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匈牙利坦克全集(1)

2022-12-20 16:44 作者:元帅哲哥  | 我要投稿

在所有德国的东线盟友中,匈牙利陆军部署了最多的装甲部队,也是除了意大利之外惟一一个有大量本国坦克生产的盟友。 战前发展∶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陆军不得不受限于特里亚农和约中的载军条款。条约允许匈牙利装备警用装甲车,所以匈牙利陆军成功绕过条约,将购买的装甲车划分为警用装备。从1928年开始,陆军就开始计划打造一支装甲部队,包括3辆卡登-洛伊德Mk4超轻型坦克,5辆菲亚特3000B轻型坦克,6辆瑞典的m/21-29轻型坦克以及几辆装甲车。到了30年代,匈牙利就开始无视条约,在1934年,匈牙利陆军从意大利购买了30辆安萨尔多CV33超轻型坦克,到了1936年继续购买了110辆改进的CV35超轻型坦克,最后购买总量达到了151辆,装备于7个超轻型坦克连,这些坦克连被分配给了骑兵旅和摩托化旅。在1937年,匈牙利政府决定完全无视特里亚农条约,在Huba1项目下重建陆军。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更大的装甲部队,所以匈牙利陆军需要更先进的坦克。匈牙利坦克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发生在1939年,在慕尼黑协定后匈牙利占领了斯洛伐克的东部,而德国接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地区。参与这次行动的包括第2摩托化旅的一个菲亚特3000B轻型坦克排以及和3个安萨尔多超轻型坦克连,以及第一和第2骑兵旅各自的两个超轻型坦克连。 下面是匈牙利自研车辆 1、V-4水陆两栖坦克 V4重点解决了早期坦克悬挂方面的问题,因为变得更具有实际意义。行走装置结构比较特别,采用类似于平衡式的悬挂,不过只有2对,并且主动轮和导引轮也包括在其中;履带中部有2对托带轮,将履带高高的撑起来。坦克主动轮、导引轮有橡胶结构,可以拆除履带改成轮式模式行驶。坦克主炮配置较高,在旋转炮塔内安装一门37M 40毫米炮,在二战前的轻型坦克中算得上强火力,辅助武器为一挺8毫米口径机枪。 装甲防护也还不错,采用焊接结构的钢装甲,正面最厚处为23毫米,侧面13毫米,尾部9毫米,车体正面主体防护具有一定倾斜角度,起到了倾斜装甲的作用。坦克重9吨,长度仅为3.64米,宽2.31米,高2.01米,整体尺寸并不大,属于中规中矩的设计。 坦克动力为一台180马力的汽油机,对于重量仅为9吨的V4而言,单位功率达到20马力/吨,机动性较好,以轮式模式行驶时能达到最大45千米的时速,以履带式行驶时也能达到32千米的最大时速。在1936年,匈牙利从瑞典处获得了一辆兰茨沃克L-60轻型坦克,并在1937年达成协议进行执照生产。该型坦克在1934年开始进行设计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之一,它也是瑞典工业部门的骄傲,然而其出口并不成功。由匈牙利工程师尼古拉斯·斯特劳斯勒研发的V-4水陆两栖坦克在竞争中败给了L-60坦克。L-60坦克装有一门20mm马德森火炮,车体使用倾斜焊接装甲,但是厚度只有13mm,顶多防御轻武器射击。悬挂系统使用了扭杆而不是同时代多数坦克使用的板簧系统。该坦克由155马力的8缸布辛纳格L8V/36TR发动机提供动力,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50千米,车组乘员一共3人。 尽管V4落马,但是它仍然是匈牙利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款坦克,本身也算是成功的,只是败给了更加可靠的型号而已,为匈牙利的坦克工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托尔迪系列轻型坦克 (1)38M TOLDI I/II 38M是匈牙利第一款正式量产和分配至部队的轻型坦克,实际上这型坦克就是瑞典的L-60轻型坦克,经过测试后证明瑞典的L-60的装甲和生产上的优势比起其余两个都要好,於是匈牙利就购买了这款坦克的生产许可和聘用瑞典人来帮忙改装,如原本的炮塔安装的是25MM博福斯机炮,但是由於补给问题换成了国内的20MM机炮,还有把车内的设备改得适合匈牙利人使用。在1940年9月的第二次维也纳仲裁中,匈牙利从罗马尼亚手中占领部分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时,一共有45辆托尔迪坦克服役并参与了这场短期军事行动。然而,对于托尔迪轻型坦克来讲,这却是场灾难。在穿过零碎的公路和小道时,来自德国的劣质发动机和扭杆完全不可靠,同时匈牙利的坦克驾驶员又极度缺乏经验。一些维护乘员还误装了冬季燃油,致使发动机过热而抛锚。到了1941年底,很明显托尔迪轻型坦克在现代战场上除了作为侦察坦克别无它用。其装甲很容易被苏军的反坦克武器击穿,包括14.5毫米反坦克步枪,同时其武器也不足以对抗大部分苏军装甲车辆。匈牙利陆军想要一台更加先进的中型坦克,但是在短期内只能进行应急改进。

第二批生产的被称作托尔迪2型坦克,与最初系列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使用了更多本国生产的零件,并修复了一些机械问题。由于苏联的轻型坦克可以防御其20mm反坦克步枪,所以设计师选用了火力更强的主炮。在1942年建造了一辆原型车,炮塔上安装一门减短的40毫米37M主炮,该炮倍径为45,初速为每秒800米,射速为每分钟16发,炮弹可以在100米上击穿30度放置的64毫米装甲,在1000米上则可以击穿相同角度的30毫米装甲。原机枪也换为了新式机枪,同时增大了炮塔后部来为新型主炮提供更多的内部空间,全重增加到了9.35吨。原本设计师计划增厚其装甲,但是由于发动机马力过低,故没有增厚。然而,一些坦克增厚了侧面装甲。同时,由于原型车于1942年完成设计,所以匈牙利人开始对托尔迪2进行改装,但是由于莫名其妙的延期,整个项目的进展十分缓慢。

(2)43M TOLDI III 托尔迪系列的最终型号就是托尔迪3,匈牙利人将其装甲增厚,同时用由博福斯40毫米反坦克炮衍生而来的40毫米主炮取代了原先的20毫米主炮。然而设计师并没有多少余地,托尔迪坦克的重量已经超过了其悬挂能够承受的重量,而且对地压力太大。最终,该坦克的前装甲增厚至35mm,炮塔侧面为25mm,车体侧面为20mm,同时炮塔更长,全重9.45吨。然而其研发进度太过缓慢,在1943年仅有几辆新生产的坦克。

(3)Toldi坦克歼击车自行反坦克炮 由于托尔迪系列轻型坦克火力较差,防护贫弱,同时悬挂系统过于脆弱,匈牙利人无法再对托尔迪坦克进行了升级,其脆弱的扭杆无法再成承受更大的重量了。因此,设计师不得不寻找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升级。其中的一个想法就是模仿德国的黄鼠狼系列自行反坦克炮。在1942年-43年,匈牙利陆军接收了德国的7辆黄鼠狼2型自行反坦克炮,其中一辆被送至军事技术研究所进行测试,并为托尔迪轻型坦克找一条出路。 根据军事技术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刚兹工厂以托尔迪1的车体为基础,在1943年秋建造了一辆托尔迪自行反坦克炮。它装备与黄鼠狼2一样的火炮,即75mmPaK40/2,然而匈牙利人并没有想清楚是否要大量建造这种自行反坦克炮,同时他们也在思考要不要用该型火炮作为其主炮。同时,托尔迪自行反坦克炮也是敞开式顶盖,其装甲也只能防御步兵火力。为了平衡其增加的重量,引擎室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封闭金属箱,其内部也放置了一些炮弹。由于很容易被击中,这也是其设计上的一个缺点,车体内部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储备足够的弹药。 该自行反坦克炮与黄鼠狼2还是十分相似的,它只比黄鼠狼2高了30mm,但窄了140mm。装甲虽然薄弱了一点,但是这赋予了其更好的单位功率以及更好的机动能力。尽管陆军可以使用该型自行反坦克炮,但是它从未投入大批量生产,只生产了一辆原型车。其扭杆系统依然脆弱,同时重心过高,而且匈牙利在战争末期缺乏生产能力,几乎所有的资源都被用于建造突朗中型坦克和兹里尼突击炮,在1943年末到1944年初它们比起托尔迪自行反坦克炮他们的战斗力更强。托尔迪自行反坦克炮全重10.5吨,车组乘员数未知,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45-50千米,车体正面厚13mm,炮盾厚6mm,前部垂直装甲厚度为23mm,主炮为75mm46倍径的Pak40/2型火炮,备弹21发,可能计划安装机枪用于对付步兵与飞机。该自行反坦克炮只建造了一辆原型车。

二战匈牙利坦克全集(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