长反社会的倾向,替败坏道德的行为和无原则性作辩护。一个浸透了存在主义思想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成为最反动的势力所利用的工具,从意志沮丧的歇斯底里分子变成法西斯强盗。在德国,存在主义配合着其他一些反动的学说,替法西斯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法国,存在主义者在战后对英勇的共产党进行了粗暴的攻击,反对党的纪律,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团结。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立即识破了存在主义是一个主要的思想敌人。由于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反动哲学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现在,存在主义在法国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大大地削弱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1.7.1 反对理性的哲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