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米帖
乞米帖
与李太保乞米贴
唐·颜真卿《颜鲁公文集》
【原文】
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
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
惠及少米,实济艰勤。
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今译】
因为我不善于生计,我全家靠吃粥度日已经几个月了。
今天米又用尽,现在家里没有米了,只有更加忧愁焦虑,我依仗着我们的深厚感情,因而无奈地写信向你诉述情况。
希望多少能给我一点米,以解我的困难和愁苦。
还请原谅我的打扰,真卿写。
【赏析】
《乞米帖》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作品,信札。约书于永泰元年(765年)。拓本。行书,36.5×16.5厘米。凡4行,计44字。
《乞米帖》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担任刑部尚书时向李太保(李光弼)借米的信,又称《与李太保帖》,被戏称为向人借贷的书牍,不过四十余字,简要明畅,情辞恳切。
颜真卿(公元708―784年),唐代大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为唐代三朝旧臣,忠正刚直。
开元中进士及第。曾任殿中侍御史,因为被杨国忠排斥,出为太原太守。
安史之乱爆发,太原太守颜真卿与从兄颜杲卿起兵讨叛,诸郡多响应,纷纷起兵斩杀安禄山将吏。后被封为鲁郡公。
颜真卿不仅是一个忠贞之士,也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他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正楷端庄雄伟,行书道劲郁勃,气势遒劲,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他所创造的“颜体”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正大而气势恢宏,大气磅礴,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开拓了中国书法艺术崭新的恢宏境界。
字如其人,“拙于生事”的书法名家颜真卿,因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尊崇,多少都受到了他的人格感召之故。
公元765年,正值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致使颜真卿到了“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读后让人感到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