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看完的总结 要点提炼
孙子兵法 词条主观整理 bykiki 万物都要有严厉的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 因粮于敌(行军缺粮就抢敌人的 抢一份相当本国二十份) 要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百胜 将帅国君臂膀将帅强则国强 举起秋毫不能叫大力士,能看到日月也不是明目,能听见雷鸣也不是耳朵好。 组织编制的作用(做到治理多人的军队就要像治理几个人那样简单井然有序 ) 善于调动敌军者,会向敌示以假象 用小利诱敌 后部署重兵严阵以待 善于进攻者 出其不意(使敌不知从哪进的攻)善于防守者准备充分(使敌人不知道该从哪;怎样进攻) 我军把兵力集中一点 而敌分散十处 相当我军十倍于敌 出现敌众我寡态势 处处设防 防备点越多 进攻部队就少 分散了敌军力量 哪怕敌人兵多将广 只要战术不对依旧是纸老虎 只要不暴露行迹 再高明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实际情况 作战没有一成不变 没有哪个能常常取胜(就像五行 相生相克 互为本末)(也像月有阴晴圆缺 永远处在变化之中) 做事不能太急 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企图 无法取得认同 就无法与之结交 不清楚诸侯意图,利益所在,便不能参与外交。/能力与行动双不能 不熟悉各种自然地貌地形 就无法好好行军 发现敌人诱兵 不要追击 多半是陷阱计策 已经决定撤的敌人不要阻截 包围敌军定要留个缺口 否则会激烈反抗 以利诱敌 才能常备不懈 使敌人无机可乘 只有全面看待利弊 趋利避害 才能采取正确对策行动 险峻地形绝不能扎营 在外作战,治理朝政切记都要与四邻交好 切记 有些路/敌/城/地域 是不可走/攻/掠/夺的 要通过诸侯所怕/自身实力/利益 让诸侯屈服/恐慌/归附 奖惩相结合 要制定严明的规则 有时候从最表面可看出敌是否在下陷阱/是否已强弩之末 将领战败或主张不战时不回避罪责一心保全百姓且所求符合国君利益的将领 是国家真正的财富 将领对待士兵视如己出极力呵护尽心尽责士卒就会同将军生死共患难 万事符合利益再行动 不符合利益不要行动 要让自己的士兵都猜不到自己下命令的意图 打了胜仗取了城池 却无法凭借打来的城池建功立业 那就是危险的 是无用功(要懂得用已有的优势滚雪球) 愤怒可以转高兴 悲伤可以转喜悦 一旦国家灭亡就无法重建 人死不能复生 坚持数年打一仗 不愿意花钱找间谍刺敌情 导致自己不知敌情 战争只会对我军不利 要获得时下最新情报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别人口中打探,而打探对象自然是了解情报的人 善用兵者 必须要做到 被敌打头/尾/腰。那么尾/头/头尾就能够救援 要稳定三军团结上下一心:治军有方 部队协调统一 苛责要合理 而不是一味责骂 打仗要挑敌人的弱点无防备地方打 避开敌人锋芒 最强的人就是能把敌一切武装和人才为我所用 不要在险要地形与敌交战 昏庸国君给军的危害有三(不知军队情况强行下令前进后退 不懂战争规律要干涉军队 不懂谋略却要强行指挥) 当临河决战时 遇上天灾大雨 不要着急 如果需要徒步参与战争 应等水流平稳后再过河 战争是国家头等大事生死存亡 战争持久战(只能速胜 久战日废千金 伤兵伤财伤国且平民受难 敌会乘虚而入) 最好的胜利是敌人不战而胜敌军臣服/用武力攻城杀人取胜就次之了 用兵原则(十倍于敌就围歼 五倍就正面刚 一倍就使敌分散逐个击破 势均力敌就尽办法战胜 少于敌就逃 各条件全不如就不开战) 掌握胜败权前提:擅长创造败敌机会,先令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不放过任何导致敌人失败的时机 胜利是可预测的 但不可强为 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准备妥当充分再战 而总打败仗的军队 总先交战 再企图侥幸取胜 打仗分析方法(国土面积推算本国物产量,物产量推算军队规模,推算规模来对比双方实力,然后与判出胜负) “奇兵”“正兵”相辅相生 变化无穷 敌人有任何优势的时候都要尽力把敌人优势弄没(敌人吃饱喝足就让他饥饿 精神就让他劳累) 攻击时使敌无法防御 撤退时使敌无法追击 战场最重要就是 诈 如何掌握主动:两军相争 最困难的莫过于懂得将迂曲视为直径 以不利为有利 不要轻率冒进,要跟紧各国动向 娴熟的掌握迂回绕道之法 再用小利诱敌 这样就能做到虽然后出发 但却抢得了先机占领阵地 自己先靠近战场 等待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敌人 用酒足饭饱的士兵迎击饥肠辘辘的敌军 天时地利的作用/一些天命不可违的定数会对战场造成什么影响:昼夜 晴雨 寒暑 天命都会对战争造成影响 水可以阻隔敌人 但是不如火 火可以直接杀人 削弱敌战力 将领应兼备:智谋 赏罚有信 爱抚士卒 上下同心 英勇果断 军纪严明 要会分析敌我预测战局 计谋灵活繁复多变 要有诡计 要装低调 让敌人猜不透 要知己知彼 分配兵力 擅长出奇制胜 要娴熟的运用以实击虚等手段 沉着冷静应对一切 要择人才帮自己造优势 了解敌方行动用兵规律 不能使自己处于被动 善于欺骗敌人 重视引路人 思路清晰 不守成规 国君应该:要得民心 对牛逼的将领大胆放权不干涉 君不可一时愤怒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