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反思死亡(二)】瞬间进入尼采的永恒轮回,瞬间破解宿命论与决定论!

2022-12-10 00:42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__________________

❤️❤️❤️

讲一下某些人可能会有的质疑:“这期视频竟然在用一个预设上高于或等同于、而实际上可能低于宿命论的逻辑来突破宿命论!那么谁知道这一切是不是也是宿命的安排呢?”那么按照你们的说法,我们所定义下来的“宿命”——“僵化的、被决定好了的永恒规律”,这个概念本身也就存在问题,因此你们的质疑也一样失效了。那么说到底,这样的纠结也没有了意义。由此可见我们这次的突破,其直接目的在于“说明我们可以不让任何僵死的单一符号系统来规定我们的一生”,仅此而已。至于多余的东西,我们并没有资格去杞人忧天,毕竟我们连感性接触以及后续定义工作都没搞好。

宿命论和决定论是同一个东西

预设:只有因果律作为唯一的背景秩序,使一切运动(任选一点,任意一个状态,都必然按照因果律的安排进行。)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因果律不能预设起点和终点,否则这一线性过程以外的东西就跳出了因果律。因果律必然是闭合的,只是当我们单个地看循环中的一个过程时,它的箭头只会指向同一个方向(事物按因果安排发展,就是在给定的时空框架里发展,因果就是时空)。

推导一(添加了死亡设定):视频中未师直接取消了死亡【这里的“死亡”代表主体的完全毁灭。请务必注意,意识位面上主体的存在是不可怀疑的(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这件事),而宿命论里的主体和自由意志则是有所区分的,因为“死亡是符号系统的断层”。我在这里则试着预设死亡的真实性,并把死亡也一起吸纳进因果律展开推演,再回到永恒轮回重复未师的推演。而这样一来也产生了新的预设:预设了物我的二分,因为我死后因果律仍然要维持它的效力,所以我的精神以外仍然有别的东西。同时由于因果闭合,我必定会再一次出生,然后死去(和未师所讲的永恒轮回一样,这意味着倘若我有自由意志,我便既可以改写未来又可以改写过去。当然这时候自由意志也只是预设)。但是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死亡的必然设定,使得它拥有了毁灭“未来的我”的力量,但是这力量又逆时空(因果)而动,“同时”切断了“现在的我”与“我死后的现实”的联系(正如前面所言,物我出现二分,那么本体和现象的裂隙是必然存在的。这代表着死亡的力量其实早已超越了因果时空。因果律因此发生二分,宿命论失败。死亡的这种力量根本上源自意识位面之主体的存在(在这种意义上,主体也确实和死亡有着类似突破符号系统的力量。)当然,就算不进行上面的推导,甚至直接把主体单独割裂开来假设本体论的闭合,也可以用后面未师的“永恒轮回需要初始状态”这点来对上述模型进行推翻(纯粹本体论闭合的情况下是不存在“对象”的,但是“本体状态”依旧可以预设——只不过这个状态不是主体所铺展的——否则符号系统的空转本身就没有意义。而这个预设也必然可以推出所谓“客观规律”的失效)。

推导二:那么死亡就只可能是被踢出因果循坏的了(毕竟活着的人根本没经历过死亡,你可以把死亡当作符号系统预设的“毁灭”而暂时抛弃掉,再回来推演宿命论)。这一情况下,人就只可能是进行着“临终回忆”,因为一切都被注定——包括主体的任何意识活动。所以物我的二分已经不重要了,我早就“死亡”(此处的“死亡”和前面的“死亡”并不一样,这里代表生理框架预设下的机体的衰落,但是意识位面的主体并未消失),当下的我不过是在不断回顾过去,然后到寿命尽头时候又再一次从头开始回顾的可怜傀儡罢了。我将永远无法到达死亡的真实,我的全部活动都只能是走马灯。这时候再把本体论和认识论区分出来已经毫无意义。这时候的主体就进入了永恒轮回,永远无法到达死亡的真实。

正如前面所说,任何状态都是按照因果律运行的,但这也就意味着我需要保证我的初始状态没有变化。那么我就需要一个记忆者来记住我的出生时的记忆来作为轮回开始的最初状态(这里预设了“出生即初始状态”,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把这个初始状态放在永恒轮回的任意一点上,然后一样也能推出下面的论断。总而言之,因果律不能空转,需要有初始状态的确立,毕竟主体性和意识位面的现象涌现还是有的),还要保证这个记忆者不是因果律以外的。所以1.额外的信息处理器不存在,不能搞个什么缸中之脑的模型;2.记忆者在因果律支配下必然一样地进行永恒轮回,同时这种轮回也需要设置初始状态,并且还会周而复始地不断向我传输初始状态。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有一个作为“镜像的我”的烙格在从我的生理性死亡开始倒过来体验我的一生。那么——

推导2.1:等到我死亡,他回娘胎时候,两个人发生主体交换,我的终点成为他的起点,他的终点成为我的起点。但是这样的过程标志我们超越了现有的本体论,突破了因果律。(因为这种状况下两个循环独立发生——其实这时候就已经代表了背景秩序的二元化,但是由于因果律闭合,本来并不需要考虑另一个循环。可是主体的交换使得另一个循环不得不出现,并且被主体贯穿)

推导2.2:等到我们两者都到达各自的生命尽头时,对方把他的记忆接给我,我把我的记忆接给他。那么主体可以在体验者那里接收到一个“僵死的被标定为朝着相反方向的记忆”,如果此时我有能力扭转记忆的方向,则我的自由意志可被证明。如果不能扭转,反倒可以体验到出生之前的方向,因此也从轮回中脱出,突破了因果律。

注:

个人认为两个推导其实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1预设了主体在被交换到因果律相反的世界后可以把因果扭转回来,但是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交换后的主体并不能继续原有的永恒轮回。同时,主体交换根本不涉及初始状态的更新。所以“主体的交换”这种情况是多余的,2.1只能作废;

2.2中,当把两者的记忆相互承接时,被转换的记忆本身是作为一种“状态”被记录的,个人认为这和因果的方向没有关系,而只是一种静态的呈现,就好像是人眨眼时停留的残像一般,本身已经脱离了方向性。因此这种记忆是主体不需要扭转就能直接接受的。但不管怎么说,两者的永恒轮回所处的一定是因果律不同的世界。本来不应该对另一个世界进行预设,但是此时却因为需要初始状态而不得不把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个背景秩序拿出来,至于记忆的交换也一样是突破了因果律的。这样一来背景秩序的分裂几乎是必然状况。因果律的失败也成为了必然(这一推导同样适合死亡存在,甚至完全抽离主体的因果律模型)

__________________

❤️❤️❤️

决定论:一切时空物质信息事件发生和变动的记录、注册者:大他者存在。它保证整个系统的一致性:按照既定的因果法则完美无缺地运行下去。

宿命论:一切都是被外部的因果体系决定好的,我的主体性只是被动的体验者。

逼真的不可打断的临终回忆:一切都是被过去的历史情境决定好的,我的主体性只是被动的体验者。

这两者在认识论上是不可区分的。

在本体论上也是一致的,因为都是严格依照因果关系,而且是沉淀在过去的因果性格局。

可能的反驳1:

临终回忆的前提是记忆,谁在记忆海量的生活细节?

或者至少记忆那个初始状态,然后按照因果性演绎它?

回应:这一驳斥同样可以应用到宿命论上去,如果宿命论需要预设一种外在的大他者记忆整个过程或设定原始状态,那么临终回忆【也】需要这样做,反而证明了两者的同一性。

可能的反驳2:临终回忆的时间密度、信息密度远大于它发生之前的那一次生命体验本身,其热力学时间的流速不一致。

两者有一个比值x=一生的体验时间÷临终回忆消耗的客观时间,这个x远大于1。

回应:不构成反驳,把想要获得的结论当作前提,预设了有不是临终回忆的第一次的真正的客观生活。你不能假设有客观生活,再证明它们有差异。

鉴于临终回忆与宿命论的一生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无法区分,可以认为,从来没有非临终状态,人总已经是处在临终回忆之中,因此这个比值x恒等于1。

简而言之,在绝对的决定论视角下,体验即回忆。

而如果这回忆导向死亡,那么这死亡早已发生。

因为大他者不会【陪同】主体体验生命过程,缓慢并行地推演历史。大他者按照因果性已经记录了一切历史。

大他者自己不需要历时性地缓慢地体验整个历史,它是超时间的。

所以,如果人在一生中所处的时空物质背景的因果性格局,正好可以导致宿命论者的第一人称的历史性体验

那么,它的第一人称体验就会被这段唯一有效的代码,无限次地激活,困在这一段时空范围中,不断地重复第一人称主体化的体验。

即永恒轮回。

Was könnte jetzt noch zu mir fallen, was nicht schon mein Eigen wäre!

“有什么是发生于我,而又不属于我的呢?”

人只能经验其自己的第一人称体验,一切被经验的又只能属于自己。尼采的永恒轮回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唯我论的伦理冒险,不要怂,死亡是不可能的,唯我到底。


【反思死亡(二)】瞬间进入尼采的永恒轮回,瞬间破解宿命论与决定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