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刚川》,两极分化的口碑中,你看到了什么

2020-10-26 20:49 作者:人间行走又一天  | 我要投稿

这周看的电影是《金刚川》。


平常看完电影,要写影评时,会上豆瓣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但这次因为提前知道口碑两极分化,就没有去看任何影评。这是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我们的志愿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得到胜利,我不忍心去看网上的差评。虽然我也明白影评说的都是电影质量,不是针对抗美援朝本身,但当你太想维护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忍不住把两者关联起来。


先来说说故事。抗美援朝进行到1953年的决战前夕,一支部队要在凌晨5点前渡过金刚川参加战斗,唯一的通道就是搭一座桥。工兵连奉命搭建了一座桥,但不时就有美军的飞机前来轰炸,炸桥修桥轮番上演。我军没有飞机支援,仅有两架高射炮还击,炮弹还十分紧张。在火力压制的情况下,高射炮兵英勇反击,击落了几架飞机,但炮兵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吴京饰演的关班长牺牲,张译饰演的张飞奄奄一息,不惜暴露目标复仇反击,最终掩护我军搭起了人桥渡河。


不忍说,但还是要说下电影的不足之处。电影时长有两个小时,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好,高潮来得太迟,结束的又稍显仓促,我们冒着重大牺牲过桥的后续完全没有介绍,好像就过个桥就完了;而且从四个视角诠释同一个事件,把一个明了的场景反反复复说了四遍,有点繁琐冗长,如果不是这个让我充满敬意的题材,我都想上去拉快进度条倍速播放。


有不足,但相比豆瓣的6.5分评价,我觉得分数还是低了,这部电影虽不完美但仍有不少亮点。

一是故事。国产战争片一度喜欢拍摄主战场、大场面、大人物,但这部电影拍摄的这支队伍并非主力而是打支援的,故事的核心过桥也不是决战场面,电影中出现的人物最大也只是个连长,这些都与过往不同,带来了战争片的新方向,那就是关注“小人物”、“小场面”、“小事件”。

二是视角。电影从四个角度讲同一个事件,虽然有反复冗长之嫌,但还是挺有新意的。建议每个视角中都有新的内容补充进来,就像高射炮那部分,在炸桥修桥的主线外,丰富了关班、张排两个人物和故事,这样虽然是同一个事件,但故事更加丰富完整,可看性更强了。


三是演员。邓超、吴京、魏晨都发挥正常,特别是主演张译真的太棒了。在电影后半段节奏慢下来后,张译独自撑起了整部电影,如果不是他的精彩表演,真的很难让人看下去。这个角色也很好,不像其他的士兵形象太过单一、脸谱化,有成长有变化,前期的唯唯诺诺,后面的顽强反击,整个人物很丰满。张译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希望大红大火。


电影在上映前,大家的期望太高,看完后发现和预期不太一样,可能没有看到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或者是拍摄技术、视角等原因,评价并不理想。但走出电影院,大家一反当时看完《八佰》后激烈讨论的情况,并不当面讨论电影好不好,其实看得出大家的评价不高,只是为了心中对志愿军的敬仰,不愿意对电影给出不好的评价。这也是我国战争片的包袱,这个题材的电影不允许拍的不好,即使拍的不好也不愿意讲,生怕亵渎了先辈,只是默默地走出电影院。




《金刚川》,两极分化的口碑中,你看到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