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认识四大天王(20)四大天王正式拉平差距的1997年
从头认识四大天王
飘摇烛光 撰
从头认识四大天王(1)1990年——巨星隐退后的真空【视频版】
▲本文出视频版啦!敬请指正!
【第二十节】四大天王正式拉平差距的1997年
1997年,四大天王的排位迎来了重新洗牌的一年!这一年,是九十年代刘德华表现最弱的一年,导致他甚至自己在当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对于自己能否有歌曲入选都没有信心。张学友则全身心地投入舞台音乐剧《雪狼湖》的演出之中,当年唯一的粤语专辑虽然仍然精彩,实际上却也是《雪狼湖》的歌曲合集。而黎明虽然不及1996年惊艳,但基本延续了上一年度的势头,并开始进一步在走向黎式电音的道路继续探索。迎来最大突破的是郭富城,他在1997年度的惊艳表现,让多年来一直屈居第四天王的他,一举抹平与三大天王的差距,四大天王第一次真正实现平起平坐。
▲历届季选歌曲,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十大劲歌金曲季选盘点
1997年是刘德华继续走低的一年,时至今日大家对他当年的印象,似乎就只是一首风靡至今的《中国人》。这首迎香港回归的经典名曲,发行了EP后正式收录于当年他的新歌+翻唱专辑《爱如此神奇》,歌曲深受全国歌迷喜欢,2009年还被中宣部列入“100首爱国歌曲”排行榜。至于为何刘德华在巅峰期就热衷于推出翻唱专辑,继1995年粤语翻唱专辑《Memories》后又推出这张国语翻唱,多年来众说纷纭,但很明显的是,刘德华显然有他自己的音乐追求,翻唱效果是否胜过原唱且不说,但他确实都唱出自己的味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可否认,推出翻唱专辑对他的事业帮助并不很大,所以这年度除了一曲《中国人》,他的国语歌更多依靠的,只是上年末推出《因为爱》专辑中的歌曲。

至于他在本年末那张爆款的《爱在刻骨铭心时》,很多时候被计入下一年度(1998)。但这张唱片一出,刘德华在华语音乐的地位立即更上一层楼。这不仅得益于《孤星泪》、《冰雨》、《马桶》、《世界第一等》等经典名曲广为流传,和专辑完整的概念性和艺术性,更在于他的唱功和音乐表现力上,呈现出跟以前相比跨越式的进步。《爱在刻骨铭心时》从销量上未必能超越以前《忘情水》等系列畅销唱片,但在业界认可度上却是刘德华所有唱片的巅峰,甚至得到了很多中立歌迷的追捧。

但在大本营香港,刘德华的表现只能用“疲软”来形容,直到年末才推出粤语专辑《真生命》。据说刘德华是想不过度考虑商业因素来推出一张符合自己审美的唱片,唱片风格统一并有很多新奇的音乐元素,但在销量上却实在不够看,传闻只有白金销量。但对于这张专辑,我其实是很喜欢的,全碟质量均衡,每首歌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最大的弱点就是缺少大热歌曲,导致这张唱片存在感一直不太高,里面的歌曲也很少出现在刘德华以后的演出曲目里。在1997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刘德华凭《中国人》摘取国语歌曲金奖时,甚至丧气地对自己能否继续上台领奖没有信心,不过单曲《真生命》还是入选了年度十大,但刘德华本人终于还是因此被郭富城挤掉,在最受欢迎男歌星、亚太区最受欢迎男歌星和金曲金奖三个大奖中颗粒无收,成为他九十年代的最低谷。

与刘德华在粤语歌坛进入低谷不同,张学友虽然也仿佛没有发力,可他的1997年成绩却十分耀眼。但严格来说,那个年度的张学友并不是一名流行歌手,他的精力和心血,几乎都灌注到音乐剧《雪狼湖》上。1月份张学友时隔一年多,再度发行全新粤语专辑《不老的传说》,包括标题曲和《爱是永恒》等歌曲大热流传,唱片卖出在那个年代已经不可企及的五白金销量,是张学友中后期一张重要的经典唱片。但是,《不老的传说》与其它的专辑不一样,并非一张简单的新歌专辑,而是配合音乐剧《雪狼湖》发行的,专辑中的歌曲基本都来自《雪狼湖》。即使如此,《不老的传说》就算跳出音乐剧的框框,仍然可以独立为一张概念性完整、品质上乘、演绎能力出众的经典粤语专辑。

《不老的传说》的成功预热,为3月份开始连开42场的《雪狼湖》场场爆满立下汗马功劳。这部音乐剧开创了香港音乐剧的先河,完美融合了张学友演唱会的热烈与经典音乐剧的高雅,被评论为最优秀的港产音乐剧,张学友一年多的心血收到了满满的回报。《雪狼湖》耗资近亿,舞台设置大胆新颖、故事凄美动人,张学友和林忆莲、陈松伶、陈洁仪、陈嘉露等几名歌手的表演跳出了流行歌手的束缚,达到新的高度。11月推出的《雪狼湖》唱片也取得双白金的不俗销量,2005年还更换了部分歌手推出过国语版本,在台湾和大陆巡回演出同样大获成功。

《雪狼湖》的成功,标志着张学友的音乐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很多歌手想做却无法达成的梦想,但这并不是张学友在1997年度的全部成就!8月份推出的国语专辑《想和你去吹吹风》让他成为第一个获得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的香港歌手,同名主打歌作为一首广告歌,金主数码通甚至请来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歌曲MV,以一对海边父子的励志故事打造出一部经典商业广告——《真的承诺之光影岁月》,感动了无数人,也促成了歌曲的大热流传。而拿到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和最受欢迎男歌星之后,张学友也基本拿遍了能够拿到的乐坛大奖,在商业乐坛的表现更为无欲无求,摆脱了作为流行歌手的桎梏,渐渐开始他随心所欲的音乐探索道路。

同样处于转型期的黎明,步伐暂时没有迈得太大,年中大碟《IF》基本延续了去年大热的《Perhaps...》风格,虽然没有大的突破,但成绩算是保持平稳。其中最为人瞩目的一曲《只要为我爱一天》,恐高的黎明勇敢地表演蹦极,成为一时热门话题,也助推了广告和歌曲的热度更上一层楼,年终获奖无数,被大部份颁奖典礼评为年度最佳歌曲。不过,一首超级大热歌曲却并不能代表黎明的1997年,从国语专辑《DNA出错》开始,我们也许发现了黎明电音的起点!在《DNA出错》和随后发行的EP《Leon's...》的主打歌《100样可能》中,黎明大胆尝试了动感电音,剧烈的节拍和充满时代感的音乐伴奏,给人以全新的体验,两首歌都得到业界和歌迷追捧。

我觉得这似乎给了黎明和雷颂德什么启发,在年底发行的新专辑《Leon Sound》是黎明在宝丽金最后一张粤语专辑,他们尽兴地实实在在玩了一把大的。当时黎明与宝丽金的合约即将到期,唱片公司对于即将跳槽的歌星也不再太过束缚,这给了雷明组合放胆尝试新音乐空间,才造就了这么一张当年因为缺乏宣传而成绩惨淡、二十多年后却仍然不过时的经典神专。《Leon Sound》被认为是黎明电音的起点,风靡世纪之交的黎明电音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华语乐坛电子舞曲的里程碑。这张实验性专辑在当年可谓相当另类,音轨尝试了没有明显分割的Non-Stop,可以不留白听完全碟,概念性非常完整。而唱片中雷颂德以电子节拍为框架,完美糅合了传统管弦乐、乐队乐器与电子合成音等音乐元素和多种曲风,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美质感。一直被视为偶像歌手的黎明,以如此的方式宣告了他先锋的音乐理念,完成了自己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一次关键探索。

郭富城在连续几年国语歌坛进展缓慢之后,1997年重回自己优势劲歌热舞之路,连续两张专辑《谁会记得我》、《爱定你》都采用轻快舞曲为主打,流传度有所回升,但专辑总体品质与之前相比反而略为下降。总体来说,郭富城以国语歌成名,但工作重心转移回香港之后,由于起点低于另外三大天王太多,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粤语歌开拓和自身歌艺、形象的提升,国语歌方面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所以在我的感觉上,张学友和刘德华由于一早奠定粤语歌坛地位,能够自由地在国语歌坛挥洒;而黎明和郭富城起跑晚一步,更多的精力用在粤语歌坛的追赶,虽然他们最终算是追上了,但在国语歌方面的表现就差强人意,并不太匹配他们在粤语歌坛的地位和天王称号。

所以,郭富城1997年发力的重点,还是在粤语歌,并取得了辉煌战绩,一举追平与三大天王差距,而立下头功的,自然《爱的呼唤》。这是郭富城销量最好的专辑之一,在市道低迷的情况下卖出超20万张(四白金),尤为难能可贵。首先派台的主打歌《有效日期》,以引领潮流的奔放曲风,配以郭富城特有的唱腔和舞步,很快收获四台冠军歌。标题曲《爱的呼唤》更是郭富城最经典的金曲之一,甚至被很多歌迷视为他的首本名曲,清新温柔,郭富城唱慢歌的功力已经突破了初期的瓶颈,演绎得细腻动人。同时《爱的呼唤》作为城市电讯广告歌,正面PK广告天王黎明已经成功合作了数年的和记电讯,以及张学友的数码通电讯和刘德华的爱立信,成为天王们在另一个领域的角力竞争,而最终拿下当年最受欢迎广告歌曲奖的正是《爱的呼唤》。

《爱的呼唤》是我认为郭富城最接近金曲金奖的一首歌,虽然当年还是输给了黎明《只要为我爱一天》,但却帮助郭富城拿下他梦寐以求的最受欢迎男歌星大奖。获奖时郭富城难掩心中的激动,因为这意味着,他已经可以撕掉套牢在身上的“第四天王”标签,起点最低的他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和追赶,终于完全可以与另三位平起平坐了!12月底,郭富城乘胜推出年度第二张热门专辑《唱这歌》,同名主打歌以热烈动感的音乐,伴随着郭富城极为炫酷帅气的舞步,作为百事可乐广告歌播到街知巷闻,成为郭富城又一首顶级经典作品,实际上也帮郭富城在斩获最受欢迎男歌星道路上添加了一把动力强劲的助燃剂。

▲张学友全集视频剪辑,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张学友经典金曲全集
▲刘德华全集视频剪辑,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刘德华经典金曲全集
▲黎明全集视频剪辑,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黎明经典金曲全集
▲陈慧娴全集视频剪辑,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陈慧娴经典金曲全集
(未完待续)
上一节:四大天王此消彼长的1996年
下一节:四大天王时代的最后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