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角色设计:田中将贺访谈

田中将贺:从专修学校毕业后曾加入动画制作公司ARTLAND,以首次担任角色设计的《家庭教师》为代表,作为动画师参与了诸多作品,之后作为自由动画从业者活动,与导演长井龙雪,脚本家岡田麿里搭档制作的《龙与虎》《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朵名字》引起巨大反响。他活跃在角色设计及作画监督的领域,近年主要参与的作品有DARLING in the FRANXX、《你的名字。》《心灵想要大声呼喊》等,采访期间,正投入2019年10月上映的作品《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的制作高潮中。

看到完成的作品时,真的感到非常不甘心
——田中先生,继《你的名字。》之后,您再次参与了新海诚导演的作品。而前作是2016年代表性的大热作品。您在当时是怎样看待那份成绩的?
田中:我觉得可真厉害啊。这次对于《天气之子》,我也是同样的心情,因为我负责的仅仅是角色设计的工作,总会不由自主地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在制作《你的名字。》时,我负责了与主视觉相关的设计工作,还稍稍参加了正片制作。即便如此,我仍然感觉是别人的作品成功了,然后暗自感叹『真厉害啊。
——有种距离感吧。
田中:这么说,话题好像稍微走偏了,说到我的工作内容,担不担任总作画监督是有区别的。作为作品的参与者,比起设计师的工作,我更重视对画面的质量负责。从这层含义上来说,正好我现在处于《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制作得如火如荼的阶段,要我形容的话,感觉就像正筹备着和《天气之子》之间的严肃对决。
——原来如此(笑)。
田中:因此,当我看到完成的作品时,真的感到非常不甘心。一方面觉得被别人抢先了,另一方面又感叹于居然能做出这种作品。其中最强烈的就是感觉到对手已经站在赛场上。
——关于这方面,稍后还想听您详细叙说,但首先还得聊聊参与这次作品的经过吧。田中先生是什么时候接到委托的?
田中:对我来说,总觉得我们是从前作开始就一直有联系。由于《你的名字。》宣传期很长,我和新海诚先生、川村元气先生经常有机会一起喝酒。就这样,新海诚先生仿佛理所当然地提起了下一步作品。我不知不觉萌生了『奇怪,我真的要干这个活吗』的疑惑(笑)。当然,这是很光荣的事,但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没有中断过,自然而然就加入了。
——听说您也参加了剧本会议,对《天气之子》的故事印象如何?
田中:似乎比起《你的名字。》更像新海先生想做的作品,这是我当时的感想,不对,说成『想做的作品』有点不准确,我指的是,在迄今为止的新海诚作品中,主角拥有偏幻想性的,自以为是的一面。这种元素镶嵌在角色的设定与世界观里,是一直以来喜欢着新海诚作品的人们所认定的『新海诚风格』,而这一点在此前的作品中有了更强烈的体现。此外,《天气之子》讲述了帆高与阳菜两人改变了世界的故事,也就是所谓的『世界系』故事吧。我不知道他本人察觉到了多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像是回到了原点,我觉得他一开始就瞄准了这一点。
——在设计的考虑上,您受到前作《你的名字。》多少影响呢?
田中: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然在会议上我会听到『在《你的名字。》的基础上,接下来要怎么做』这种话,但就个人而言,我根本不在意,没有什么影响。倒不如说,我更在意如何回应导演的要求。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作品,如果一开始就想着『上一部作品很成功,所以下一部就这样做吧』,呈现出的画面就会被限制住。因为我深知这一点,所以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前作。另外,出人意料的是,在这次的剧本会议上,我当场就画好了角色,问大家『这种感觉怎么样』。在制作DARLING in the FRANXX时,我第一次和其他设计师尝试了边画画边讨论来决定作品内核的做法,那真的是非常刺激的经历,所以也想在这次的《天气之子》试试看。此外,正在制作的《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也一样,我们并不是将角色设计和其他的各种小灵感暂时保留,之后再独自思考,而是试着在会议上不断提出来。因此,《天气之子》里角色设计的基础部分,在剧本会议时就顺其自然地定下了一些。
——比如说哪些部分呢?
田中:电影中戴着针织帽的混混呀,占卜婆婆呀,还有须贺已逝的妻子的母亲,这些都是在剧本会议时迅速画出草图后决定的。当然并不是当场完整地定下所有细节,之后还根据角色定位进行了几次交流。总之,我很重视临场时脑海里闪现的第一印象。
——我觉得阳菜的发型也是这部电影里很别出心裁的一个设计。
田中:那是偶然在杂志上看到的,当时心想『这是新式的双马尾吗』(笑),便记得很清楚。新海诚先生对我说,希望这次也能像《你的名字。》里三叶的发型那样,设计一些独特的小细节。在制作开始时,其实我已经决定参与《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的制作,因此这次负责的只是角色设计,无法像作画监督那样深入作品的方方面面。他也清楚这一点,所以特地询问我能不能在设计里加入一些独特的元素。鼻梁处的阴影设计也是我经过考量的一处细节。
——这在最近的动画里很少见到呢。
田中:其实在最初阶段,我设计了更富有标志性的阴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动画作品常常会在鼻梁部分添加更鲜明的菱形阴影,我将这一点运用到现在的作品里。虽然谈不上复兴那么隆重,但尝试一下还是很有趣的。不过后来被说这种设计只有田中先生才懂得怎么把握和发挥,如果田中先生不当作画监督,还是放弃比较好(笑)。最终,由田村(笃)先生调整成了现在的模样.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关于阳菜的,最初她是作为比帆高年长的少女登场,电影后半段却揭示了她的年龄比帆高小。您在设计时考虑过这一点吗?
田中:之前我们讨论过,如果把她的外貌设计得太成熟,也会有些不对劲,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点,我想到了项圈。作为配饰戴在脖子上或许稍显性感了,但意外地有些大人的感觉。
——那条项圈在设定上是阳菜从母亲那里继承的遗物吧……
田中:我画的时候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个程度,就连我本人也是看过作品之后才反应过来——原来如此,设定成了原本母亲系在手腕上的那条手链啊(笑)。与此相似的还有帆高的斜背带,那也是作为他象征性的一个小物件来设计的。我记得Comix Wave Films的社长川口先生曾说过,『希望阳菜和帆高有什么象征性的标识,让人一看就能知道是他们俩。』
——原来如此。
田中:在某种程度上,帆高算是只身离家冒险,因此,虽然称不上是《天空之城》里巴鲁的魔法挎包(笑),但我们对那种物件还是有些向往。通过设计他从斜背带里拿出一些东西的动作,也能说明他不仅仅是在外闲逛。大致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关于帆高的设计,还有什么其他的考虑吗?
田中:我想将他设计得比《你的名字。》里的泷看起来更年幼一些,虽说实际上确实比泷小,但他的心理年龄更小,准确来说是他有着非常纯粹的品质,我记得画他时会注意描绘成更偏向少年漫画一点的感觉。脸圆圆的,眼睛也很圆,我下意识地凸显了圆的感觉。
——关于另一位主要人物须贺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田中:这个角色从剧本阶段就相对频繁地变更设定,那可真是让我一度觉得『该不会须贺才是主角吧』(笑)。毕竟对新海先生来说,他和这个角色年龄相近,所以会不由自主地寄托更多心思在须贺身上吧。不过,从给人的印象上来说,或许意外地没有太偏离最初的设定。比如稍稍驼背的形象就是从一开始就考虑过的。
——对了,高井警官的发型被设计成了飞机头。纵观整部电影,感觉出现了很多非常具有漫画感的设计啊……
田中:《你的名字。》里其实也有一些类似的设计,而这次确实更追求那方面的感觉了,尤其是在配角的设计上。中途登场的神主老爷爷也是如此。最初其实设计成老而强健的感觉,经过一次次的修改后,漫画感越来越浓(笑)。看分镜时,海出现了他因听力不好而询问旁人这种桥段,我心想原来导演想要的是这种感觉啊。对于这种出场时间短却希望给观众留下印象的角色,应该从外观上给予视觉冲击。
——在《天气之子》中,角色换装也很频繁,您为此设计了不少他们的衣服吧?
田中:是的。根据场景,我有时会主动提出一些想法,也有许多之后才做出决定的变动。说起来,关于夏美,我一直收到『希望多露胸部和腿』这种要求。就连衣物方面的指示,也是『总之,胸部和大腿很重要』……穿着超短裙,还要强调曲线,我不禁感到担心(笑),还有过『究竟应该更重视哪一点』之类的讨论。
——啊哈哈(笑)。

我感到震撼,从中途就变得无法冷静,结束时不禁感叹:真是厉害得不得了的作品啊。
田中:制作方面,虽然那个时候临近DARLING in the FRANXX开始播放的时间,但除了设计,我还会以每周一次左右的频率,来到工作室誊写分镜。
——您还做了这种事啊!
田中:这也是新海先生的期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希望分镜里的角色拥有表情变化,完成度接近角色设计表里的感觉。通常是新海先生询问我『这一段镜头能请你来帮忙吗』,然后我回应他的要求。因此,各个段落都有我参与誊写的分镜。尤其是预告片的相关画面,精细度相当高,放大后就能作为分镜构图来使用。我确实尽力地去画了!除此之外,还有高井警官初次登场的场景和作为噱头的建筑崩坏场景。夏美在东京芝公园里对帆高说『刚才在看我的胸吧』的场景,原本打算从夏美的胸部特写开始,接着通过摄影让镜头高速移动。不过那样显然就是很放肆地看了嘛(笑),所以我觉得能同时看见脸和胸部的构图会更好,便让镜头往后退了一点。这样一来,夏美那句『刚才在看我的胸吧』,会有一种直接问观众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故意去强调曲线,会更有趣吧?新海先生在那段时间里完成了分镜,正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于是我当场提出了这个意见。

相较于《你的名字。》感觉更上一层楼了
——原来如此,并不是完成设计就结束工作了啊。那么,正式观看作品后,您感觉如何呢?
田中:第一次观看电影全片的那天,我完全停下来手头的活儿,首先,还是惊叹于(作画监督)田村先生的工作量之大。他几乎独自检查了一千七百多个镜头的画面,这可不是寻常人所能做到的。另外,对角色掌控到什么程度才是正确的——这也是我无论参与哪部作品都会考虑的问题。在动画制作中,最需要重视效率的就是动画师。在这种情况下,会考虑对自身所重视的那些部分究竟能允许多少偏差,如果再越出一点是否就要吹毛求疵,总能说点什么出来,但仔细想自己是否曾因为作画被客户挑过刺,答案似乎又是否定的,真的是非常私人的感想,对我来说,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一点。
——那么从内容方面来说呢?
田中:故事方面,对于从剧本会议就开始参与这部作品的我来说,已经无法客观地去判断它有趣与否了(笑),但音乐的插入时机,画面的质量保证,还有……这样说可能不太好,就是取悦观众的画面制作方式,他们能制作出让现场观众感叹『真厉害啊』的影像,关于这一点的嗅觉与平衡手段我认为相较于《你的名字。》都更上一层楼了。我在观看时还是会感到震撼。我观看自己参与的作品时很少会这样,却从中途就变得无法冷静,结束时不禁感叹;真是厉害得不得了的作品啊。
——超出预想了呢。
田中:至于作画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我倒是能预想到。不过,音响制作方面真的是出乎意料。音乐本身就很棒,插入的方式与时机更是好极了,他们试图让观众留下印象的画面,我都深刻地记住了。实际上,终幕的部分在早期剧本里是没有的。当时有了『世界一直失控也无所谓』这句名台词,我还想会不会太粗暴了。虽然冲击力很足,但缺乏说服力吧,可在阳菜祈愿的那一幕忽然响起了音乐,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我的看法……啊,我好像很平常地说出了感想(笑)。
——那么最后,请问在田中先生的职业生涯中,《天气之子》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田中:现在,我正投入于《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的制作之中,真是没想到会和自己的画对决(笑)。甚至在一些电影院,《天气之子》正片前还会播放《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的预告片,我想感受过这种心境的人还不多吧。这次席卷世界的《天气之子》中,除了Q版角色外,没有一张是我的画。从这层含义上说,《天气之子》完完全全是田村先生的作品。这点很明确,我觉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