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抑郁症吃药没效果?

2023-06-25 13:34 作者:Phytokiller-兰芬芬  | 我要投稿

抗抑郁药临床效益量小是客观事实,有海量临床数据支撑:从FDA数据库看,抗抑郁药的安慰剂效应值比其真正的“疗效”多出3倍。针对FDA数据库的分析显示,抗抑郁药有75%-81%的疗效来自安慰剂效应。荟萃分析则显示,安慰剂效应的效应量高达1.05(95%CI 0.91-1.1),而抗抑郁药本身的效应量一般只有上述效应量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如0.3。 ▍作者:@PhytoGenesis-兰芬芬,本文不作任何医学诊断、治疗、建议等医学用途,不可替代正规诊疗;请在精神科执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对所有的,包含阴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已发表研究的结果相比,抗抑郁药的效果缩小了32%(0.31 vs . 0.41)。对瑞典提交上市批准的,包括发表了和未发表的56个的批准剂量SSRI和SNRIs的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Melander等人,2008年)显示:抗抑郁药和安慰剂之间的有效率差异为16%(47%对32%,NNT 7),比之前的对75个已发表的短期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50%对30%,NNT 5)报告的有效率稍小(Walsh等人,2002年)。 所以,目前来说,抗抑郁药勉强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有效”,但是它确实没那么有效——这点也得到了实际临床的支撑:实际临床中,2/3的患者仅服用抗抑郁药不能临床治愈,仍有残余症状。所以,真正有效的精神科治疗往往是需要各种药物组合在一起吃的,即:“增效治疗”(augmentation),“抗抑郁药+增效剂”的组合。增效剂能增强抗抑郁效果,能提高抗抑郁药那可怜的有效性。 所以,抗抑郁药有效性的数据不能完全代表实际临床的治疗转归,因为很少人是真正单药治疗抑郁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联合用药相当常见。所以我们评估精神科治疗的有效性完全不能只看单药治疗,还得看联合用药。 临床上,未达到临床治愈、未充分应答进行的进一步治疗方案: 3.2.3增效/联合治疗(A) ●考虑增加第二种药物,尤其是在以下情况下。 - 对目前的抗抑郁药有部分/不足的反应(D),并且, --目前的抗抑郁药有良好的耐受性(D), --切换抗抑郁药不成功(D)。 - 确定拟用组合的安全性(S) - 先选择证据基础最好的组合(S)。 - 考虑添加喹硫平(A)、阿立哌唑(A)或锂盐(A)作为一线治疗,添加利培酮(A)、奥氮平(B)、T3(B)或米氮平(B)作为二线治疗,应意识到证据主要来源于在TCAs中添加锂和三碘甲状腺素的研究,其他药物添加到SSRI/SNRIs的研究中。 ●其他可考虑添加的药物有:安非他酮(B)、丁螺环酮(B)、拉莫三嗪(C)和色氨酸(C);以及在专科中心的仔细监测下(S)莫达非尼(C)、stimulant(C)、围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C)和睾酮水平低的男性的睾酮(C)。 除了联合用药,临床上还可以增加剂量(C),但是大多数抗抑郁药都没有明确的量效关系。

●支持增加剂量疗效的证据有限,但在个别患者中可以考虑增加剂量,尤其是在以下情况下。

- 副作用很小(D)和/或,--抗抑郁药有一定的改善(D)和/或,

--目前的抗抑郁药可能有量效反应(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和TCAs有适度证据)(C)。

换用抗抑郁药(A)--在以下情况下尤其要考虑:

-- 有麻烦的或限制剂量的副作用(D)和/或

--没有改善(D)

--通常最好骤然直接换药,除非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D),在这种情况下,遵循推荐的渐减/停药期(S)

--在最初的抗抑郁药类内或类间转换(B) --在使用某类药物一次以上失败后考虑不同的抗抑郁药类(D)。在一次以上SSRI失败后考虑文拉法辛(B);在没有其他适应症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有一些证据表明疗效稍高的抗抑郁药(即。 如氯米帕明、文拉法辛(⩾150mg)、艾司西酞普兰(20mg)、舍曲林、阿米替林或米氮平(D)。

为什么抑郁症吃药没效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