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董卿担心被“替代”,什么才是你的铁饭碗?

2019-08-08 11:22 作者:优就业  | 我要投稿

大家觉得什么是铁饭碗呢?

钱多、活少、离家近、工作稳定,

最好一个岗位能干它二三十年直到退休!

可放眼当今社会,这样的工作恐怕是不存在了。

去年唐山市政府按照相关文件,决定市内路桥所有收费站停止收费。一位收费站大姐哭着抗议:“我今年36了,在收费站上干了将近20年,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啥也学不会了”。

这位大姐看起来非常可怜,可是也让人深感“惋惜”。一份“铁饭碗”似的工作,干了将近20年,只学会了收费,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这样的事情却的的确确存在,而且还不少。

如果一项技能,离开一个岗位,就立即失效。那么这项技能就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禁锢自己的铁索。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保证自己不被社会淘汰呢?

前段时间刷到这样一则新闻: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社交网站上盛赞一位14岁的华裔女孩。

原来年仅14岁的杨君熙,成功开发了一款APP,能够实现人脸识别功能,帮助全世界的健忘症患者。

当同龄孩子还在追星时,这个小姑娘凭借自己的科技能力、创新能力,正在悄悄改变世界,引得科技大佬都在为她点赞。

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她的编程经历。

6岁时,杨君熙就开始接触电脑编程,学习计算机知识。

10岁时,奶奶不幸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为了让奶奶认识自己,小君熙开始利用自己的编程知识,开发了一款能够识别人脸的手机软件。谁能想到,这款帮助全球健忘患者的手机软件,竟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而且,她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学生。

谁掌握了科技,谁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未来不会编程的孩子,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牛津大学研究指出,未来有47%的工作有很大几率被人工智能取代。

苹果公司CEO库克曾透露,在他们公司的APP开发者里,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

想一想,20年后,你、你的孩子拿什么对抗世界?

体力?脑力?还是科技?

其实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上,董卿就坦露出了担忧:

现在什么事情都开始更迭了。

我在想,是不是哪一天我们都不被需要了,可以机器人上课了,可以机器人做主持了。

董卿的担忧不无道理,10年后,我们的孩子拿什么和机器人比拼呢?

拼爹拼妈还是拼高考成绩?

都不是,而是拼逻辑能力,拼科学素养,拼创新能力。

一些国家和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在未来,编程技能可能会成为刚需。

2014年,英国强制5-12岁孩子接受编程教育;

2015年,美国投了40亿美元,总统奥巴马出面大力推广;

邻国日本也计划2020年以后,编程将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浙江、南京、山东等地,已陆续把编程列到学生日常课程和招生上。今年3月14日,教育部官宣:今年将在中小学里开始推广编程教。

不管是高考加分项的调整,还是国家鼓励培养孩子综合能力,逐步取消奥数。

这些都无一不显示,学习编程已成为大趋势。



大家觉得什么是铁饭碗呢?


董卿担心被“替代”,什么才是你的铁饭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