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片头片尾文案】第三十七集 北周武帝
❶公元523年,一场迅猛的起义浪潮将北魏政权推向了灭亡的边缘,起义人员以鲜卑族人为主,起义前,他们是镇守北部边疆的六镇将士。当北魏政权整体南迁后,边镇的鲜卑族人却被忽视,他们的生活日益艰难,对汉化政权产生巨大的仇恨,仇恨孕育了大乱的爆发。北魏末期大乱仍然集中于民族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民族大融合固然是时代的潮流,而真正想要融合好,实现国家的长久安定和统一,还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痛苦与周折,历史召唤着新政权。
❷统一北方后,北周武帝加大力度推广儒学、控制佛教、释放生产力、改善民生、化解民族矛盾,北齐政权下的胡汉分化局面被彻底改变,尤其是饱受压迫的汉人,对北周政权充满了感激与拥护之情。在周武帝的命令下,又有数百万僧尼还俗,无以数计的私家奴婢、杂户成为正常百姓,投入新生活,他们感激新政策,成为国家新的生产力,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增强了军队的力量,更多的人心被凝聚起来,整个王朝空前团结,国力空前提高。
❸直到这个时候,周武帝才开始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他要超越父辈的梦想:不仅统一北方,还要北平突厥、南定江南,建立南北统一的强大中国。此时,如果从东汉末年算起,中国分裂已达三百六十一年,漫漫长夜,世人总也盼不到光明的曙光,而现在,这一历史重任明显地要落在北周武帝的肩上。北周武帝只需完成最后一步,他在历史上的功绩就将与秦皇汉武比肩。然而人世间总有太多的遗憾。
❹公元578年,北周武帝率军北伐突厥,没想到,刚到半路,身体突然不适,他又一次被迫返回京城,但这竟成为了他政治生涯的谢幕。这一年,北周武帝年仅三十六岁,此时这位胸怀宏愿的年轻皇帝,只有默默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北周武帝已经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上天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直到临终,北周武帝仍在注视着一张军事地图,那上面是整个华夏。
❺在这片土地上,后来者隋文帝杨坚遵循着北周武帝制定的北定突厥、剑指江南的战略方针,在北周武帝病逝十年之后,完成了统一大业;同样这在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没有人知道北周武帝葬身何处。根据《周书》记载,宇文邕遗诏,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墓而不坟,自古通典。武帝的陵墓成为孝陵,由于相隔时间太长,地面无任何标识,陵墓的具体位置一直是千古之谜。直到1993年才被偶然发现,宇文邕的一生是为政治而生,是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也正是为了整个中国的统一而生,只有南北统一了,他的理想才会实现,他的政治使命才算圆满。北周武帝把这个伟大的使命和荣耀留给了后来者,而把遗憾深深地留给了自己。他的一生都充满了睿智、果敢和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