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OKR落地通关法则 系列之第075关:在中国企业中,OKR到底是谁的OKR

1,员工心中的OKR
OKR在中国落地大概十年左右的光景,很多行业很多企业都尝试落地OKR,其中很多企业取得相应的预期,甚至超出原有的期待,在疫情后显得尤为突出,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启动OKR比较早,但是落地效果不明显,还有一小部分企业,即怀念过去的辉煌和经验,又无法真正融入到OKR的理念和实践,最终处于纠结之中,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导致组织出现每况愈下的状态。
从员工的视角来看,OKR落地在中国企业中,大多数都是被动式的,企业由于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业的快速变化,竞争的持续升级,被迫采取新的工具,新的方法去应对。基于这样的视角,很多员工对于OKR的应用兴趣较高,非常期望可以快速掌握,并能有效实施。同时对于OKR的理念却没有丝毫兴趣,甚至有些排斥,在很多工作坊中,希望OKR内容持续简化,只期待如何创建OKR等应用环节,这一系列的逻辑导致:员工撰写OKR非常困难,撰写出的OKR质量低下,依旧停留在分解公司KPI的肤浅层面上,久而久之,这类的应用毫无意义,没有任何价值增量发生。
2,员工如何接纳OKR
组织中的员工常常被各种信息和指令所引导,尤其在OKR这类新工具新应用上,很多员工错误认为:OKR是绩效考核工具,OKR是激励工具,OKR是新的任务拆解工具,OKR是领导要求提出挑战目标,OKR是公司下达的新指令等,这些错误的认知在很多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产生的原因即复杂又简单,我们在大量的OKR实践中,不断的发声,校正认知,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OKR是一套工作方法;
第二:OKR是一套思维模式;
第三:OKR是一套生存工具;
第四:OKR是一套成长工具;
第五:OKR是一套创新工具;
第六:OKR是一套沟通工具;
第七:OKR是一套协同工具;
第八:OKR是一套短周期的业务指导工具;
第九:OKR需要严密的思维体系框架;
第十:OKR是一套自我成长工具;
第十一:OKR是一套业务追踪工具;
第十二:OKR是一套反思复盘工具。
3,企业怎样将OKR真落地
中国企业哭着喊着下决心落地OKR的,我们见的实在是太多了,到了真正落地时候,我们却看到太多的人性和原罪,使得很多企业无法真落地,我们针对企业OKR落地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企业需要一些耐心,OKR是一套看似简单,用起来没那么容易的工具;
第二:企业需要持续的关注员工成长,视人如人,赋能组织中的个体;
第三:企业需要清晰的使命,价值观,战略层面要持续的宣贯和共识;
第四:企业需要积极的组织氛围,点燃,激活,唤醒个体,发挥文化的价值力量;
第五:企业的价值驱动不应该是完成率,而是持续的价值创造;
第六:企业需要摒弃工业化时代的效率思维,推动涌现创新变革;
第七:企业需要持续优化人才密度,建立坦诚文化,采用情景式管理。
4,写在最后的话
我们看过很多企业的OKR,非常遗憾的告诉对方,很多OKR都是无效的,低质量的OKR,不过是日常事务的罗列而已,没有任何价值增量;同时很多企业和员工抱怨写不出来OKR,写出来的OKR披着KPI的外衣。
我们正处于旧的范式向新的范式转换的时代,新的工具代表思维,理念,应用,场景的巨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