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经·关雎》与杜丽娘的情感解放

2023-01-03 12:57 作者:tbhong  | 我要投稿

从《诗经.关雎》想到的

 《牡丹亭》可以说是一出由《关雎》引发的爱情悲喜剧。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歌?《关雎》写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分明是讲述男子求偶的情诗,为何《诗经大序》却说它是后妃之德的教化诗?这个后妃之德到底是什么意思?真是宋明理学所理解的灭人欲存天理吗?难道《诗经大序》的作者真那么蠢,以为他睁眼说瞎话别人都会信什么吗?冥思苦索这么多年之后,突然意识到,人们或许忽略了《诗经》的时代背景。在《诗经》的年代,男女关系非常之乱,尤其女子不受约束。孔子不就是父母野合而生的吗?郑卫之音不就是桑间濮下男欢女爱的靡靡之音吗?对于这种没有约束的两性关系,也许对当时的儒家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于是祭出《关雎》作为教化典范。《关雎》是由男子先钟情,再相思,再琴瑟友之,再钟鼓乐之,一步一步的发展到婚姻,而不是女子随便跟男子野合。那样的君子求偶过程,很雅致、很规范,女子只能等待被爱、被追求,婚恋中的男尊女卑关系便确立了。这大概就是所谓后妃之德。所以《关雎》不是不要爱情,而是要男人主导的爱情,是相对于之前女子跟男子婚恋不分尊卑,不分主次,也不管谁主动被动的原始两性关系而言,已经是“进步”,但绝不是程朱理学时代的灭人欲存天理,婚姻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为准,女子连被动恋爱的权利都没有的社会标准。腐儒陈最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释为“有那等君子好好地来求她”,忽略了在宋明时期这是完全无法实现的奢望。春香不解风情地问为什么要好好的求她?腐儒一时语塞,杜丽娘却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开始悄悄期待着有个君子好好来求她。现实生活无法等到那等君子来求她,便做个梦来实现这个愿望。


《诗经·关雎》与杜丽娘的情感解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