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所有的刻板行为都要干预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重复刻板行为是指一系列频率较高、无明显目的和意义的行为,还包括兴趣狭隘、很难接受事物的改变等。
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刻板行为这个话题:如果自闭症孩子出现刻板行为了,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呢?

一.所有刻板行为都要纠正吗?
行为学分析,ASD儿童刻板行为是:他的“正常”需求未得到满足,或是营造的环境令其不适而引起的。你要阻止这种行为,首先要确定他的行为已经严重到必须引起关注,并且有必要采取干预了。
因此,可以根据他们刻板行为的强度和性质来初步判断。例如这些行为:
●是否阻碍了他的学习,
●有无伤害到自己,
●是否影响到他们日常生活,
●是否打扰到别人无法忍受,
●他是否因闹情绪而出现刻板行为,
●你若予阻止会否引起他的痛苦,他能否自行终止刻板行为等。
面对必须要纠正的刻板行为,具体怎么做呢?这里和大家分享5种应对方法。

二.刻板行为如何纠正?
1.预防大于干预
ASD孩子出现刻板行为前总是有些兆头,如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自言自语多起来、眼神飘忽不定、微小刻板动作(如咬嘴唇、抖手)等。
此时给孩子关注或分散注意,平抚情绪,做些他喜欢的事情,则可减少大幅度刻板动作的出现。
其实,很多刻板行为具有累加效应,孩子“体验”一次,就会强化一次。所以,防患于未然,在其发作前阻隔,要比消除后来的刻板行为更重要。
2.行为替代
堵,不如疏,既然要做,不如换种更好的方式。要消除任何问题行为,最重要的是教授适当的替代行为。这个过程是漫长、乏味、充满艰辛和挫折的。
明确自我刺激的功能,是选择替代行为的基础。如儿童咬手指可能是为了获得口腔刺激,可以借助咬磨牙棒或其他食物,让儿童同样获得口腔刺激,来减少刻板行为的出现。
3.提高孩子的能力
其实孩子出现很多刻板行为,追根究底还是孩子自身能力的缺陷。比如不会表达自己,会生气、捶打自己或墙壁。然而当沟通能力提升后,可以用语言或者其他肢体动作表达需求,那么很多的刻板行为也会随之而消失。给孩子多一个倾泻窗口,多一种表达方式!
4.药物治疗
当孩子的刻板行为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且对周围构成负面影响时,可考虑小剂量用些抗焦虑抗强迫的药物来治疗。两害相权取其轻,一味抵触用药不可取。
5.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孤独症孩子刻板行为有些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把它变成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欢把家里的物品都按固定的顺序放。
换个方向看,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整理能力。发展成未来的一种职业技能,如图书管理员就需要将书按照编号摆好。
其实,孤独症儿童种种刻板行为的背后往往都代表着其需求、困难或者意义。
●家长应该进行多观察、多分析,善于发现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方面。
●运用综合干预手段,以同理心对待他们。
●当儿童有正确行为的时候要即时鼓励,给予适当的引导,刻板行为就会得到改善和减少。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