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生缘3】三寸金莲、贞洁和土地兼并

2023-04-16 15:05 作者:蕉园七子  | 我要投稿

尹良贞母女在押解途中,经过温州吹台山,却被山寨上揭举义旗的人打劫了,救上山寨。寨主韦勇达实际是男装的女 ,她是总兵卫焕的女儿卫勇娥。父亲卫焕是皇甫敬的部将, 同时被擒,同样被陷害,也要被抄杀满门。卫勇娥改装逃难,路过吹台山时被劫,但因她的武艺高强,把山上的头目克服了,因而被推为寨主,时年十七岁。这一意外的相逢,使尹良贞母女竟然死里逢生。卫勇娥拜尹良贞为义母。卫勇娥有一位堂弟卫勇彪,不久也逃上了山寨,一同聚义。

再生缘第三卷开头,卫勇娥自诉道:

韦勇娥,随身暗佩双金锏,到此如何肯放松。先杀吹台为首贼,回骑复又击群凶。喽罗无主齐降服,迎我为王在此中。年老家人遭此故,全仗我,有才女子自调停。恐防诸寇生他意,女扮男装不透风。道寡称孤如帝王,礼贤下士做英雄。部前将士心俱服,都说道,定要真龙夺假龙。因此在山多安乐,广招豪杰制刀锋。立心要破东夷国,好报亲仇畅此胸。

说完,她脱下乌靴自证女性身份,这里对她的三寸金莲的描写特别有意思。

言讫将身坐榻旁,乌靴脱下映灯光。白绫扯去知多少,方露红鞋脚一双。绣履犹存三寸小,红莲两瓣踏潇湘。

一般三寸金莲如果在男性作品中出现,那一定是和性相关的,仿佛女性是男性审美的臣服者,但《再生缘》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对三寸金莲的不同看法,它变成女性性别身份的证明,而且仿佛是某种女性美德的象征,在陈端生的幻想中,她觉得女性可以踏着这对三寸金莲去做她想做的任何事。

但这只是幻想,畸形的三寸金莲和古代的贞洁制度一样,的确是男性政治对女性的性和生育的控制,但受环境的影响,三寸金莲也会反过来被女性视作自己的生育能力的象征,所以陈端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三寸金莲的骄傲,或许是因为她有意或无意地感受到女性的生育对于社会有十分的重要性。

之前我说过,男性政治的建立依靠的是战争和狩猎,但这两项优势只利于政权的建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如果一个国家频繁地发动战争,像汉武帝时期穷兵黩武,有必要的仗也打,没必要的仗也打,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的经济直接走到崩溃的边缘,人口也随之锐减,就算守住了土地也无人耕种。如果一个部落频繁地狩猎,那很快就把一片林子里的动物都猎光了,不但破坏了生态平衡,还使得之后的日子无以为继。而真正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反而是女性擅长的采葛制衣和采桑养蚕这些种植和养殖的劳动。但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需要两项要素,一个是土地,还有一个是人口。守护土地需要的是稳定的政权,人口的产出需要的是女性的生育,在政权已经统一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而频繁向外发动战争,耗费大量人口和粮食,显然在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地主们只能通过剥削去兼并底层农民的土地。故随着封建社会越往后走,权力越来越集中,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地主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力,而要求有更多的人口,因此通过缠足来控制女性,把她们牢牢地捆绑在家庭之中,提高她们的生育率,考虑到女性更擅长种植和养殖技术,故缠足也是通过剥夺生产力来防止女性反抗。女性生产力减弱也导致女性择偶标准的不断的提升,从而又反过来激化了男性竞争。而男性竞争本身所导致的土地兼并又引发战争,使原本统一的政权走向倾覆,这时男性们又解放对女性的约束,不再以瘦弱为美,而是呼唤像梁红玉这样的女中豪杰来帮助男性挽救河山于倾颓,但当朝代更替,男性重新获得对土地的掌控权时,女英雄们又无法获得政治权利,而是被呼吁回归家庭,然后新一轮的土地兼并又开始了,放足的女性又一次被要求缠足,女英雄感到自己受到欺骗,但根本原因是因为她们并没有着力于撼动性别秩序,而是帮助男性重建了秩序。

而在《再生缘》中,性别政治是以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陈端生首先写了一个符合父权制下女性对男性审美、有才有貌有德的皇甫少华,又写了一个执着于男性竞争、把得到一个女性和男性的功成名就联系在一起的刘奎壁,让他们为追求孟丽君而展开竞争,结果刘奎壁为了获得胜利而害了皇甫一家,使皇甫少华的父亲皇甫敬被迫出征,并战败被擒,皇甫一家被抄。这里写的就是过度的男性竞争所造成的恶果,刘奎壁为了控制孟丽君为他生育,而使他的对手皇甫少华一家倾覆,他正是执着于土地兼并的地主的代表。而皇甫敬是在统治者的穷兵黩武中被迫承担后果的将领,皇甫少华则是在男性竞争中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的受害者,但是当孟丽君帮助他重新夺回他的地位之后,皇甫少华又流露出了他男权主义的一面,企图用丰厚的资源招募孟丽君回归家庭,这时候孟丽君的身份的被拆穿,原因就在于她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正是男权社会刻意制造出来的对女性的限制,而不是女性与生俱来的东西,目地在于剥夺女性的生产力,阻止她们意识到自己在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优势,或者即使她们有和生产相关的劳动,但因为人身方面的控制,她们的劳动成果也被男性所掠夺。男性地主为了土地的持续产出,一来控制女性人身使其生育人口,二来使女性被迫贡献她们的劳动技术和劳动成果,但从各方面打压她们的政治欲望,又通过征收苛税和发动战争巩固政权,使底层男性苦不堪言。所以,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对女性的劳动和生育以及底层男性的服役的剥削之上的吃人社会,女性受到的压迫最深,束缚最多,反抗也必然更强烈。

所以,我愿称《再生缘》为戴着镣铐的一场烈舞,但为什么又说《再生缘》是戴着镣铐的,是因为你让一个从小就缠足的女性去反对那个时候的审美是一件非常颠覆自我的事情,毕竟缠足带给陈端生的身体上的创伤是不可逆的。当她从童年时代开始就不断说服自己接受这种身体上的摧残,这种畸形审美就已经不是随便轻飘飘几句话就能挣脱得了的。

还有一点是时代的影响,陈端生所处的乾隆年是一个由盛转衰的年代,这时候土地兼并可能已经十分严重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皇甫一家败落后,文中出现的女豪杰卫勇娥会以自己的一双三寸金莲为傲,可能这恰恰是因为陈端生时代女性又重新受到家庭束缚,从而影响了对女英雄的审美。

而卫勇娥的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在于拯救皇甫长华的贞洁,因为皇甫长华之后是要做皇后的,如果她因为被土匪劫略而失贞又怎么行呢?这里类似于王朝衰败后女性的贞洁焦虑,男性统治者虽然失去了他们的土地,但是他们对女性的生育的控制依旧存在,这就体现在希望在战争中失贞的女性自尽上。被劫掠对于女性而言自然是一场厄难,但希望女性自尽的贞洁观念却残酷的与施暴者无异。而不管是刻意的对女性审美的要求,还是施加于女性之上的贞洁观念,都是男性对女性与生俱来对生育的掌控权的模仿,从而取代女性在母系社会中的地位,也就是说男性的种种大男子主义的行为,目的都是为了成为女人。而男性当中的大地主因为拥有土地而被人们认为是拥有了更多生育权,因为他可以用他的财富招募更多的女性为其生育,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好像是依附于他人的,但人们都忽视了生育权是女性与生俱来就拥有的东西,只因为女性不拥有土地,所以她生育的人口只能成为地主的土地的经营者,而无法帮助开垦属于女性自己的资源。当然,也不乏有女人通过掌控男人来获得男人的土地,从而在土地上开展种植和养殖活动,这样的女人一般是少数,假如说皇甫长华当了皇后之后又在皇帝死后称帝,那她就可以算是这样的女人,但由于父权宗族制度,她的劳动成果只能传递到儿子身上。

说完卫勇娥,故事情节又转到皇甫少华这边,皇甫少华,在逃难中遇到熊浩,二人结拜为兄弟。熊浩年长,起初把少华留在家里掩藏起来,后又一同出家,往黄鹤山访仙学道。

古代有很多诗词都是劝人忠君报国、求取功名,但当仕途不顺又不敢揭竿而起时,古人就会求助于道教,希望能够在道家思想中得到对现实的超脱或者找寻到人生的意义。

比如《古诗十九首》第十一首: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这是一首感叹人生短促,劝人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的诗。及时行乐除了饮美酒,穿纨素以外,更好的方法就是用蜡烛的光明拉长白昼,增加生命的密度和长度。

这首诗传达出一种道家思想,那就是想要延长寿命,就必须要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对世俗荣华的追求。

在男性世界中的世俗荣华一般来说都包括女性,比如诗经《简兮》写在宴会上面向所有男性的舞女之美的享乐: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女性迫于权力,在公共场合作为针对男性的享乐出现,所以当男性修道时必须要杜绝公共场合的女性,以达到杜绝享乐的目地。所以在男性修道者的幻想中,女性依旧会作为考验而出现,此时她又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公共场合,作为享乐的延生。

比如在《再生缘》中,皇甫少华刚上山,就遇见了一个女狐狸精,这个情节可以说是十分符合男性幻想:

穿过几层盘石道,抬头忽见一佳人。乌纱帕子兜头罩,缟素衣裳缟素裙。云鬓轻披容似玉,星眸微转美含神。金莲窄窄行来稳,玉笋尖尖动处轻。含笑上前呼贵客,前途可见我家君?奴因贪看双飞鹤,迷失山前不见亲。如若君家怜贱妾,乞为指引到柴门。少华友鹤心疑惑,山野如何有美人?莫是仙翁来试探,故而复变一钗裙。弟兄想到仙家术,顷刻端然不动心。女子牵衣垂下泪,叫声贵客太无情。奴因失路难归去,就此相随二位行。言讫依依跟在后,莺声燕语甚温存。少华疑是山妖变,手拔龙泉喝一声。 无知的女子,俺本一念求仙,岂肯迷于女色?哪里的山精野怪,还不快走! 青锋拔出逼人衣,女子彷徨闪动身。随地滚来三四转,登时化作白狐狸。

皇甫家既遭破灭,刘奎璧便更进一步追求孟丽君。通过他的姐姐刘燕珠皇后的力量,使元成宗发下御旨,敕令孟士元以其女匹配刘奎璧。

当孟士元把消息告诉孟丽君时,孟丽君哭诉道:

儿亦今当十六春,闺帏大体也分明。纵然圣旨难回覆,我完一命保全名。孟氏丽君虽不孝。岂堪叫,爷娘门第失清声。今朝明示其中故,也是双亲爱女恩。奉告一言无别意,孩儿是,待时守节重身名。

这里反应了孟丽君的贞洁焦虑。孟丽君与皇甫少华只见过一面,单要她为皇甫少华守贞而死,她可能还不见得那么愿意,但让父母门第失清声,是为不孝,何况若是孟丽君不守贞而死,就要嫁给她不爱的刘奎壁,同时一辈子背负失贞的骂名。所以,对孟丽君而言,这就是一场死局。但她对父母说的这番话不过是权宜之计,说明在孝与贞之外她还有自己的自我意识,所以最终她选择了逃跑,但却把贞洁焦虑转移到了比自己地位更低同时又愿意为她牺牲的婢女苏映雪身上,让苏映雪代自己去承担守贞带来的后果。然后孟丽君功成名就后,再来拯救死而复生的苏映雪,所以再生缘本质写的是苏映雪的再生,而苏映雪却是女英雄孟丽君的替身。

苏映雪本是寒门秀士的女儿,因父亲早死家贫,故跟着她母亲被收养在孟家。她自小和孟丽君一道长大,一同读书,同岁而月份稍长。

故孟丽君试图说服自己,代嫁对寒门的苏映雪是一件好事,于是代苏做了主张:试看佳人苏映雪,颇多姿色性温存。日常与我恩情重,因此上,看待犹如一母生。今日奴家逃出去,倒不如,将她代嫁到刘门。伊本是,绿窗素服寒儒女,焉不肯,做个金章紫诰人?

当然,让孟丽君的代嫁计划成功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还有苏映雪对孟丽君的感情。孟丽君得知这个坏消息之后,最关心她的人莫过于苏映雪,可见二人感情之深。

映雪苏娘忙款步,飘然竟欲出堂门。乳母回身方要扯,误踹了,女儿凤履脚伶仃。苏娘暗有关心事,踹着金莲泪就倾。点点珍珠如断线,低低痛泣有悲声。香罗掩面扶门立,手按弓鞋怨母亲。窦氏奶娘称好笑,如何一踹这般疼。自家有甚愁烦事,借此情由就泪淋。快合千金房内去,好生用语劝开襟。佳人答应低头走,泪洒千行恨略平。相共丽君移凤步,绕廊竟自转房门。

这里还写出了三寸金莲给女性带来的行动不便,而且可能出自缠足者的真实现实经验。

孟丽君虽然难过,但却开始暗自盘算,并回想起平日里自己身上展现出的种种潜能:

丽君生在元朝内,万卷诗书也尽闻。七步成章奴可许,三场应试我堪行。日常间,父亲三人分题目,每比哥哥胜几分。

倘若夫家俱被害,孟丽君,何妨做了报仇人。奴若不,轰轰烈烈为奇女,要此才华待怎生。

孟丽君,但凭才学干功名。路途若少人同伴,女婢荣兰甚可行。我观她,少壮年华虽十四,生成长大不轻盈。肩挑行李非难事,身历艰辛必肯承。扮作书童随出外,也教相伴与谈心。

在逃走前,孟丽君画了一幅自己的真容留在家里,以慰父母的悬念。

这里还特地写了一下孟丽君惊为天人的美貌。

虽然不及花容丽,正所谓,绝世丰姿难画描。小姐一观心不悦,纷纷珠泪遍鲛绡。含悲复取银花纸,撇下了,半截芳容不去描。仔细再观明镜内,真正是,无双绝世一多姣。芳心不觉如刀绞,欲写真容怎样描。如若画来都不像,这番纸笔枉徒劳。

小姐看完图上女,自相悲叹自相怜。想奴家,曾观多少红颜女,要比那,纸上真容万万难。莫不是,奴貌未能如此美,图中画得太鲜妍。若然果得丰姿像,奴竟可,独占花魁在大元。

作者赋予了孟丽君绝世的美貌,但这后来似乎成为她在宰相位置上做下去的阻碍,人们可以借此造谣她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不过即使她丑如有才无貌的无盐,她也不见得能在那个位置上坐下去。因为在男权社会中,真正阻碍她的,不是美丑,而是她是女性这个事实。

这样,孟丽君便被逼,背着她的父母,在婚期前女扮男装潜逃。

为了避免违抗御旨的重罪,孟丽君还留下了一封信,建议把她乳母的女儿苏映雪代替她出嫁。

但孟丽君没有料到的是,苏映雪已倾心于皇甫少华,看到孟丽君的信后,苏映雪是不愿的,但也只好在孟丽君的父亲和乳娘的施压下答应,牺牲自己成全所有人:

千金只顾全身去,怎知道,奴亦心归皇甫郎。留此一书贻累我,令人何计脱灾殃。罢罢罢,红颜薄命该如此。苏映雪,就向刘家走一遭。荣华不改冰霜志,奴只是,梦里姻缘岂肯忘。拼将一命寻了死,冤魂遍处觅才郎。生前不得时相见,死后应能长在旁。保佑得,皇甫郎君重发达,报仇雪恨快心肠。丽君小姐全名节,烈妇英才配了双。方显奴家苏映雪,始终如一有冰霜。今朝且勉成婚事,说不得,要把青春性命伤。

但这时,有一个人开始为苏映雪分走了孟丽君的嫁妆不高兴了,这个人就是孟丽君的母亲韩素心:

韩氏夫人心不悦,真容怀抱叫伤哉。平明尚未抬身起,云鬓蓬松泪满腮。司马孟公偷劝解,夫人何故这般然?快休冷落苏家女,显见得,一样孩儿两样怀。

可见平日里韩夫人对孟苏二人是区别对待的,而这也形成了二人不同的性格。孟丽君是家里的金童,集万千宠爱在一身,所以她自信,自傲,同时又有一些夸大自我的表现。苏映雪是家里被忽视的孩子,甚至是替罪羊,所以她总要将一个人奉若神明来确立自我的存在。故孟苏二人正好组成一对自恋共生关系,而且她们还很难离开彼此。所以孟苏二人其实互为对方的心理支撑,但无论孟丽君为苏映雪付出多少,这都无法抹去她们的关系存在不平等的事实,而苏映雪的处境总是要被孟丽君所控制所影响。

如果说孟丽君的力量是显在外面的,苏映雪的力量则是压在心底的,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爆发出来,故既然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到了成婚那天,她果然按照计划实施了,如果她无法反抗孟家人,无法反抗贞洁观念,那她只好把一切怒火都朝向了刘奎壁。

少年国舅微微笑,醉眼惟观美丽君。映雪登时红了面,低头无语动娇嗔。于时郡主抬身起,含笑相辞竟自行。楼上只存刘国舅,回观花貌动春心。忙进步,就开声,卖弄风流叫爱卿。昔日夺袍曾见面,隔花阴,秋波相盼最关情。天公不肯成人美,反使宫袍属别门。皇甫披衣参岳父,下官低首丧名声。那时候,芳卿还在楼中看,大抵贤妻也不平。一自楼窗相见后,可怜几度暗销魂。梦魂常共香肩并,恍惚浑疑玉步临。变幻成婚三四次,醒来依旧拥孤衾。冰人因念相思苦,与你从新系赤绳。盼得一封丹诏下,果然花烛见芳卿。天长地久为夫妇,何必含羞不做声。望乞窗前同一语,也教满我凤年心。言完欲扯香罗袖,映雪其间不敢停。暗想尖刀拿不得,刘奎璧,身长力大是将军。今朝只好投池死,辱骂冤家解解恨。映雪佳人思到此,沉香椅上便抽身。一皱蛾眉生恶计,双睁凤眼发严嗔。银牙乱连连响,婉转新莺喝一声。 

刘国舅,还不退开!谁是你的芳卿妻子?欺心的贼子,尔听我道来!

 当年比武夺宫袍,你就该,量力而行免自招。既是不能三箭中,有何嫉妒气难消。身为世子伤天理,你想花园为甚烧。若不是,皇甫少华逃得快,就在那,小春庭内赴阴曹。一番不遂当追悔,可恨你,又把奸谋恶计调。也不知,怎样私通彭抚院;害得他,一门拿解要吞刀。这些余事休多说,为什么,请旨前来降祸苗。啊唷仇人呀!奴本官家品不低,重婚两字岂容提。只因难逆君王旨,忍气吞声挤一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怕你,前程不保要低微。夺人姻眷该何罪,举火行凶可是虚。孟丽君,今日到来拚一死,狂夫速退莫迟疑。佳人言讫花容变,看了看,两扇楼窗要跃身。骂得个,国舅登时红了面,双眉倒竖怒冲虚。 啊唷孟丽君泼妇!你竟敢这般恶骂,俺刘奎璧有何短处,反被你这贱人如此胡言! 司马门楣一女郎,有何尊贵就猖狂。像你这,无廉耻的妖娆女,该配,背国忘家反叛郎。小小才名天子喜,方才赐配结鸾凰。俺本是,奉君圣旨成夫妇,说什么,作恶行凶罪怎当。好好从今休使性,夫妻依旧不相伤。荣华富贵须知足,难道说,倒想吞刀在法场。国舅之言犹未尽,气坏了,三贞九烈一苏娘。

 啊唷匹夫呀!我孟丽君今日到来,愿拚一命,少不得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奴家舍命在楼中,与你冤仇不放松。人世不留轻薄命,冥君应念苦哀衷。灵魂不散朝朝绕,怨气难消日日攻。拚此一身全了节,闹得你,人亡家败眼前中。仇人如苦难凭信,看一看,暗佩临期行刺锋。烈女言完回玉腕,尖刀一拔起寒风。喝声尔看平空掷,打中刘家国舅容。奎璧说声来不得,遮拦不及面皮红。但只见,一声悲唤不迟延,跳出楼窗两扇中。翠袖飘扬遮粉面,湘裙招展动金莲。悲切切,红愁绿暗登时里,惨凄凄,玉碎珠沉顷刻间。一闪芳形拖不及,只听得,平空响亮落流泉。望看江上无人影,不见了,一位瑶台阆苑仙。奎璧一人心大骇,霎时间,魂灵直上九重天。 啊唷不好了!孟丽君坠楼死了! 高声喊叫望清流,只见那,绿水翻天起浪头。翠鬓红颜观不见,寒风凛凛一天秋。窗前吓倒刘奎璧,大叫狂呼赶下楼。

苏映雪在众人眼中跳河死了,但终于得以从这个吃人社会里逃离,故是向死而生,但人们都必须认为她为皇甫少华守贞而死,通过赞扬她的死来掩盖贞洁观念对女性的压迫,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和死有关的爱情作品。

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这里写的是男子死了,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子为其殉情,和皇甫少华与苏映雪有些相似。但也有一些诗写女子以为青春易逝而妄自菲薄,愿依附于男子,哪怕死也要换取与男子的片刻缠绵。比如《襄阳乐》:女萝自微薄,寄托长松表。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绕。

这里忽略了一个事实,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相互欣赏,相互付出,而不是一个人崇拜另一个人,甘愿为他而死,把他视作神明,却把自己看得贱如尘埃。若是如此,这样的爱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男性至上的宗教。

我认为以上的作品都是贞洁制度的延伸,给女性灌输一种过分的奉献与牺牲精神,目的是把女性的精神世界窄化到一个男人身上,以此达到控制女性生育的目的。但这样必然形成病态纠缠关系,也就是说女性被要求过度付出的同时,也会反过去控制男性。比如南朝乐府《那呵滩》: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管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一般送行,都是祝愿平平安安,早日回还。但这位女子却发了极不合常理的愿望:希望情郎的船不顺利,篙折橹断,走不成。

但男人的回答,平淡得几乎令女子绝望——篙折了,还要换一根新的;橹断了,还要重新安装;一切怨天怨地的话说了也没有用,谁叫咱们是听人差遣的“官人”呢?

这里的男子的反应让我想起了鲁迅的《伤逝》里的涓生,涓生的妻子可能也是从小被奉献精神教导,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涓生,并总抱怨涓生做得不够好。而涓生对此持逃避的态度,他认为妻子在逼迫他,同时两个人相互都看不到对方的苦和对方的付出,只是相互埋怨着,不同的只是涓生用他的沉默和冷暴力表达不满。结局是涓生的妻子病死了,他们想要从父母家里逃出来的计划也失败了,因为他们还是在沿用封建社会男女的相处模式,最后只能在相互杀死对方的漩涡中沉沦,女性受到的规训和道德惩罚更多,所以涓生的妻子没能从漩涡里逃出来。所以从长久来看,这种无孔不入的对女性的贞洁规训到最后必然在亲密关系里反噬到男性身上,如果男性把一切都归因于女人的天性,当然是一件简单又轻松的事情,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开脱,但这种归因方法追求的从来不是真相,故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因骂女人而发生改变。对女人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循环论证一样,她越是对男人过度付出,就越是难得到最初期待从男人身上得到的东西,而人们却把这些都归因于女人自己。女人得到了贞洁牌坊,却得不到真正的健康的爱情,得不到贞洁牌坊,却会为万人唾骂,不可不谓进退两难。

苏映雪跳河之后,刘家知大事不妙,放舟打捞,这里写的很有喜剧画面。

忽然间,乱风大作黑漫漫。岸边绿树呼呼响,池内清波滚滚翻。百尺浪头冲碧落,千层云气锁寒山。天旋地转星辰暗,鬼哭神号宇宙颠。几只飞舟撑不住,忽斜忽正忽将翻。狂风吹得团团转,叫苦呼悲活命难。一个潮头来得猛,望明楼上水漫漫。夫人遍体淋漓湿,国舅浑身透了衫。

电闪雷鸣,天地倾覆,是和死亡相关的画面,但是在一些作品中,死亡可以因爱情浪漫化,忠贞的誓言甚至让你看不出贞洁规训的痕迹,比如以下这首诗: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当一个女性相信爱情比一切重要时,这样的枷锁甚至比缠足和贞节牌坊更难挣脱。这两样都是外在的,但唯独守贞的爱情,以一种有毒的方式攻占了女性的精神。

【再生缘3】三寸金莲、贞洁和土地兼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