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回顾:昔日国产图书的王者——连环画

上个世纪国内最流行的图画类书籍,绝不是漫画,而是画风极具传统特色的连环画(小人书)。早年那些连环画,各个都是精品,皆由绘画大师执笔创作。许多作品,颇具收藏价值。

连环画的类型很多,内容题材繁多。个人总结了一下,大致分为几类:
一、中华传统故事——寓教于乐,将传统文化种植进孩子们的心中
杨家将
小时候家里给买过此系列的小画书,共10本。正式这套书将杨家将的故事深深烙入本人的脑海里。
金沙滩风云际会、杨令公撞死李陵碑、潘仁美乱箭射死杨七郎、六郎杨延辉复仇 ,杨门女将等等。

薛刚反唐
这套三十六本的连环画对小时候的我来说,可是大部头的读物了。因为对薛家将的故事不熟悉,人物与故事是相当的陌生。印象最深的就是“金银铜铁”四猛八大锤。
多年后在评书中听过薛家将,才知道薛家将最出名的那些父辈人物。

【题外话】
儿时影院广场上有个租书的摊位,一本一天只要五分钱,但押金五角。当年忍着旁边摊位两角钱一串的羊肉串不吃,剩下钱来在租书摊上看了大量的连环画。当然也有免费看书的地方,理发店内大家排队理发,为了消磨时间,店内总有几本连环画或报纸杂志,供大家阅读。可惜书从不替换。
后来,从新华书店与书摊上,购买了许多的连环画。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大部头的系列外,其他大都是两到三本一套。
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本一本,在心中扎根、发芽。
四游记
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大家耳熟能详,也有各种版本的连环画。但“四游记”听说过的人不多。本人也是在连环画的书摊上才知晓的。
四游记分为:东游记(八仙过海)、西游记(玄奘取经)、南游记(华光大帝传)、北游记(真武大帝传)。

针对其中的八仙过海、西游记这些神话故事,小时候就看过许多小画书与动画片,后两则故事倒是不太常见。
西游记作为小朋友的最爱,有着大量的连环画作品: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五庄观(人参果)等,还有作家自行创作的“猪八戒吃西瓜”等作品。

封神榜
神话类的连环画,还有封神榜。但都是某段故事的节选,比如“哪吒的故事”:怀胎三年产下大肉球,拜太乙真人为师,学会三头六臂之术,师傅传宝:混天绫、乾坤圈、风火轮、火尖枪,打死巡海夜叉与龙王三太子,抽龙筋剥龙皮,大闹东海龙宫,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化身莲花童子等等。

二、取材自影视作品——偷工取巧,有盗版嫌疑
依据民间传说或文字小说改编而来的连环画,对具体的画面与人物形象,绘画人员会进行艺术加工与创作。但有一类依据影视作品而出的连环画,直接采用影视图像的截图作为画面,配以文字阐述。
这样做,抛弃了图画的艺术创作,失去了连环画的艺术特色。同时,却降低了制作成本,扩展了故事题材,一度让连环画产量井喷。但带来的副作用是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版权问题。为连环画的覆灭,埋下了种子。

螳螂拳演义——王朗传奇
由螳螂拳传人张炳斗创作了同名小说,后改编成电视剧。而同名连环画就同时具有这两种类型。一是直接根据小说,由绘画师自行设计绘制而成;二是截图同名电视剧而成。

小时候只买了上下两集的版本,截取电视剧的画面,配上大段文字阐述: 只讲了 王朗通过观察螳螂,结合自身学的武艺,自创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前期故事。后来看小说才知道,王朗还跟独臂老人学了狸拳的身行步法,糅合到自创拳术之中。
【题外话】
儿时十分流行各类拳术的连环画,特别是清末民间功夫高手打败外国大力士的故事,不少就直接取自影视作品。
男孩子大都喜欢“武术”,曾经从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石头拳秘籍”,每天按书中技法加以练习,期盼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武功大成,做一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英雄。

但动作不好练,秘籍不太懂,只练习了七八页的内容,后面就做不了了。唉,终究是错过了,没能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陈真
伴随着“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的歌声,电视剧大侠霍元甲、陈真、霍东阁三部曲,在国内是万人空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由此剧而制作的连环画版陈真,也是小时候最深刻记忆。因拥有这么一套连环画,就成为附近几个家属院内中的明星,被小伙伴簇拥着,谁都想借来看一看。

多说一句:梁小龙先生的陈真YYDS!
不仅连环画取材自电影、电视剧,还有出版商两眼盯上了热门动画片。
蓝精灵
不同于引进的比利时原版漫画(上篇文章有所涉及),这里讲的是从动画片直接截图,配上文字内容,制作而成的“小人书”。

聪明的一休
不仅是蓝精灵,国内另一部深入人心的动画片“一休哥”也被某些出版商做成了截图连环画。本人就曾经有一本。

黑猫警长
电视上“黑猫警长”动画片只播了四集,传说中第五集“吃猫鼠”一直无缘从电视上看到,成为小朋友们的遗憾。
好在有连环画呀,小朋友可以从书上看到整个故事。不过这集比较血腥,估计也是其无法播出的原因之一。

三、国内外动漫人物大乱斗——胡编乱造,弊大于利
热门动画片影响力大,有广泛的观众基础,但数量毕竟有限。需求巨大,供给不足,这就为“动画人物大乱斗”系列提供了市场基础。于是,各种“关公战秦琼”作品层出不穷,大都粗制滥造,故事讲得稀碎,全靠蹭IP骗钱。
这些作品皆以国产动画人物为故事主角,向外国动画人物开战。由此产生了几大系列:
孙悟空系列
孙悟空大战阿童木、孙悟空大战变形金刚、孙悟空大战格格巫、孙悟空大战森林大帝、孙悟空大战忍者神龟、孙悟空大战希瑞公主、孙悟空暗助黑猫警长等等。

葫芦娃系列
葫芦娃大战变形金刚、葫芦娃大战圣斗士、葫芦娃大战铁臂阿童木、葫芦娃大战孙悟空、葫芦娃大战黑猫警长等。

黑猫警长系列与哪吒系列
黑猫警长大战机器猫、黑猫警长大战蓝精灵,哪吒大战变形金刚、哪吒大战阿童木等等。

孙悟空、哪吒、葫芦娃、黑猫警长都是国产动画的经典形象,皆出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动画剧集黑猫警长、葫芦兄弟。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其影响力要高于国外的动画。
上世纪国产动画片水准极高,有兴趣的可以移步下面这篇文章。

这些国产IP,除了动画片与连环画,还有故事磁带。由主讲人将动画片的内容娓娓道来,再配上动画中的音效。彷佛用耳朵又看了一遍原片。

本人小时候就有“葫芦兄弟”,以及续作“葫芦小金刚”的全系列磁带。还有一盘“变形金刚”的故事磁带。都被视为珍宝,一直保留至今。

后来到了VCD时代,还曾经购买过几张“龙珠OVA”的碟片,比如:最强赛亚人布罗利、机械弗利萨等故事。

虽然一直信誓旦旦的告诉家长,自己一辈子都要看动画片。但离家读大学后,不再接触电视机,就断了念想,逐渐被电子游戏、影视作品、文字小说等吸引。即使后来网络视频兴起后,虽然可以很方便的搜寻自己想看的动画,也是偶尔补一补年少时的遗憾,很难接受新作。
唉,回不去了!
四、民间传说或童话改编——接地气,但内容趋同
还有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改编而成的连环画,这些故事有不少雷同之处。虽然故事里的人或者道具可能不同,但故事精神内核高度一致。甚至有一种这些传说历史并没有多么悠久,而是现代作家在某个时期创作出来的,其指导思想高度集中。
神奇的剪刀

勤劳的两姐妹家里很穷,只有一把剪刀,姐妹很爱惜,每天都要磨的又快又亮。日积月累,磨刀石被磨穿之时,剪刀就变成了神器,用其裁出的剪纸,都会变成现实。姐妹俩人以此改善生活,并周济村里的穷苦百姓。
后来被地主恶霸发现,既要夺取剪刀,又想霸占姐妹俩人。最终神奇的剪刀将恶霸制裁了,带着姐妹逃出魔掌,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类似的故事,国外有“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国内有“冬瓜大王、雄鸡将军”等,专门惩治“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地主恶霸。
日月潭的传说

日月潭里有两条恶龙,吞噬日月,使人间失去了光芒。年轻的夫妻两人找到宝物“金斧头”与“金剪刀”,使用他们铲除了恶龙,将日月送回天上。
两人牺牲了自己,却让世间恢复了光明,留下了日月潭的传说。

刘家五兄弟
五孪生兄弟,长的一模一样,但每人都有一项绝活:老大能把海水喝干,老二不怕火,老三腿能伸长,老四不怕刀砍斧剁,老五精通鸟兽之语。
后来得罪了贪官恶霸,五兄弟各展所长,都贪官除恶霸。

这个故事套路大家都很熟悉吧,葫芦娃娃不也是七个兄弟七个绝艺,七兄弟同心合力打败妖精?电影“十兄弟”里也是类似的故事。霓虹国的“里见八犬传”也是这个路子。小时候听外婆讲10只小老鼠的故事,亦是如此。

除了这些连环画册之外,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图画类读物。
好孩子画报——学前教育
学龄前的小朋友,不认识字,也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图画书籍,以图为主,文字较少。一般先由父母讲给孩子听,之后才是孩子自己边看图边回忆父母的讲述。

很小的时候,家里就给订购了“好孩子画报”等期刊读物。跟随着图书,学习着对世界的认知,从小培养对图书的情感。
随着年龄增长,上小学后开始认字后,逐渐开始阅读文字类书籍。“故事大王”就是童年的快乐。个人评价,其内容水准远高于同时期的“故事会”。

面向未成年人的文字图书中,会时不时出现的插页。通过具象化的图画,帮助小读者更好的读懂内容,增加阅读乐趣,在枯燥的文字中给以片刻的轻松。那些简易版的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中,最爱使用此方法。

【结束语】
连环画对创作者的技术水平、传统文化功底等,都要求很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荐,国外各种优质漫画书大量的引进,国内出版行业的市场化转型,连环画迅速从鼎盛走向衰落。
分析起来,与上美厂及国产动画的衰落原因,大同小异。整个闭环的产业链都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脱离之后,面临严酷的市场净增,逐渐走下坡路,最终被时代所抛弃。
如今的连环画,更多的在“收藏爱好者”的小圈子里流通、活跃,曾经的荣耀一去不复返。对新生代的青少年来说,恐怕许多人都不知道“连环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