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姚博士
问:人们经常说“一问三不知”,其中的“一问”好理解,请问“三不知”如何解释,是哪三不知?
——上海 张鸣
答:“一问三不知”原作“三不知”,出自《左传》。晋国攻打郑国,齐国派大夫陈成子带兵援郑。部将荀寅报告说:“有人告诉我说,晋军准备用一千辆战车袭击我军。”陈成子听了,大骂道:“晋军就算出动更多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竟敢壮敌威风灭己志气!”荀寅自知失言,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衷(同“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事情,对事情的开始、过程、结果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级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了,难怪遭骂。可见“三不知”原指对事情的开始、过程、结果一无所知。后人用“三不知”指对内情一无所知,多就装糊涂而言。后来其前加上“一问”二字,逐渐变成了“一问三不知”。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1年第2期《热线电话》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