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4.17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7、《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普列汉诺夫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一八九八年出版。这本小册子文字不多,但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作了深刻分析。作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阐明了如下一些问题: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个人与历史必然性的关系;个人与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个人与群众的关系等;并引用具体事例机智地驳斥了历史科学中的主观唯心论以及宿命论。
作者指出,自由是从必然性中生长起来的,那种不受必然性约束的自由观,即认为个人决定历史命运的主张,早已破绽百出了。与此相反,那种完全排斥个人活动对历史起作用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当一个人的自由活动是自觉地反映着历史必然性时,就成为积极的社会力量。因此,个人在历史上并非是无足轻重的。
杰出人物的见识比别人高远,愿望比别人强烈,他们向群众指明了新的社会需要,因而他们的活动往往能对社会发展发生重大影响。但是,他们只能改变历史事变的个别外貌,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由可能进到现实的门槛。”归根到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人类历史运动的终极的和最一般的原因,人类社会关系方面的历次变迁都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一个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是由于“他自己能为当时在一般的和特殊的原因影响下所发生的伟大社会需要服务”。他的力量主要靠民众的同情、信任的支持,假如他的活动不为社会发展所需要,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就不能成为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个人特点对历史一般发展进程来说是偶然现象,但“偶然性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它只会在各个必然过程的交叉点上出现”。总之,个人往往能对社会发展发生重大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归根到底还是由社会内部结构和社会关系决定的。
这书在某些问题的表达上也有错误,如讲有些人因为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而加紧进行反抗,以至于拼命挣扎”。事实上,对抗历史的反动人物,受到反动阶级本性的限制,不可能“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虽然如此,这书基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有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