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玉梦》连载:089【指剑问天】上

2022-04-21 22:36 作者:青玉梦中人  | 我要投稿

致新读者:

您现在看到的是原创系列小说《青玉梦》第一部《破碎山河》的连载。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架空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如果您也喜欢天马行空的脑洞想象和家国天下的侠义情怀,请一定不要错过!

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读者可以点击我的主页专栏、文集,查询往期的所有连载。同名公众号“青玉梦中人”和豆瓣阅读《青玉梦》也在同步更新。

祝您在故事的星辰大海中自在遨游~  

上期说到,林子诚与上官雁交谈,发现她虽然对师父李撷扇失去信任,但仍愿亲赴其面前,听其自白。林子诚恍然大悟,放下了心中的包袱,立刻回长安去见杨撷湲。


兴帝杨俑为打通关中与益州的水陆交通,耗费大量民力修建蜀汉渠,整个工程耗时超过十年,征调民夫远超百万。蜀汉渠北段取褒斜古道,打通渭河支流斜水与汉江支流褒水,平整河道,以此联通关中与汉中;中段、南段取金牛古道,联通汉中与成都。剑阁县境内的剑门关,即是该渠中、南两段的分界。

修筑运河,以尽量取道现成水路为佳。自汉中南下,乍看之下似乎可以利用贯通南北的嘉陵江,但其实此江曲折湍急,滩险礁石太多,无法通航。何况嘉陵江只能到达江州,不经益州治所成都(注:兴国江州,州级地名,燕兴之前的近百年多以夔州、渝州为名。兴帝杨俑幼时初学认字识图,对夔、渝二字难以识、写,因此遭宫廷教师责罚,心有不悦。杨俑即为后,将此地改名为古称的江州,便于识写,而对那位宫廷教师施以黥刑,将夔、渝二字刺在其左右脸颊,以示报复。燕国境内亦有江州,仅是县级地名,又名浔阳,位于洪州境内)。正因为此,蜀汉渠南段工程耗费巨资沿金牛道新修渠道,直达成都,再从沿线天然河流之中引水成渠。如此巨大的工程,搭上了不下二十万民夫的性命,又害得五十余万人伤残。十余年来,但凡民间有人被强征了蜀汉渠的徭役,家人便知此子有过半概率非死即伤,分别时便涕泗横流,悲戚难绝。但凡有财力者,则极尽可能贿赂征徭官,抑或从贫农家中买子,代为服役。后世统计,仅因蜀汉渠而家破人亡的,占据兴国总户数的约四分之一。

吴立锥便是其中之一。他生于雍州眉城县郊的农村,家境贫苦。村中长者有个仅仅识几个字的,竟然算是本村的文化人,被吴父请来给吴立锥起名。那长者见他家太过贫寒,仅期其有立锥之地,便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却未考虑其姓氏……吴立锥同胞手足共有五人,三男两女。正因人丁还算兴旺,乡里有一姓田的富户豪强正好在给儿子招书童,吴父便将立锥送去,换了全家一年的口粮。立锥这书童一当就是八年。期间,那个偏偏叫“田连千”的田家公子不好读书,性格乖戾,常常辱骂吴立锥,甚至拳脚相加,直至自己筋疲力竭才肯收手。吴立锥自幼听父亲教诲,凡事“忍”字为先,只有默默承受。一次田连千趁四下无人,把立锥的脑袋按在水缸里,就是单纯好奇他能在里面憋气多久。要不是田老爷路过,立锥便要死在那了。立锥恨由心生,每每见田连千念书打盹之时,他都想拿着砚台把对方砸死,但耳边始终记着父亲的话:“立锥,你要忍,忍一忍就过去了。”

后来,蜀汉渠开修,眉城正好位于褒斜道北端要冲,官府在此大量征调民夫。田家见无法躲避徭役,便贿赂县府主簿,改了自家户籍册,将吴立锥改名为田立锥,叫他顶替田连千服徭役。吴家另有两个男丁立命、立身,也都被征去。三兄弟在工地相遇,却因吴立锥改姓而不能以兄弟相称,但好在有个照应。

没过三年,褒水与斜水河谷打通在即,需要以火药炸石开道。但此举惊险万分,引火者多半来不及跑,实在是送命之举,故而只好抽签挑人。当时督渠官称,凡家中兄弟多人在役者,只可有一人参与抽签。吴家大哥吴立命义不容辞,果然抽中,又果然送命。山石炸开,褒、斜二水最终相融,而吴立命的命也被两面涌来的水道永远淹没。立锥眼见大哥殒命,又瞅着督渠官见差事完成,兴高采烈的模样……他只能忍。

此后又过了十一年,立锥都只能日复一日地凿山修路。他去过汉中,去过剑阁,后来又调往长安的一座船厂参与修船。十一年间,他与二哥立身偶然遇见过几次,但聚少离多,老家更是从来没回过。他的父亲年近六十,家中土地收成不好,吴父只得不情愿地将五亩薄田贱卖给了田家,主动去服了另一种徭役——为凌樟的西征大军运粮。吴父所在的运粮小队在立业二十五年秋遭受西域骑兵偷袭,粮草尽失。由于凌樟军中军纪狠辣,吴父领了结结实实的二十军棍,自此脊柱受损,双腿瘫痪,回家后没挨过一个冬天便归了西。立锥是在船厂中遇到了新来的同乡,才得知父亲死讯的。他泪流满面,却还是只能把这些苦楚忍耐下来。

又过了一年,蜀汉渠基本建成通航,吴立锥也已过而立之年。他本以为可以结束徭役,回家孝敬老母,讨个媳妇续个香火。可燕兴战争陡然爆发,官府又将他调往剑阁县,让他去剑门关北麓码头搬货、拉纤。所谓搬货,就是因为剑门关地势太险,渠道在此中断,必须由人力、畜力从南北两坡的栈道上搬运物资通过此关;所谓拉纤,还是因为剑门关地势较高,北麓水道在汛期明显是自南向北流,南下的船只逆水难行,必须以大量人力、畜力在岸边用纤绳牵引船只向南前进数里,才能抵达北麓码头。当然,南麓也有另一支搬货、拉纤的队伍。立锥在此拉纤时,遇到了五年未得一见的二哥吴立身,这是五年来最让他高兴的事。

自蜀汉渠基本通航之后,兴国南北之间军需物资的水路运输就从未间断,剑门关一跃成为了兴国河运最为繁忙的枢纽。随着战事加剧,渠道上往来的船只比先前多了数倍。而夏季一到,水势更急,拉纤难度加大,更是给无数民夫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多少次,民夫之中有人想要奋而反抗,在宿营边、床榻上乃至茅厕里密谋。但凡立锥知道了,总要劝他们,再忍一忍吧,再忍一忍。多少了解立锥的人,其实不理解立锥为何如此能忍——他的家人接连过世,难道是余下的老母和两个妹妹让他不敢忍气吞声?没人想得明白。时间长了,怨气连天的众民夫只知道,立锥大哥是他们当中最能忍的。曾有人半开玩笑地和立锥说:“啥时候连你也忍不了了,咱们就真的不能再忍了!”

可啥时候才是个头呢?立锥赤膊赤脚,在河滩边拉纤,长期泡在水里,让他的脚甲都脱落了;长期背负纤绳,让他的左右肩膀上刻下了两道深红的凹陷印痕,即使穿上衣服也能明显看出。拉纤的人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极力前倾,几乎与地面平行。拉完一趟,抬起头来看见不远处的剑门关,那座骑在两山之间的鞍部的雄关,和自己肩头的沟壑竟有些相像了。此外,督渠官经常鞭笞体力不支的民夫,又使得每个人的背上都多少有些鞭痕,正好又很像两山之间流下的溪水……像,真像!这些民夫每逢半个月去溪边洗澡,一群赤身裸体的汉子们听到了立锥的比喻,互相看看肩背,都这么觉得——他们已经把剑门关刻在了骨肉之上。

“立锥大哥,你到底是在有钱人家陪读过几年书的。你不说俺们咋看得出来?”众民夫哈哈笑道。

吴立锥回想起在田家受到的屈辱,难以陪着众人一起大笑。他低头不语,眉头紧锁,回忆着自己的委屈与忍耐,却因此在民夫之中树立了一些神秘感。

虽有偶尔的苦中作乐,但拉纤、搬货的工量实在太重。别说人吃不消了,连队伍中的驴都瘦得皮包骨头。二哥立身搬了不到一个月,便染上了痨病,开始咯血。督渠官害怕此病传染,将立身和其他十来个同病相怜的民夫关在远处的一座破庙,任其自生自灭。立锥想要自愿去照顾兄长,却被喝止,官府可不愿尚有劳力的民夫往病人堆里送。得不到照顾和治疗的病人只有自灭,怎能自生?没过十天,破庙里的人就死绝了。立锥就这样失去了二哥,他现在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了。

啥时候才是个头呢?他不想拉纤搬货,只想早点回家照顾年迈的老母。至于想娶媳妇的心情,也被丧兄的悲痛盖过了。


【未完待续……】

新作推广不易,万望元老读者帮忙扩散宣传~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赞当捧场,投币促生产,

收藏存回味,转发助创业。 

《青玉梦》连载:089【指剑问天】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