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 第七节 血雨腥风的开端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此时,司马遹的情绪已经跌到了谷底,而贾南风,正在织造着捕捉司马遹的大网。
这年是元康九年(公元299年)的十二月,司马遹的长子司马虨(bīn)生了一场重病。为了给儿子一个安慰,司马遹一边祈祷上天的保佑,一边请求给司马虨一个爵位。
贾南风趁机给司马遹传递了一个假消息:你爹司马衷病重,赶紧来看看你爹,我们也谈谈给司马虨封王的事儿。
贾南风给司马遹将了一军:你儿子生病你急成这样,那你老爹生病了你是不是也得表示表示?再说这也是商量你儿子的大事,你没理由不来。
没奈何,第二天一大早,司马遹就进宫问安。但等他看到老爹司马衷,发现老爹能吃能睡,身体倍儿棒,满脑子都是问号的司马遹准备去找皇后问个明白。
然而到了皇后的寝宫,贾南风却不在公里,迎接司马遹的是贾南风的婢女陈舞。
"母后在哪里?"司马遹发出了疑问。
"皇后早上起来便有一些不舒服,殿下请随我来。"
陈舞带着司马遹来到一个小房间,贾南风正在一处帐幕后躺着。
"听说你想给道文(司马虨的字)请求封王,依我的意思,封王不太行,但给他一块封地,让他当一个县侯或者郡王还是可以的。"
"多谢母后。"
贾南风唤来陈舞:"把昨天陛下赐给太子的酒和枣子拿来给太子。"
司马遹隐隐约约看到陈舞从贾南风身边拿出了一个大酒坛和下酒用的枣子,告诉司马遹:"这是陛下赐给殿下的,还请殿下享用干净。"
司马遹看呆了:这坛子酒少说也有三升,自己显然是喝不下的。
"我酒量不行,这三升酒我无论如何喝不完。"
"殿下不是经常在陛下面前喝酒喝的很愉快吗?怎么今天就喝不下了?你连殿下赐予的酒都不喝,还想着给道文封王的事?"贾南风的口气有些不悦。
"之前是父王当面亲自赐予,不敢不喝,更何况我从来没有一天喝三升酒的酒量,再说我一大早就过来了,还没有吃过饭,恐怕我的身体遭不住这么喝,要是喝醉了,在父王和母后面前不大好看。"
"殿下是要做不孝子吗?陛下赐给殿下的酒殿下竟然不喝,是怀疑陛下给殿下的酒里下了毒药吗?"陈舞的口气十分严厉。
司马遹害怕了:"我喝两升,剩下的一升我带回东宫慢慢喝可以吗?"
"不行!"

话说到这份上,司马遹只能硬着头皮一顿猛灌,一升酒喝完,司马遹只觉得一顿头晕目眩,醉倒在地。
贾南风让一边的黄门侍郎潘岳拿出纸笔,吩咐自己的婢女晃了晃大醉的司马遹:"有诏让您照着这份文书抄一遍,陛下等着看呢。"
昏昏沉沉的司马遹,不知不觉提笔写下了如下的文字:
陛下和皇后应当尽早自我了断,若不如此,我当亲自结果你们。根据上苍的意思,我已经和生母谢淑妃约定在计划好的日期发动政变,大家千万不要犹豫,以免夜长梦多。事成之后,我当封司马虨为太子,王惠风为皇后,并以三牲祭祀天地,以告上苍!
大醉的司马遹昏昏沉沉,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写下了什么,字迹也显得十分潦草,为了方便辨认大概的意思,贾南风让一边的潘岳模仿司马遹的笔迹,进行了一些涂改。
贾南风拿着这份抄好的文稿去见司马衷,司马衷看见这封文稿,他就是再蠢,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急忙召来群臣商讨。
贾南风的亲信,担当黄门令的董猛首先将文书传视群臣,并下了定性:太子写出这样的信,必须赐死。
张华比较谨慎:"废太子是国家的灾祸,古往今来,常常有废太子导致的祸乱,况且朝廷创立的时间还不长,作出这样的决定还是请陛下和皇后谨慎考虑吧!"
裴頠则激进许多:"这封信莫不是伪造的?臣请求和送信的人前来对质,同时也请求辨认太子的笔迹!"
胸有成竹的贾南风十分有底气:"好,就拿出太子以前写过的文章出来比对!不过,至于对质这件事嘛,为了保护证人起见,就大可不必了,反正证物在此,言之凿凿!"
公卿们对着文稿反复看了半天,挑不出毛病,确实像是司马遹的笔迹。
贾南风趁热打铁,给了董猛一个暗示,董猛心领神会,继续进言:"长广公主(甄德的老婆,司马炎的妹妹)托我表示她的态度:赐死司马遹的决定必须立即决断,群臣若有不从,军法从事!"
毕竟司马遹是未来的储君,如果被废掉,实在会牵涉到太多人,群臣们七嘴八舌,纷纷为司马遹求情,大家一直吵到日落西山也没个结果。
贾南风决定先退一步:既然满朝公卿都站司马遹,那就先把司马遹废为庶人,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既然证据在此,群臣们也不好多说,只得勉强通过这个决议。
当天,尚书和郁、太保何劭、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淮南王司马允和东武公司马澹前往东宫,宣布了废司马遹为庶人的决定。万念俱灰的司马遹换上平民的衣服,步行出承华门,坐着一辆小破车离开了皇宫,前往金墉城软禁,同去的还有太子妃王惠风、司马遹的三个儿子、司马遹的生母谢玖以及司马虨的生母蒋俊。没多久,谢玖和蒋俊便被贾南风找了个机会活活打死。
空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司马遹谋反的罪名眼看是要落实了,为了不牵连到自家,王衍上书请求让王惠风和司马遹离婚,远离这场风波。
琅琊王氏正是在贾南风掌权期间,进入西晋的权力中枢的,王衍也是贾南风的政治盟友之一,更何况王惠风的姐姐还嫁给了贾谧,,贾南风自然也不想将王衍牵扯进来,便答应了王衍的请求。
司马遹也不想坐以待毙,借着和王惠风离婚的机会,他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写了下来交给王惠风,请求她交给王衍,让王衍在朝堂上给自己伸冤。
王惠风一路号哭着回了家,路上的行人都为她所感动。
唯一没有感动的是胆小怕事的王衍,他不准备趟这趟浑水,把这封救命的信给压了下来。
司马遹彻底没救了。

这是一场各方都没有达到预想结果的交锋,事态向着进一步恶化的方向走去。
贾南风之所以下决心置司马遹于死地,从明面而言,是因为逐渐成长的司马遹和司马衷不一样,他不再甘心成为贾南风的傀儡;而暗地里而言,贾南风也想借机发起一次对宗王们的挑战。
按贾南风的设想,她先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解决掉司马遹,然后立司马衷的弟弟淮南王司马允为储君,这样,一方面,由于司马允的力量营造也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司马允也必须和贾南风合作,因而朝堂上说了算的仍然是贾南风;而另一方面,让司马允成为储君,同时让各宗王参与到废太子的事件当中来,也可以试探出和她合作的宗王们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她和贾家的利益。
这是一次赌博,如果赌赢了,她的地位会得到进一步巩固,而被拉下水的宗王势力们也不得不成为她的合作伙伴。而如果赌输了,她、贾家、以及支持过她的所有人都将受到反噬。
之前对付杨骏,压上全部身家的贾南风赌赢了一次,对付司马玮,压上全部身家的贾南风再次赌赢了,这次,贾南风相信自己的运气还可以一如既往的好下去。
一旦品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便再也无法自拔,在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的风云人物都没能抵住权力的诱惑,贾南风也不例外。
但事情并没有完全按照贾南风所设想的情况走下去,这其中发生了许多变故。
首先是包括贾南风的政治盟友裴頠和张华在内的满朝公卿都对废太子表示了不支持。公卿们之所以和贾南风合作,是因为之前的贾南风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掌权者,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维持住政局的稳定,而废太子所带来的政治动荡,显然不是他们所想看到的。
西戎校尉司马阎缵(他是三国时期张鲁的部下阎圃的孙子)的上书就很能体现公卿们的态度。
他准备好自己的棺材之后给贾南风上书:"当初汉武帝时期,戾太子刘据起兵抗命,大家还说惩罚他的罪过无非是鞭笞一顿,现今太子就算犯下了罪,也比不上刘据。更何况他接到诏命的时候也还秉持着孝道没有反抗,比刘据的表现强多了。为什么不能给他选个好师傅,严加管教,等他还不改正错误再废掉也不迟啊!"
然而正如之前所说的,满朝公卿并没有制约贾南风的办法,他们只能打打嘴炮,坐看事态进一步走向恶化。
贾南风找来一个宦官,让他自首说准备和司马遹一起政变,把人证也准备齐全了。借着这个机会,她让东武公司马澹带着一千士兵把司马遹押去许昌,幽禁在宫中,让持书御史刘振严加看管,并严令禁止群臣前往辞行。
但太子洗马江统、潘滔舍人王敦、杜蕤、鲁瑶等人仍然冒死前往伊水给太子送行——这是他们所能为司马遹尽的最后一份心意了。
司隶校尉满奋将江统等人抓了起来关在监狱里。关在河南狱中的人,被乐广全放掉了;而关在洛阳县大狱中的人还没有放掉。为了避免公卿们和贾南风的冲突进一步加剧,都官从事孙琰找到了贾谧,劝说他:"皇后之所以废掉太子并囚禁他,是因为他犯下了罪行。现在群臣冒着危险去辞别太子,如果对他们施以重刑,传播出去,不是更加彰显太子的德行吗?还不如放了他们。"贾谧认为有道理,便不再追究公卿们的行为了。
相比公卿们不痛不痒的反对,东宫禁军的做法就更加直接了。
右卫督司马雅和常从督许超作为司马遹的亲信,密谋准备废掉贾南风,救出太子。
但他们掌管的禁军力量有限,得找到有力的外援。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重臣张华和裴頠,但很快给了自己一个耳光:做梦呢不是。
刘卞的例子还历历在目,去找张华显然是找不自在;至于裴頠,他是贾南风的表亲,更没法倚仗。
说白了,这两位良心肯定是有良心的,但要他们舍弃自己的官位去为太子拼死一搏,他们也是绝对不干的。


东宫的禁军蠢蠢欲动,而更为致命的是,他们和宗室联合在了一起:他们打算拉上赵王司马伦一起干,这下,事态朝着失控的方向走去了。
虽然被打压的司马伦靠着溜须拍马逐渐取得了贾南风的信任,但司马雅和许超明白,司马伦是一个贪婪而又冒进的人,只要给他说明白利弊,他会和禁军们联合在一起的。
更重要的是,司马伦掌管着禁军,要发动政变,也必须取得司马伦的支持。
于是他们找到了司马伦的亲信孙秀,半劝说半威胁拉司马伦下水:"皇后凶狠嫉妒无道,与贾谧合谋陷害太子。现在国家没有嫡亲储君,社稷将危,很多臣子都准备举大事响应太子。赵王之前没少给皇后做事,和贾谧、郭彰亲善,更是参与到了废太子的事件当中,一旦东窗事发,必然受到牵连,不如先下手为强,给自己洗脱嫌疑?"
孙秀心领神会:"我这就去跟赵王讲明白。"
听完转述的话,司马伦很快应承了下来,并找到了几个官员作为内应。
公卿不支持,亲信不站队,禁军不满意,大家都在拆台,贾南风借着废掉太子巩固自己地位的设想便就此崩塌。
更要命的是,贾南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而一直以来都在利用他人的贾南风,终于也要被人利用了。
临到政变前,孙秀给司马伦分析了局势:"太子个性刚烈,即使能够还位,也不会受制于您。更何况您之前和贾后结党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就算您给太子建了大功,逼迫于朝野上下的舆论,太子也未必领您的情,要是有什么差错,搞不好连命都要搭上。"
司马伦后脊背一阵发凉:"您说的有道理,那该怎么办?"
"不如继续等待,皇后必然会杀了太子,到时候您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废掉皇后,那可不仅仅是免罪的好处了,您甚至可以借机掌权!"
"有理,有理,就这么办!"
为了让贾南风下手快一点,孙秀让人向贾南风告密,说满朝公卿都准备废掉皇后迎回太子,还将这个消息传的满大街都是,这让贾南风如芒刺在背。
接着,司马伦和孙秀也劝说贾谧早点除掉太子,断了公卿们的念想。这一添油加火,司马遹算是在黄泉路上坐上了火箭,必死无疑。
贾南风让当太医令的情夫程据准备好了毒药,伪造了一份假的诏书,让黄门侍郎孙虑前去许昌毒死司马遹。
孙虑将毒药交给了看管的刘振,但他们发现,司马遹一直以来都防备着有人下毒,都是自己亲自煮东西吃。于是刘振把司马遹关在一个小房间中,不给他吃的,准备活活饿死他,但宫中仍然有人偷偷给司马遹送吃的。孙虑又准备逼着司马遹服下毒药,但司马遹坚决拒绝,就是不吃。
没办法,只能用强硬手段了。借着司马遹上厕所的机会,孙虑拿着药杵狠狠击打着司马遹的头,二十三岁的太子就此死亡。
而祸乱,便从这一刻再度来临了。

消息传到了洛阳,最为高兴的是两个人。
其中一个自然是贾南风,她终于除掉了自己的眼中钉,她假惺惺的表态:"虽然太子犯下了罪过,我还是指望着他能够改过自新,没想到他就此夭亡,实在让我心如刀绞,我特请求陛下让他以王侯的礼仪下葬。"
而另一个则是赵王司马伦:他等待许久的机会终于要来临了。
司马伦的行动特别迅速,和他一起参与密谋的还有梁王司马肜、东武公司马澹、齐王司马冏等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之前的政争中被贾南风攫取了权力的人。
现在,他们是时候找回一切了。

参考资料
[1]房玄龄(唐)等·《晋书》
[2]司马光(宋)·《资治通鉴》
[3]张金龙·《八王之乱与禁卫军权》
[4]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5]权家玉·《魏晋政治与皇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