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熟悉的“外国人”——瑞士厄利空公司的35mm高射炮

2021-12-16 11:37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影响力日益传播,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国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如今,在B站上收看那些中文说的不亚于中国本地人的外国人的视频已不罕见。在我国军队武器中,也有很多武器是经典的外军武器,被我国以各种渠道引进后加入人民军队服役。只不过,有些武器因为服役很久,很多人早已将其当做“自家人”,甚至忘记了这款武器不仅是在海外有着精彩发挥,同时也是少数的交战双方都在运用的武器。

今天就让我们聊聊一个熟悉的“外国人”——瑞士厄利空公司的35mm高射炮。

对于很多不了解军事的人来说,“高射炮”似乎早已远离现代战争。在《军武零距离》记者吴杰发布的这篇35mm高射炮训练视频中,很多人质疑“当代35mm高射炮还能打下喷气式飞机吗?”现实中,还真的是。据统计,在美国越南被击落的1500架喷气式飞机中,空军飞机77%和海军的52%飞机被高射炮摧毁(其中仅F-4鬼怪就被累计击落700架,F-105战斗轰炸机被累计击落350架,绝大多数毁于高射炮),其中最为有效的是雷达制导的57mm高射炮(1部射控雷达控制6门炮),而陆军的UH-1直升机则有极高比例被12.7mm和14.5mm重机枪摧毁,这导致了美军在越南一共付出约7000架飞机损失,平均每年损失400架飞机。如此之高的飞机战损率对美国经济的压力,最终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之一。

因此,自从经历了越南战争的残酷损失后,美国人一直在开发“防区外打击武器”方面上不惜余力,现代美国空军在没有确保摧毁敌方制空权情况下,主要以隐形飞机投掷远程滑翔的JDAM弹药为主要的杀伤手段,只有确认敌方已经无力反抗,才会出动A-10等近距离飞机进行直接火力压制。

众所周知,瑞士的厄利空公司Oerlikon一直是世界著名的火炮供应商之一,在自动机炮领域,厄利空公司一直是世界的翘楚。早在二战爆发之前,他们就开发出著名的厄利空 FF机关炮,让世界战斗机从机枪格斗进入了机炮时代;在二战中,厄利空公司的20mm机关炮广泛用于美国战舰末端防空,配合127mm VT引信和40mm博福斯高射炮组成火力网,最终确认高达60%被击落的飞机都是在被其他火器击伤后,被厄利空20mm高射炮收下人头。

二战构成军舰最后一道火力网的20mm厄利空高射炮
二战前最成功的机载机关炮厄利空FF


不过,厄利空高射炮虽然赫赫有名,但是20mm的小口径使得它对于二战中后期不断涌现出的重装甲,高速度的飞机变得越来越无力。因此,在1950年代,瑞士人决定设计一款射速更快,并且能够和火控雷达交联运转的新式高射炮,从博福斯40mm口中夺下市场,这就有了如今著名的厄利空35mm高射炮。

35mm高射炮的第一个版本GDF 001

口径:35毫米

初速:1175米/秒

有效射程:4000米

有效射高:3000米

理论射速:1100发/分钟

立靶密集度:距离公算偏差<1.‰、方向公算偏差<1.3‰

炮身长:4424毫米

身管长:99倍口径

炮口装置:炮口制退器和初速测量

高低射界:-5~+92

方向射界:360

高低瞄准速度:56/秒

方向瞄准速度:112/秒

配用弹种:曳光燃烧榴弹;燃烧榴弹;曳光穿甲燃烧榴弹

弹头重量:550克(高爆弹)-750克(AHEAD弹);整装重量:1550克-1780克(AHEAD弹)

火控设备:防空卫士雷达火控系统

光学设备:费兰蒂GSAMK3型瞄准具

计算机类型:数字式

供弹方式:2套自动装弹系统,7联装弹夹

携弹量:238发

行军状态长:7870毫米

行军状态宽:2260毫米

行军状态高:2610毫米

战斗状态长:8830毫米

战斗状态宽:4490毫米

战斗状态高:1710毫米

运动方式:6×6卡车牵引

行军战斗转时间

3人:1.5分钟

1人:2.5分钟

行军状态全重:6700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6300千克

炮班人数:3人


厄利空35mm高射炮从1962年投产至今,火炮和弹药本身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形态没有改变。在此后的变化中,较有影响力的GDF 002主要是更换了数字化的火控计算机和处理系统,使得它应对多目标和抗干扰的能力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听到“35mm高射炮”就会将其和37mm高射炮相混淆。实际上,两者有极大的差距:

苏联M1939式高射炮

1、双37mm高射炮来自于单37mm高射炮,后者来自于苏联M1939式37mm高射炮,而苏联M1939式高射炮又深受瑞典博福斯40mm影响;

2、双37mm高射炮为2.65吨级的中型高射炮,而35mm厄利空高射炮是6.7吨的重型高射炮(比152加榴炮还大);

3、双37mm高射炮发射速度约180发每分钟,且不能交联火控雷达和计算机,而35mm厄利空机关炮射速则高达1100发每分钟,且能够在火控计算机操作下实现全连齐射,后期改进型还能装备炮口装订线圈以使用AHEAD弹药。

在美国统计越南被击落的飞机来源时,大多数被高炮击落的飞机都是被雷达控制的57mm机关炮击落,37mm机关炮因为不能交联计算机而远不如57mm战果高。所以,射速比57mm高射炮高得多,且能够自动交联射控系统的厄利空35mm高射炮,很快在战争中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人将601高射炮营部署到斯坦利港担负马岛机场防空重担。该防空单位有3个连,一个连有1套天空卫士火控雷达和2台35mm机关炮。同时,在机场另有9门双20mm机关炮和3门35mm机关炮加强保卫。不过,他们第一个战果却是倒霉的阿根廷人自己的幻影III战斗机,这架飞机被英军击伤后想返回马岛机场迫降,却被地面高射炮误以为是英国人而开炮击落。

几天后,1982年5月4日,阿根廷人的35mm高射炮迎来了开门红。当天英军赫尔墨斯号(也翻译为竞技神号)航母派出海鹞式短距起降飞机携带集束炸弹攻击机场,为了避免被防空导弹击中,他们选择了超低空飞行,但正好暴露在高射炮射界之内。为了对抗敌方高射炮,战机带好了箔条弹,在被火控雷达锁定时抛射箔条弹以避免被高炮锁定。但是,由于机队中第二架飞机为了挂载海鹰式导弹而拆除了雷达报警机,这导致第二架海鹞式飞机没有察觉自己被雷达锁定,被2个35mm高炮齐射轻松击落,驾驶员尼克·泰勒少校被击毙。在此战斗之后,英国人识趣的放弃了超低空轰炸任务,转为高空投弹,这也导致了精度下降的问题。


战斗持续到1982年5月27日,英军已经成功在马岛登陆,开始向着机场强攻。此时海鹞式再次转向超低空火力支援,但再次需要面临35mm机关炮的挑战。一架飞机在完成了4次通场火力支援后,终于被阿根廷人捕捉机会齐射击落,这一次英国飞行员顺利逃生。不过这也是阿根廷人35mm高射炮的绝唱——因为英国陆战队已经逼近机场,他们也只得用机关炮对冲过来的英国士兵实施近距离火力压制。最终战争结束时,15套35mm高射炮被英军俘虏,其中12门高射炮和4套雷达被纳入英军服役,一直到十年后,在苏联解体后的军费削减潮流中,连同英国被裁撤的高射炮部队一同退役。

虽然阿根廷人输掉了战争,但这不意味着他们的武器失去了市场。相反的,正如同飞鱼导弹击沉谢菲尔德号而大卖一样,厄利空高射炮更是赢得了多个国家的青睐。如今,厄利空35毫米高射炮已经成为遍布全球的高射炮系统,更衍生出自行底盘的各种型号。

中国09式
德国猎豹式
日本87式

未来,35mm高射炮仍然会在低空防空作战中不断展现自己的实力。

熟悉的“外国人”——瑞士厄利空公司的35mm高射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