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蠢懒之人,方可上岸!

天道酬勤,不仅酬勤,放前面的天道更为重要;或者说,酬勤酬的就是对天道(规律)的理解。
道路已经暗示了结果:努力的单车当然也能到达罗马,但我们也可以跳脱出固有的思维,抬头看向天空,选择省力无脑的飞机。
传统:听课+刷题→获得知识→重复→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不断发现漏洞
——→失败→不够努力→继续盲目的重复→继续努力→继续失败
(正常学生般盲目接受规律,被规则支配)
马林:读题→找到并集聚于其中某个知识点→获得逻辑或规律→重复+做题→验证此结论并优化 …→开始下一个知识点
(以出题人位置,制造规则也顺应规则)
现在才看到,来得有些晚了,但我还是在这个基础上,以一个今年高考失利,逐步进步却功亏一篑的应届生,感同身受,以此加一些自己的思考警示能看到准备高考的学弟学妹们。
原有的思维是从大出发,越努力,抓得越紧,得到的越少
而马老师告诉我们,从小出发,“我是笨蛋”,把逻辑和规律提取出来,不断循环验证,步步为营。
以高考为目标,说得具体一些,高一高二尤其是高三前半段几轮复习时间,老师的授课过程已经体现出了这期视频的精髓:
从每个知识点出发,一步一步夯实,把老师想教的规律接受,再完善好自己接受了的规律,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打基础”,其实把这做好,考试已经不算差了。
只有接近最后下半学期时,才是开始只做整套试卷,打磨经验,把规律化零为整,最后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应试能力。
以我为反例,前个过程我也是踏踏实实过来,虽然免不了疏漏,但整体还是向好的,成绩一直进步。等到最后冲刺阶段,考试越来越多,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就越焦虑,越得努力,越开始多做套卷,却一直没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做的越多,错的越多,越得多做,就这样我越累成绩波动越大。最后看到结果也已无力回天。这样的学习方式肯定是高考失利的一大原因。
就上,我暂且总结一句,无论何时,都要从问题中回推到知识点,从具体知识点中总结规律,得到共性的规律。时间长,得到的结论就更完善更普世;时间短,也至少有个保底能用的应试方法,而非盲目刷完套题,即使把错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