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是无数平凡人的生活信仰
在中国社会中,有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是无数平凡人的生活信仰。这种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劳动的尊重和崇拜,也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中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敬佩。但是,这种观念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从劳动者自身来看,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肯定。在一个竞争激烈、机会不均、资源有限的社会中,很多劳动者可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或培训,没有掌握足够的技能或知识,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或福利。他们只能依靠自己辛勤地劳动来维持生活和尊严。他们可能认为自己虽然穷苦但是清白,虽然辛苦但是光荣。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比那些靠投机取巧、靠关系拉拢、靠欺诈骗取、甚至靠违法犯罪来赚钱的人更高尚更幸福。他们可能认为自己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和财富,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和服务。
然而,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很多时候,劳动者所得到的收入并不能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质量相匹配,甚至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合理的发展愿望。很多时候,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财富并不能由他们自己享受和掌控,而是被他们的雇主或者社会的强者剥夺和占有。很多时候,劳动者所做出的贡献和服务并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扬,而是被社会的主流或者精英忽视和轻视。因此,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可能是一种自欺欺人和自我放弃。它可能让劳动者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清醒认识和改善愿望,失去了对社会不公不义的抗争勇气和改变力量。
其次,从社会整体来看,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可能是一种保守落后和消极逆流。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创新化、多元化的时代中,社会需要不断地进步和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需要不断地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需要不断地拓展市场空间和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勇于变革、乐于学习、善于合作、尊重差异、追求卓越等素质。而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这种观念可能让很多人满足于现状,固步自封,排斥新知新事物,抵制变革需求,拒绝学习机会,难以合作共赢,歧视差异群体,满足平庸水平。这样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停滞和落后,甚至危机和动荡。
最后,从人类文明来看,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可能是一种狭隘偏见和片面理解。在人类历史上,劳动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精神追求。劳动不仅有物质层面和经济层面,也有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劳动不仅有力量要素和技能要素,也有智慧要素和创造要素。劳动不仅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有人类价值和文明价值。因此,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这种观念可能忽略了劳动的多重含义和多元价值。它可能削弱了劳动者对自己的认同感和尊严感,削弱了社会对劳动的尊重感和赞美感,削弱了人类对劳动的理解感和欣赏感。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中,“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这种观念并不全面,并不适应社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