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摘』神的孩子全跳舞

2022-03-01 16:00 作者:岐亦Kimata  | 我要投稿

  神的孩子全跳舞

  村上春树

  62个想法

  ◆ 第1章 地震所引起的或之于村上的地震

  >> 我们大多相信自己所踏大地是无可摇撼的,或者无需一一相信而视之为“自明之理”。不料倏忽之间,我们的脚下“液状化”了。

  >> “它探索的是处于现实环境中的现实之人的生活,那些外在的生活虽无可挑剔但内心总有一种不满足的人以及就要有某种毁灭性发现的人”。

  >> 脚下坚实的大地忽然开裂变形,牢固的建筑物忽然土崩瓦解,鲜活的男女忽然失去性命,积累的钱财、获取的权势、赢得的名声因之不为己有——面对这一切,有谁能不痛感大自然力量的势不可挡和人类及其营造物的不堪一击滑稽可笑呢?有谁能不哀叹生命的脆弱和人世的无常呢?

  >> “火这东西么,形体是自由的。因为自由,看的一方就可以随心所欲看成任何东西。假如你看火看出幽幽的情思,那么就是你心中的幽思反映在了火里”。

  >> 在这个意义上,电冰箱是不自由的象征,篝火是自由的隐喻。不管怎么说,向往自由总比陷入空虚前进了一大步——地震的沉沉阴影中开始闪现一缕希望之光。

  >> 相反,他开始强调“心”的重要和交流的可能:“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迟早也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溃。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 回程路上,尼米特劝她要慢慢做死的准备才行:“若在生的方面费力太多,就难以死得顺利。必须一点点换挡了。生与死,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大夫。”

  >> 小说引用尼采的话:“最高的善之悟性,即心不存畏惧。”

  >> 六篇小说的主人公们在经历空虚、幻灭、求索、跳舞、憎恨、困惑、抗争、战斗之后,最后在《蜂蜜饼》中找到了终极性光明和出口:爱,只有爱才能使遭受重创的心灵获得再生,才能使人走出地震心理阴影

  >> 泡沫经济破灭、强烈地震摧毁城市、宗教团体进行无谓而残忍的大量杀戮、一时光芒四射的战后神话看上去一个接一个应声崩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静静站起寻求应该存在于某处的新的价值——这就是我们自身的形象。

  ◆ 第2章 UFO飞落钏路

  >> 问题是你什么也没给予我——妻写道——再说得清楚些,你身上没有任何足以给我的东西。你诚然温柔亲切英俊潇洒,可是和你一起生活,就好像同一团空气在一起。

  >> 多少能思考得来的,只有迅速远离自己的妻的事情。

  >> “那是因为你的实质性内容装在了盒子里。你浑然不觉地把它带来这里亲手交给了佐佐木,所以你的实质性内容再也回不来了。”

  ◆ 第3章 有熨斗的风景

  >> 火在哪里烧了起来,但火本身还看不见。

  >> 这个旅行者其实是在求死,知晓那是适合自己的结局。尽管如此,他仍然必须全力拼搏,必须为了逃生而与强大无比的对手进行殊死搏斗。

  >> 火苗的扩展方式轻舒曼卷,温情脉脉,恰如训练有素的爱抚,绝不鲁莽急躁。火焰在这里的目的是温暖人心。

  >> 火焰看上去在默默地接受着所有东西,将其揽入怀中并予以宽恕。所谓真正的家人必然是这个样子。

  >> 或许该称为心情的凝聚体吧,称之为观念则未免过于鲜活具体且带有现实性的重量。

  >> 火这东西么,形体是自由的。因为自由,看的一方就可以随心所欲看成任何东西。假如你看火看出幽幽的情思,那么就是你心中的幽思反映在了火里。

  >> 不过,若说什么火都会让人这样,那就不至于了。让人产生这样心情的火必须是自由的才成。

  >> 而火要自由,就得在能让它自由的场所恰到好处地生起来,这可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的。

  >> 把心放进去做,就能做到。

  >> “所以说,人看火时的眼睛是比较诚实的,就像有一次你对我说的那样。”

  >> 预感这东西嘛,在某种情况下是一种替身。在某种情况下,那一替代物是远远凌驾于现实之上的活生生的东西,而那正是预感的最可怖之处。

  ◆ 第4章 神的孩子全跳舞

  >> “你确实没有这个世界的父亲。就此说三道四的人世上恐怕也是有的。这自然遗憾,但大多数世人的眼睛蒙着阴云,看不清真相。不过善也,你的父亲就是世界本身,你在他的爱的包笼中生活。你应该为此感到自豪,理直气壮地活着。”

  >> 意义本身分崩离析,全然无法复原。就像顺利接住外场腾空球曾经是生死攸关的重大悬案,而不久便不复如是。

  >> 我所追逐的多半是自己本身带有的类似黑暗尾巴的东西。我偶然发现了它、跟踪它、扑向它、最后将它驱入更深沉的黑暗。我再不可能目睹它了。

  >> 神的孩子全跳舞。

  >> 肢体描绘出若干图形,其中有模式、有变化、有即兴。节奏背后有节奏,节奏之间又有看不见的节奏。他可以不失时机地将那些纷繁多变的组合尽收眼底。

  >> 各种各样的动物如变形图一样潜伏在森林里,甚至见所未见的可怕的猛兽也在其中。不久他将穿过森林,但他已无所畏惧,因为那是他自身的森林,是形成他本身的森林。野兽是他自身的野兽。

  >> 那里有冥冥黑暗的不吉利的低吼,有人所不知的运载欲望的暗流,有黏糊糊滑溜溜的巨虫的蠕动,有将都市变为堆堆瓦砾的地震之源,而它们又都是促使地球律动之物的一分子。

  >> 今世的人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苦梦

  >> 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 第5章 泰国之旅

  >> 而那以后舞台突然变暗(意识到时父亲已经不在了),一切都掉头转往坏的方向,简直就像开始了毫不相关的另外一章。

  >> 跟他去所有的地方,帮他做所有的事,简直成了他的一部分。久而久之,连我自己真正需求什么都渐渐模糊起来。

  >> 他诉说的是自由魂——力图从胸中挣脱出去的自由魂的故事。这样的灵魂我身上有,你身上也有。

  >> 同一个人相处时间久了,并且言听计从,在某种意义上就和他同心同体了。

  >> 您很漂亮,大夫。聪明、刚强,但看上去心上总像有一道阴影。往后,你要准备慢慢走向死神才行。

  >> 若在生的方面费力太多,就难以死得顺利。必须一点点换挡了。生与死,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大夫。

  >> 在某种意义上,那次地震是自己引起的。那个男人把自己的心变成了石头,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石头

  >> 现在需要的是忍耐,抛掉话语。话语会成为石子的。

  ◆ 第6章 青蛙君救东京

  >> 相互理解至为重要。有人说理解不过是误解的总体,我也认为这一见解十分有趣,其中自有道理。

  >> 如尼采所说,最高的善之悟性,即心不存畏惧。我求之于你的,就是希望你分给我以勇往直前的勇气,诚心诚意地声援我。

  >> 一如约瑟夫·康拉德所写的,真正的恐惧是人们对自己的想象力怀有的恐惧。

  >> 总而言之,所有激战都是想象中进行的,而那恰恰是我们的战场。

  >> 我们在那里获胜,在那里毁灭。当然,我们——无论谁——都是有限的存在,终归要灰飞烟灭。

  >> 不过,正如海明威洞察的那样,我们人生的终极价值不取决于获胜的方式,而取决于毁灭的形态。

  >>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爱心刻画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创造上帝的人被上帝抛弃这种绝对凄惨的自相矛盾之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

  >> 只是有那么一种感觉。目睹的东西未见得都是真实的。我的敌人也是我自身内部的我。我自身内部有个非我。我的脑袋里好像一片混沌。

  ◆ 第7章 蜂蜜饼

  >> 理解事态花了好一会儿时间。而理解之后,事态便铅一样重重地吃进了他的全身。这上面已别无选择。

  >> 理解什么和能够把它变成肉眼看得到的形式,到底不是一回事。假如这两方面都能同样得心应手,人生大概就会更简单些了……

  >> 决断已然做出,尽管做决断的不是他本身。

  >> “活着的时候多少有所差异,死了都一样,都是被扔弃的肉壳。”

  >> 小夜子成了母亲,这对于淳平是个令他感到震撼的事实,说明人生的齿轮咔嚓一声往前转了一圈,再也无法返回原处。

  >> 那场巨大而致命的灾难仿佛使他的生活发生了静静的、然而是来自脚下的变化。淳平感到从未有过的绝望。没有根啊,他想,同哪里也连不到一起。

  >> 敦吉说:‘我和你应该以朋友相待。一方光是给予,另一方光是接受,就不是真正的朋友关系了。

  >> 想在新地方重新试一次自己。如果再在哪里遇上你,就让我们在那里再次成为好朋友。

  >> 时间之轴如拂动窗纱的风一般在淳平心中摇曳。

  >> 搭在黎明前的厨房椅背上的它,俨然一个匿名证人,一个早已逝去的某段时光所遗留下来的证人。

  >> 他确实具有发现地道朋友的才智。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在人生这条漫长的旅途中,持续爱一个人和发现地道的朋友还是两回事。

  >> 天光破晓,一片光明,在那光明中紧紧地拥抱心爱的人们——就写这样的小说,写任何人都在梦中苦苦期待的小说。

  >> 但此刻必须先在这里守护两个女性。不管对方是谁,都不能允许他把她们投入莫名其妙的箱子——哪怕天空劈头塌落,大地应声炸裂……


『书摘』神的孩子全跳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