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世襄:这才是高级玩家,一百个王思聪都玩不过他!

2023-03-25 16:57 作者:bili_57260662546  | 我要投稿

身家百亿的马爷(马末都),是处在金字塔顶端的玩家,有人问他:“你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谁?”

马爷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王世襄”。

王世襄是谁?他是豪门之子,马爷说:“和王世襄比起来,今天的豪门都只是旁门。”

十个王思聪也玩不赢一个王世襄!

马爷

01 名门望族

王世襄幼时家境优越,“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狗捉獾,皆乐之不疲。而养鸽飞放,更是不受节令限制的常年癖好”,

这意思就是,因为家里有钱,从小“玩物丧志”。

王世襄家有多豪?

王世襄的伯祖王仁堪中状元时仅三十岁,真可谓年轻有为,后来又任梁启超的老师。

王世襄的母亲金章是有名的西合璧的女画家,她画的鱼可以和齐白石的虾一论高下。

王母的画

大舅,是江南古镇南浔开明富商金焘的长子,后来成为北方画坛的领袖,曾与张大千齐名。

二舅、四舅,则是中国近代著名竹刻艺术大家,其中,他二舅的竹刻技艺不在清代有名竹刻家周芷岩之下。

表兄金开藩、金勤伯也是著名画家。

02 出生

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是国务院的秘书长。后来又获聘故宫博物院的终身顾问。

王世襄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名门望族。

他说“母亲及舅父们,对我的人生轨迹和一生追求之事业,无疑有很深刻的影响,如缺少了这样的家学,我的人生将可能是另一种方向。”

1914年5月的一个晚上,王世襄降生于父亲买下不久的北京芳嘉。

我们常说,不凡之人,诞生于世,常伴有不一般的现象发生,这“既不科学,又不迷信,或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在王世襄身上似乎也不例外。

在王世襄出生的前一晚,祖父王仁东远在上海,却在深夜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送来一幅左宗棠的画像。

第二天就收到了北京发来的电报,告知孙儿出生,母子平安。

祖父非常高兴,也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因为左宗棠谥号“文襄”,于是,王世襄由此而来。

后来,父亲也给王世襄取了一个“王长安”(后来,王世襄自己又取其谐音,改为“畅安”)。

03 童年

王世襄从小机灵有趣,天生淘气顽皮,与年长其两岁的哥哥世容相比,更是一动一静。

哥哥从小便聪慧懂事,到舅父金城家玩,也是彬彬有礼;而王世襄不一样,他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就连到舅父家去作客,也常常会鼓捣着闹个不停。

所以,舅父家一见王世襄来了,便笑说“捅马蜂窝”的来了。在母亲身旁看着作画时,也总喜爱自己涂涂抹抹的。

后来,有一年,猩红热病流行,王世襄首先感染了,不久他的哥哥世容也被传染上了,可他们兄弟俩,世襄反而在医治中慢慢地痊愈了,可谓大难不死,而他哥哥世容,却不幸病故。

王和哥哥

不久,父亲收到调令,本来全家都要随他远赴墨西哥。但由于哥哥的病故,王世襄也大病初愈不宜远行,金章只好带着世襄暂时留在国内。

后来,母亲带着王世襄回到了舅舅位于上海的娘家。

父亲归国后回到上海,与在沪的金章和世襄重聚,一家人终于在分别两年后团圆。

04 玩性大发

由于当年家境殷实,母亲金章在王世襄哥哥早逝后,更把满腔关爱倾注于世襄一人身上,对他宠溺有加。

无论他是斗蟋蟀也好,还是放鸽子,只要对身体无害,母亲就放纵他去玩乐。在这样的环境中,王世襄过得无忧无虑,玩得快活自在。

等到王世襄十一二岁时,他的玩性就已经展露无遗了。

王母

05 玩蛐蛐

他说“蛐蛐一叫,秋天已到,更使我若有所失,不可终日,除非看见它,无法按捺下激动的心情。有一根无形的线,一头系在蛐蛐翅膀上,一头拴在我心上,那边叫一声,我这里跳一跳。”

甚至过九十,王世襄依然能如数家珍地将捉虫、买虫、养虫、斗虫的细节一一描述出来,仿佛那些日子就在昨天。

20世纪30年代的老北京城,全北京城都在盛行玩蛐蛐,有些人玩是玩物丧志,对于王世襄来说,却是玩就要玩得高级。

玩蛐蛐,收、养、斗都蕴藏着丰富的学问。那时的王世襄不过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却经常带着逮蛐蛐的“行头”去北京的郊区寻虫。

王玩蛐蛐

他还常常在蛐蛐摊上觅宝,同时他还自设斗局,邀请各类蛐蛐玩家来一争高下。

因为对蛐蛐的研究,让小小年纪的他与京城不少有名的蛐蛐玩家成了好友,并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之谊。

这其中就有世襄父亲的老同事赵李卿,常常教给他一些识虫之道,连世襄养蛐蛐而受父母责备时,赵老伯也会替他说情。

蛐蛐界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趣事:蛐蛐泰斗李桐华的蛐蛐竟然两次败在中学生王世襄手里,也因为这段蛐蛐奇缘,王世襄和李桐华维持了将近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友谊。

对于王世襄来说,玩蛐蛐,就要当个行家。

06 玩鸽子

王世襄爱养鸽放鸽,至耄耋之年仍乐此不疲。看着一群鸽子腾空飞翔,悠游自在的一尘如洗的蓝天翱翔,听着着一阵阵央央琅琅的悠鸽哨声悠扬回荡。

是老北京城的老北京人的一大情趣,更是王世襄自小沉迷的爱好之一。

王玩鸽子

王世襄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在美侨小学读书时,曾经一连数周英文作文都在讲鸽子,以至于教师愤怒地把作业本往他眼前一扔,

说:如果你再写鸽子,不论写得好坏,一律不及格!’”由此可见,当时他对美丽可爱的鸽,是多么的一往情深。

当时,为了养好鸽子,他花了大量精力时间研究鸽子,为了让鸽子更灵活,他拿着杆子,上屋顶赶鸽子,满院子追着鸽子跑,所以他养的鸽子,灵敏又听话,指哪飞哪。

他还专注于搜求鸽哨,为此结识了不少鸽哨名家,特别是自号“哨痴”的王熙咸,此人无鸽不活,没有鸽子,三月不知肉味。

07 玩鹰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玩性也愈发强烈,他已经不满足于鸽子蛐蛐这些小东西了。

当时摔跤职业运动开始盛行,于是,王世襄开始学习摔跤,拜瑞五爷、乌二衮为师。

受他们的影响,他也开始对遛獾狗、架大鹰这在些极具刺激和挑战的活动着迷,当时很多人觉得他玩不了,王世襄不信。

从一张摄于1936年他打猎归来后的相片,我们可以目睹他当时训鹰的的英姿。

相片中的他头戴瓜帽,上身穿短褂下面是鹿皮套裤,右手举鹰,左肩则挂着猎回的兔子,一脸英气威武,俨然是一副两军对阵而后凯旋的架势。

后来玩鹰照

08 后记

驯服了鹰以后,他开始玩得更猛----训狗捉獾。

就像他自己说的:

“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架鹰逐兔,挈狗捉獾,皆乐之不疲。”

他什么都玩,但是不瞎玩。而是边玩边思索和用心积累。

当他还在美国学校读书时,校长请来一位美国鸟类专家做以《华北的鸟》为题的演讲,专家讲到大鹰时,王世襄便就平时养鹰训鹰中的疑问向他提问:“鹰吃了它不能消化的毛怎么办?

养鹰为什么要喂它吃一些不能消化的东西来代替毛,最后好和毛一齐吐出。”如此这般的问题,竟把那位美国专家给问住了。

由此也不难看出,王世襄在平时的玩乐中已在作留心的观察。

潜心研究的王世襄

09 结语

他青少年时期的爱好与玩物,看似“雕虫小技”,但却与王世襄之天性相合,“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但王世襄终让这一切登上了“大雅之堂”。

他玩葫芦,写葫芦,一本《读匏器》成了葫芦藏家必读书籍,

他玩明清家具,写出了《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萃珍》等专业参考下极强的书籍。

他什么都玩,玩什么都能玩出点结果。

七十多岁时,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无怪乎大家说:一百个王思聪也抵不过一个王世襄!


王世襄:这才是高级玩家,一百个王思聪都玩不过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