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德峰谈《资本论》——理解笔记(完)

2021-10-08 22:55 作者:初橡  | 我要投稿

  劳动价值理论指明了资本主义的目的。它将劳动抽象化,一般劳动成为资本主义的灵魂,每一个具体劳动之所以被确定,是因为它是抽象劳动的积累。


  资本的目的是增殖,这个过程的从根本上讲在一般劳动中产生,由劳动时间来进行定量计算,相应的,货币转换为资本,成为财富的主体。


  从逻辑出发,簿记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因为对于单个的个体家庭,统计家庭所需并对劳动成果进行分配是必须的,这时财富是以使用价值来衡量的。事实上,财富只有用交换价值衡量时,才会产生经济学。这从欧洲政治经济历史发展来看,在资本主义经济之前,社会仍然是重商主义以及重农主义。


  直到现代,金融资本开始取代产业资本成为主流。一个诚实劳动的人准备储备下工资的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他将十万的存款放入银行,买下一个保险柜,将存折放入其中,再将保险柜塞到床底下,每天将门窗禁闭,只有在睡觉前拿出来,打开看一眼,然后安心地躺下。在不久之后,金融专家们的一系列微操就能使他的储蓄缩水,于是他开始恐慌,他急忙将钱取出来,以寻求一种保险的方式来使钱保持不变,他开始寻找银行中的某种理财产品,每天紧盯着股市涨停,眼里不时闪光。从上帝的视角来看,人类就像疯子一样。


  劳动价值理论说明资本的一个事实,即抽象劳动决定具体劳动,交换价值的增殖支配使用价值的生产。这就是资本的唯心主义,所以尼采说,上帝已死。人与人的幻想构建了一个疯狂的世界,资本也在属于它的内生性矛盾中循环,过去是生产过剩危机,现在是金融危机。


  现在如果继续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分析,就是如下的结果。


  对于一般劳动而言,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关系:


  生产资料+劳动⇨商品


  如果用价值理论进行分析,商品的价值保存了生产资料的部分,即原材料的价值以及工业机器的直接转移的部分,而产品中增殖的价值则来源于劳动,当劳动者获得报酬时,如果他获得的部分等于产品的价值与生产资料直接转移的价值,那么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是等价交换的,即劳动力交换为商品的增殖价值。但事实却是,资本本身也在增殖,它增殖的部分毫无疑问来源于劳动,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工作八小时的话,比如他工作时间的四小时即可获得工资的那部分,那么剩余四小时的劳动也就被资本剥削了。这里,我们将前四个小时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而后四个小时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它创造出了剩余价值。资本所完成的工作就是收割剩余价值。当然,这对于资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这是客观的规律。这里使用的词语也不存在道德上的指责意味。因为,从表面来看,资本家不强迫任何人。


  接下来,按照资本的本性,将会发生这样的事,它将按市场的规律进行合法地竞争,当企业的商品价格低于市场的一般价格时,毫无疑问,它获得了市场,将在这场竞争中获胜。这里有这样的基本路径:一、使企业家尽可能降低成本,即生产原料的获取难度需要降低,这显然是有限的。二、延长劳动时间,即保持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劳动延长,也就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可以压低市场价格,这显然受限于自然伦理,即人类不可能不休息。三、在不延长劳动时间的情况下,压缩必要劳动时间,这里有两方面的条件,提高生产者的熟练程度或者升级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从外部彻底改造了生产的方式。因此,在对待发明创造的态度上,中西方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是从资本主义发生以来的改变,正是因为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渴望,才促使社会从一切可能的方面发展技术,以完成资本增殖的目的。

王德峰谈《资本论》——理解笔记(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