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冯道 字可道

2022-12-26 14:12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冯道 字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泊头市交河镇)人。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他平时除奉养双亲外,只以读书为乐事,即使大雪拥户、尘垢满席,也能安然如故。唐末天佑年间,冯道曾任刘守光的参军,因常陈利害而惹怒刘守光。刘守光失败后,他逃到太原投靠当时在河东任监军使的宦官张承业,当了巡官。后张承业把他推荐给晋王李存勗,被任命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后来李存勗灭后梁,建立后唐(923年),即任命冯道为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李存勗死后,李嗣源继位(926年),是为后唐明宗,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后又升迁为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也就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后唐明宗过世之后,儿子李从厚继位(933年)。四个月后,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起兵篡位。虽然说在纷乱的五代中,兵变造反早非奇事,但冯道却在这次事件上,扮演了一个违反中国忠君思想的角色。当他知道李从珂造反,皇帝逃往石敬瑭的军中,他第一个反应不是前去护驾皇帝,而是带着文武百官迎接新的皇帝,于是李从珂得以顺利登基,是为后唐末帝(934年)。
有违所料,李从珂并没有重用冯道,而且免去了他的宰相之位,让他到大荔去当节度使,后来又召他回朝,给他当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司空。不久后,石敬瑭借助契丹的力量起兵造反,夺取了帝位,建立后晋(936年),冯道又恢复了宰相的官职,并且受命出使契丹,以表两国友好。相对于中原的纷乱,契丹显得兵强马壮,而后晋得以建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得到契丹的帮助。后晋必须依附在契丹之下才得以存活,因此冯道的出使成了一个向契丹示好的关键。在他从契丹回来之后,石敬瑭便把枢密使废掉,并入中书省,于是军政大权都集于冯道一人身上。
后晋的命运,就像五代中的任何一朝一样都是短暂的。不久之后(946年),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率大军南下,灭了后晋。冯道凭着他圆滑的处事态度,在和耶律德光会面之后,又当上了辽的太师。辽在中原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太久,由于地区人民的反抗,使得辽于不久后即撤兵北还。趁此契机,昔日石敬瑭的部下刘知远夺权称帝,建立了后汉(947年),而为了拉拢前朝遗老,刘知远封冯道为太师。就像五代常见的模式一样,刘知远的手下郭威后来起兵篡位,建立了后周(951年),同样也封冯道为中书令。954年,冯道以七十三岁高龄过世,后周世宗为其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追封瀛王,谥文懿。






统帅 D
(非其所长。)
武力 D
(不详。)
军谋 D
(非其所长。)
智略 A
(冯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初,梁、晋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大怒,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徐起曰:“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明宗时,百僚上徽号凡三章,道自为之,其文浑然,非流俗之体,举朝服焉。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漓之态。及契丹入京,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后周兵反,议者谓道能沮太祖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
内政 A+
(冯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初,道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及明宗即位,道任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明宗虽出于夷狄,而性本宽厚。道每以恭俭劝之,在位十年,民以少安。道又以诸经舛缪,与同列李愚委学官田敏等,取西京郑覃所刊石经,雕为印版,流布天下,后进赖之。后契丹入汴,衣冠不至伤夷,皆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也。及随契丹北行,道与晋室公卿俱留常山。时汉军愤激,共逐契丹军,寻复其城。道率同列四出按抚,因事从宜,各安其所。人或推其功,道曰:“儒臣何能为,皆诸将之力也。”道以德重,人所取则,乃为众择诸将之勤宿者,以骑校白再荣权为其帅,军民由是帖然,道首有力焉。)
魅力 A
(冯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为人清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及乎后世,议者讥道依阿诡随,事四朝十一帝,不能死节,无士君子之操。然观道之行事,以救时拯物为念,方其废兴之际,虽为宰相,而权不在己,祸变之发,皆非其过也。)


全史人物评鉴-冯道 字可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