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来源及解决办法
一、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二、理智脑的弱点:
1、相对于其它两个脑,出生的时间太晚。(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2、比其它两个脑的发育慢(晚成熟10年左右)。
3、占比只占二成,而且离心脏远,遇到紧急情况并不会被优先。
4、运算速度慢,且高耗能。
以上缺点造成的后果是:目光短浅、及时满足(避难趋易,急于求成)。
避难趋易——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待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三、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因为单纯地依靠自制力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知识可以让我们轻松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
四、无论个体还是群体,人类的安全感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第一,完成焦虑。总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太满,每天都活在截止期限(Deadline)面前,比如同时想学很多东西,但时间根本不够用;每天要例行完成的事情太多,耽误一天就觉得喘不过气来;随意承诺他人,日程安排总被不重要的事情打乱.?总之,只要内在欲望涉及面太广或外在日程安排过紧,我就很难做到深入和从容。
第二,定位焦虑。如果在零基础阶段就直视该领域的能人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不焦虑都不可能:某某这么年轻就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了!他们已经抓住风口、占据先机,我何年何月才能这样?原以为这个绝妙的点子只有自己能想到,没想到人家居然把产品都做出来了厖.错误的定位只会让人觉得一切都来不及了,事实上,这根本就是错误的对标。
第三,选择焦虑。有时选择太多也会让人陷入焦虑,比如突然有一段自由时间,却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最后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摇摆不定上,静不下心做最重要的事,或者说根本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另外,很多能人的观点也让人纠结,比如A说阅读要只字不差,B说按主题阅读,不用读完,看上去两个人的说法都对,但做法却完全相反,到底该用哪个方法呢?人喜欢唯一性和确定性,面对多元和不确定,靠天生的习性怕是很难应对。
第四,环境焦虑。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外在环境的限制,比如因家庭、工作的影响,有些事想做却做不了,还有些事不想做却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这种低效或无力有时也会让人抓狂。
第五,难度焦虑。有些书就是很难读,有些文章就是很难写,有些知识就是很难懂,有些技能就是很难学..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东西,其核心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不下决心与之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
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简单来说就是:①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②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解决的办法:
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以上只是提出问题,也说明了以后书中以后要讲的方向。
认知规律,耐心的倍增器
很多时候,我们对困难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为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总是拿着天性这把短视之尺到处衡量,以为做成一件事很简单。事实上,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改用理性这把客观之尺,则会极大地提升耐心。如图1-3所示,复利曲线就是一种理性工具。

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一拉伸区[2]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见图1-4)

有了上述宏观规律作支撑,我们就可以观察微观规律了。对于学习成长而言,成长权重对比是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认识的,它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即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见图1-5)。

比如,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就足够了,其收获与意义比读很多书但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时常以这样的标准指导自己学习,我们的收获就会越来越多,焦虑就会越来越少,耐心自然也就越来越强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微观规律是学习的平台期。这个规律表明,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见图1-6)。

1、了解规律,了解规律就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这样对外来就不会迷茫、不会焦虑。
2、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老生常谈,越压反弹越厉害,要和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要因为这些而去自责或愧疚。要试着去接纳它。
3、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用言语去和两大脑沟通,在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的准则下奖励两大脑给你做事。
4、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主动看向这件事好处的一面,这样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的就会乐在其中,你能看到越多的好处耐心就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