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重要性)
一.《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地位最高的经典医学巨著。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其余三本的成书时间都晚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其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家之宗",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
1.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更是被称为医圣。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中明确提到了他是在研习《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创作的这一不朽著作。
2.提到针灸,不得不说到一个人叫皇甫谧,他写了一本书叫做《针灸甲乙经》,这是一本我国最早奠定了针灸理论体系的巨著,而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明确提到了他是在研习了《黄帝内经》的《针经》之后创作的。
3.孙思邈有部著作叫作《备急千金药方》,在这本书的首篇,他开宗明义地说:“欲为大医者,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
可以说:1.整个雄伟壮阔的中医医学史无处没有《黄帝内经》的烙印。
2.异彩纷呈的学术流派和医学大家莫不是以《黄帝内经》作为理论渊源的。这本著作,在医学上的重要程度,怎么标榜都不为过。
二.《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人对世界人类健康和医学史的伟大贡献。
1.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必须得有医学的保驾护航。
2.没有中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而没有《黄帝内经》就没有系统性的中医。
三.《黄帝内经》还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和重要组成部分。
1. 文字是传载文化的重要载体,《黄帝内经》的文字当然既有着文化记载的共性,又有着医学记载的特性。同一文字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的含义是不同的,而文字使用是脱离不了当时的文化大背景的。
2.《黄帝内经》共用2268个不同的文字,当我们研究完《黄帝内经》的内容,我们就能对汉朝以前的文字使用和含义演变,即当时的文化大背景有了明确的了解。
四.《黄帝内经》传载了汉朝以前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是一本结合了天文,地理,历法,气象,物候,数学,和当时人们已经熟悉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来阐释人类的生命本源和规律,以人类生命科学为主体的百科全书。
1.哲学:1.阴阳学说 2.五行学说 3.精气学说(元气论)
(中医是整体的,辨证的,宏观的。)
2.人:1.生理(经脉等) 2.脏象 3.病因 4.病名 5.病机 6.治法
3. 人和社会及自然的关系:它的医学模式是非常高明的。对比今天的医学模式,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物候学,伦理学等等的层面将人放在社会和自然关系中而不是单单将人作为一个生物物种个体进行剖析。
(如哲学的五行学说中就有了五行对应五志(喜,悲,怒,思,恐)和五智(仁,义,礼,智,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