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多层监管失守 买家只能无奈忍受侵权吗

网络购物遭遇的窝心事:淘宝网,喜荷旗舰店,2021年6月份209元购买了一款WATCH智能手环:订单号:1863464006809539566

智能手环
当初的商贩承诺
使用四个月后,出现了问题。有时长按10秒还打不开。问题也反映给了卖家。今年年初手环完全无法打开了,也就是完全坏了。仅用了不足8个月。购买商品时,卖家态度和蔼,介绍得满是优点,并且信誓旦旦地承诺商品出现问题一律免费包换。

瘫痪的产品
而联系商贩说明问题时,却换成另一副面孔,推翻了之前的一切承诺。无理要求付费60元换货。多次交涉也无济于事。面对这样不讲诚信的不良商贩,心想平台肯定会主持公道,发挥监管作用。但出乎意外的是,平台售后监管同样使消费者大失所望。
1,平台监管要求退换货手续复杂;难懂;时间长。2,条款文不对题,相互矛盾:手续上说可以换货了,而卖家仍我行我素,实际没起到监管作用。3,售后监管人员冷漠敷衍;涉嫌折腾消费者。4,给售后联系难,每次都大费周折。许诺24个小时给予回复。多次食言失信。

换货界面
多次与售后交涉效果甚微。最后卖家放言:商品有问题首先寄回商家。推翻了“有问题调换新品”的承诺,随之而来的是“先修再说”。消费者要承担比市场行情高出2到3倍的运费,质保期只给一个月,过后不再承保。而其中的埋伏是:拖延一个月算完事,或者在运费上再坑人
无奈之时想起了“315”。
22年2年14日,最终拨通了杭州市“315”。受理回复说:解决时间需要45个工作日,请等待。于22年3月23日接到了杭州315电话回复。大意是:卖家承认所反映的事,要求315联系厂家。而厂家无法取得联系。卖家拒绝执行三包并拒绝退款。杭州“315”到此受理完毕。建议法律起诉。当提出异议时。其工作人员以还有很多人在等待挂断了电话。
200元的小电器商品,质保期内出现了明显的质量问题。事件清晰明了。两道蛮有力度的监管部门。愣是奈何不得无良商贩。细想起来五味杂陈。真值得再走一趟漫漫法律程序之路吗?
这就是网购商品遇到的无奈遭遇。
1,平台商贩不遵守商业道德,言而无信,有欺骗行为,不履行质保责任。
2,平台售后监管推诿塞责,形同虚设。涉嫌包庇姑息不法商业行为。
3,杭州”315“履职不力。
4,基层监管失守,助长了不法商户侵害消费者利益行为。破坏了公平交易秩序。
面对此类事件 消费者只能无奈忍受侵权吗......
或许诚信守信的和谐友好环境,只有在更多、更多人们的积极行动中才能逐渐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