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普】中医基础理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潘毅主讲

2022-05-31 18:42 作者:一颗大山药  | 我要投稿

一、绪论


1、中医学定义与特点

本质上为文化医学;

易学难精,由中国文化基础来决定的,而且文言文转成白化文,会有信息的丢失;

整体观念

辩证论证

侧重不同:对生命健康和疾病是相对均衡的;西医可能更侧重疾病


2、基础理论的板块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对疾病的认识

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最大难点在于认知上的冲突;

参考书:教材配套的题库、中医学大辞典


3、学科属性

自然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 我中医从来没说过是纯自然科学,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是不可行的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性,更侧重应用学科;道理,道为本质与规律,理指的是具体的东西;自然科学讲具体的理,中医是以天道推人道,医道、医学、医术,中医是以道统学统术,现在叫中医学,是降维的感觉;事无具细都告诉你,不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那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性,中医中会结合很多内容

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合性,纯自然科学讲严谨性多一点,医术即仁术,学医先做人;


4、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1、医药知识的积累,是否会按这个进程走,和文明的传承有关;

4.2、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积累到黄帝内经时,已经很丰满了,古代的解刨已经达到瓶颈,能解释的问题已经解释了,想解决其他问题,只能另辟蹊径,思外推内;--整体观察法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黄帝内经由160多篇论文一样的组合起来的,所以年度跨度很大,战国到汉代,黄帝出名,所以叫黄帝内经,哈哈;其中灵书和素问,建立了中医框架、观念,后期医生大多是填补模块,说明中医学比较早熟;

难经不难,易经不易;难经有很多补充内经的不足,可能难经也是托扁鹊的名而作;

张仲景,中医界最推崇他,医圣;病证症,以证为主,并发扬光大了方剂;

华佗,有华佗传,但没有张仲景传,说明他医学水平很高,但没有流下来书;

神农百草经,四气五味是这本书建立的;

4.3、理论体系的发展

脉经,望闻问切,排名最后;因为特色,成为形象代表;难度高;

针灸甲乙经,

诸病源候论,

宋金元时期,三因极病证方论;金元四大家,寒凉派,易水派,攻邪派,养阴派;

明清时期,综合汇通;

温病理论的创立,

医林改错,

近代和现代,中西汇通是一种尝试;中西医结合没有定义,西方人认为不可通约,说好听点,部分通约; 中医现代化,也没定义好,中医指标化,本就是西医的体系思路;



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哲学是讨论自然社会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

1、阴阳学说

1.1、描述

道,寻找规律,中国科学也是从天文学开始,以数学为基础;

道法自然,日月,四季等,时间规律性强于空间规律性;与西医比,西医更重空间;

推演,--褒阳贬阴

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轻清明为阳,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冷湿重浊暗为阴;

化气为阳,成形为阴;功能为阳,物质为阴,重功能轻物质;无形为阳,有形为阴,中医更喜化有形为无形,比如减肥?

太极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对立统一

阴阳属性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相对性是讲可变的;比如转换性、不同参照系;

八卦中, 阳爻,阴爻;三个爻组成八卦,六个为六十四卦;周易和易经有区别吗,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易传挂孔子名下;易经是本占卜书,有哲学内涵,易传是本哲学书,有占卜内涵; 因为论道,又是孔子参与了,所以三教其二有它,群经之首;

两仪中,阳生太阳(双阳爻)、少阴(上阴下阳)-----这里从下向上发展,所以下面的阳爻;然后阴生少阳,太阴;

太阳生乾、兑;少阴生……

所以上面的是太极两仪图,太极的话应该还没分;

乾是抽象的,天是具体的;这里是模仿天地万物抽象出来的;

水是柔中带刚,两阴爻夹一阳;

应用不能反推理论;

1.2、基本内容

对立制约,利用外物的阴阳来纠正人体的;

动态平衡(相对平衡);

阴阳的互根互用,互相依存互为根本,某些有互用,正相关的表述;

阴阳的消涨,是一种量变规律;

物极必反;舒服和养生可能冲突,因为舒服环境让人纳受变差,自我调节的太极图比较小;动则生阳,静则长阴;

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64卦中咸是感,但无心之感更高端;

阴阳互藏,交感的动力与根源,互根互用的基础;

1.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阐析人体的病理变化

病因:邪气,也可分阴阳,这个阴阳是以人体为参照系来论的;

人体:正气,可分阴阳

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发热(恶热),面红,舌红,苔黄,脉快(大于90),口干,小便黄短,大便干

实寒,恶寒/畏寒,面色白/青/紫,局部冷感,舌淡苔白,脉迟(小于60),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虚寒,则是多脉迟无力,神疲乏力

虚热,低热,五心烦热,潮热,面色潮红,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口干,小便短,大便干

四诊

证候

治疗

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药物性能

1.4、小结

阴阳制约,阴阳消涨,阴阳转换,阴阳平衡,阴阳互根互用,




2、五行学说

2.1、定义、特性、分类

以木、火、土、金、水为分类标志的五大体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说。

特性:

木形人,高瘦,面色青,劳心者

五形也如阴阳,可互藏;五形也可以分阴阳;

季月,土载四形;

五方土地颜色,得出五色;

酸为木,咸为水,辛为金,甘为土,苦为火;


心藏神,属火;肺向下,属金;肝经属木,筋,目,胆,泪;脾来源于裨,属土;

中医五形外,还有非功能的五形,全按结构来:


2.2、五形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太极图还可以转起来,动态的;相克相生本无好坏;

五行的制化和胜复

子复母仇

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为相乘;木克土为,1:1,只是性质上, 木乘土为2:1这种;

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为相侮;

五行的母子相及

这组视频都看完了,虽然很早以前的视频了,潘老师讲的真好; 笔记我有认真做,不过因为追看时,是在手机端也有,很多时候,是记到了纸张上,这里就没写全;接下来准备转战倪师的视频,刚开始看,他讲的哲学好通透,待我看到人纪部分,接着学中医,诸君共勉,不论是兴趣还是志向,我们都尽可能为祖国医学尽一份力。



















【科普】中医基础理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潘毅主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