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一个视频后发现视频内容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怎么样做是正确的?
本文涉及违规场景:BV1h14y1K77t,已上报客服并基本解决完毕,无助长网络暴力嚣张气焰之意。

在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2日22点03分,注意到BV1h14y1K77t视频评论区有大量违规评论。显然,网站方面没有及时尽到治理义务。
妄图以施行小圈子小“规则”之名,违背国家法律、社会规范、网站规则,不仅不自量力,更污染了网络环境。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能坚守内心的道德原则,能自我约束、自我警醒。 哪怕在互联网上,没人能立刻对我们的违规言论进行惩罚,我们也要保持“慎独”的精神。
慎独是在个人独处、人所不知之处,仍坚守内心的道德原则,自我约束、自我警醒。自古以来,慎独就是圣人先哲们追求的修身境界。《礼记·中庸》中讲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就是说,不要在别人见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因为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君子要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没有人注意,也要谨言慎行。
慎独强调的是“独”,即不因无人知道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南宋大儒朱熹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东汉名臣杨震升任东莱太守,前往郡里任职,路过昌邑,此前经他推举的王密当时正任昌邑县令。晚上,王密怀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老朋友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杨震所说的“天知、神知”,即“举头三尺有神明”,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我知、你知”,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时刻自我感知内心的道德,反省自己的行为。
慎独是要遵从内心的道德准则,时时反省自己,自我约束。元代思想家许衡曾于酷暑中逃难,口渴难耐。路边有一棵梨树,同行之人都争先恐后去摘梨,独许衡一人端坐不动。有人问他为何不去摘梨,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不能乱摘。”众人说:“世道如此之乱,主人恐已逃难,这是无主之梨。”许衡说:“梨树失去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在梨树主人不在,无人看管、监督的情况下,仍坚持不窃取他人之梨。即使自己口渴难忍,亦不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慎独需要不断清除内心的恶念,培养善念,不断战胜自己,自我修炼,自我提升。
以下是在2022年12月12日22点03分捕捉到的疑似违规评论,希望广大网友积极监督网站行使治理义务,也作违规评论展示。
由于使用关键词检验,以上评论不完全是违规内容,请鉴别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