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 | 中世纪西欧 (上)
1.墨洛温王朝
又称梅罗文加王朝,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
481年克洛维成为法兰克人酋长之一,他消灭了罗马的残余势力,创立了墨洛温王朝。克洛维去世后,王国被分给他的四个儿子,墨洛温王朝达到鼎盛时代。之后便长期处于内部争斗之中,王权逐步削弱。最终于751年被卡洛林王朝所替代。
补充知识点
克洛维:法兰克王国奠基人、国王。他一生最大的影响包括三项行动:统一法兰克;征服高卢,奠定了法国的基础;皈依罗马天主教。此外,克洛维时代另一件盛事是《萨利克法典》的编撰。
2.《萨利克法典》
6世纪时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由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在其统治后期颁布。
《萨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极其详细地列举了各种违法犯罪应科处的赔偿金。同时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包括女性后裔不得继承土地的条款。
萨利克法典中有关女性继承权的规定随着法兰克帝国的分裂和联姻扩散到大多数欧洲的天主教国家中,对中世纪和近代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采邑制
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即将土地及其上面的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其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
采邑制最初由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在其就职期间实施;加洛林王朝时采邑制大为发展;9世纪以后,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11世纪时采邑制基本废弛。
采邑制的实行,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封建主为基础的骑兵制度,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促进了自由农民农奴化,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4.加洛林王朝
8世纪中叶~10世纪统治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王朝。
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建立加洛林王朝。他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区赠予教皇,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丕平之子查理曼统治时期,加洛林王朝的势力得到鼎盛。在此期间,法兰克封建化完成。814年,查理曼死后,加洛林帝国即告分裂。
加洛林家族开创了神圣罗马帝国,使加洛林王朝成为最为后人所记得的法兰克王朝。
5.丕平献土
发生于中古欧洲,是促成教皇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 为了酬谢教会相助, 两次出兵意大利。公元756年,丕平把意大利中部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补充知识点:丕平:欧洲中世纪时期法兰克王国宫相、国王,加洛林王朝的创立者,查理大帝的父亲。教皇国:是754年-1929年间一个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位于欧洲亚平宁半岛中部,由罗马教皇统治,与神圣罗马帝国有着密切关系,是当时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6.封建庄园制
是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封建庄园的剥削方式都以劳役地租为主,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大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7.农奴制
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农奴制下,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制经济是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在商品化农业和工场手工业开始发展的阶段,促进了俄国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农奴制逐渐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最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推行农奴制改革,彻底废除了农奴制度。
8.三圃制
亦称“三田制”、“三区轮作制”,盛行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谷物种植制度。三圃制下,耕地被分为面积大体相等的休闲地、春播地、秋播地、冬播地三个耕区。耕地和作物分别依次逐年轮换,三年一个循环。与二圃制相比,三圃制一年可以收获两次,休闲地面积减少,既有利于减少歉收的风险,又有利于提高耕地和劳动力利用率。

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
(微信号:VIP7claire)
初心翻硕百科448公益讲座群(CCtalk课程群号:88064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