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知识”到“认知”你了解多少?

2021-07-20 00:16 作者:遇见不周山  | 我要投稿

近几年来我们生活中一直都能听到“认知”这个词,而提升认知的方式不外乎多阅读、多和高维度的人交流、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认知能通过以上方式得到大幅提升,我想很多人一定已经在很高的认知层面了。我们见过读了很多书的人,却仍然陷在知识里出不来;我们见过很多生活和社会阅历很丰富的人却仍然陷在他们的价值体系里出不来。终归原因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什么样的知识是对自已提升是有帮助的,以及从知识和经验到转换成认知是需要方式的。我们的大脑由无数的神经元组成,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知识都会记忆在单一神经元中。我们学得越多只能代表知识点越丰富,它并不能转换成认知,经过时间的流逝,这些存储在各个神经元的知识就会开始淡忘、消散。经过两三年后,你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再次拿起时里面的内容已经忘记十之八九了。因为单纯保持学习输入是简单的,而思考、行动和改变则是相对困难。在缺乏觉知的情况下,我们会本能的避难趋易,不自觉地沉浸在表层的学习量中。从一个知识或经验到我们大脑的一个认知晶元是需要方式的,我大概总结了四个方面:

1)学习拉伸区的知识:我把知识和经验分成三个层面:舒适区、拉伸区和困难区。我们在阅读时特别喜欢选择舒适区的书,又或者直接跳到困难区的书。舒适区的知识你汲取的再多,对自已的提升几乎是很微小的。而直接跳到困难区的学习,会让你无法坚持,过程中没有成就感。真正对我们有用的是在拉伸区的知识,那些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弄懂或掌握的知识。不断在拉伸区学习,舒适区的区域就会不断扩大,原来的困难区也会慢慢变成拉伸区。一味重复已经掌握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但挑战太难的任务也会让自已感到挫败,二者都无法让人进入沉浸学习状态中,好的状态应该介于二者之间。其实这个理念也可以用到生活中其它事情中,比如减肥或锻炼,最开始不要给自已定太高的目标,目标太高最终要通过意志力去坚持,一旦精力耗尽理智根本无力抵抗情绪大脑,之前所有定的目标都成了安慰自己的口号。不如先定个小的目标在拉伸区中慢慢提高,过程中也有成就感。

2)关联:我们学到的每个知识都会在大脑的神经元中留下印记,如果新的知识不与旧的知识去有意识的关联的,这些单一的知识很难在大脑里长期存在。关联其实是一种刻意思考的过程,当你大脑储备的知识够多时,刻意的思考过程就会让神经元之间产生链接,经过链接后知识就更不容易被遗忘。

3)反馈:  a、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会不断的与现有的认知或价值观冲突,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汲取这些新的思想,最终达到融合提升;b、用自已的语言体系产述新知识点和经过反思后的想法;c、通过口述的方式分享新想法和知识。
4)行动: 把所学的知识或经验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知易行难”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才是产生认知晶元的最重要部份。
当我们的知识经验储备够多,知识的关联就会成几何级别的增长。同时经过反馈产生出新的思维、新的认知,再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运用,当认识晶元达到一定的阈值,我们的认知自然的就提升了。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最后用《刻意学习》书中一段话做为结束:你自己想明白的,是从你的体系中萌芽生长出来的;而从书上看到的,非常容易停留在做个笔记画个线,涂个手绘画个圈,自以为懂了的层面。不要害怕书上早就写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刻画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轨迹。
————本文内容参考《刻意练习》、《认知觉醒》、《系统之美》

从“知识”到“认知”你了解多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