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左传导读 晁岳佩】040 晋栾盈出奔楚

2022-06-02 09:50 作者:眼晕的账号  | 我要投稿

       栾盈与舅舅士鞅、母亲栾祁不睦。栾祁诬陷儿子,舅舅士鞅为之证。宣子畏其多士也,信之。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囚伯华,叔向,籍偃。

       祁奚为国家社稷而说服宣子,救了叔向,无所谓个人恩典。叔向因自己才能而获救,无所谓感恩祁奚。相形之下,乐王鲋的虚伪和卑鄙,真是不堪入目。

       本文主要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九章导读部分的第二节晋栾盈出奔楚部分的内容。资料为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的慕课教程的文字版,收集整理以作学习。

  • 左传导读——私家之间的纷争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期末,那么春秋历史也到了中后期。我们知道春秋中后期历史,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私家之间的纷争,就是卿大夫之间的斗争。所以这一篇,我们就是在讲晋国的,卿大夫之间的斗争。

       也就是由此开始是,我说春秋时代的历史,一开始强调的是,王者和诸侯的争权。诸侯独立,不听从天王之命。中期开始了私家强,公室弱,卿大夫和公室争权。到了春秋末期,变成了卿大夫之间的,私家之间的争斗。

       因为诸侯变成了死老虎,不值得打了。周天子先变成了死老虎,接着各个诸侯也变成死老虎。大家不和死老虎打了,几只活老虎之间打。所以各国,各诸侯国基本上都有,严重的内部争斗。所以这一节,我们讲的是晋国的私家之争。

  • 士鞅与栾盈不睦——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

       大家看课本的553页。《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就这句话,如果你不费好大的工夫,你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就这么一句话,看着很简单。栾桓子,栾黡,栾书之子,谥号桓。范宣子,士匄,士燮之子,既可以称随也可以称范。范宣子,因为他谥号是宣。这句话的意思是,栾黡娶了士匄的姑娘。

       娶于范宣子是娶士匄之女。生怀子是生的栾盈。所以这里关系要明确,士匄是栾盈的姥爷。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范鞅就是士鞅,是士匄之子。以其亡也。亡是奔秦,关于为什么奔秦,我们在导读当中讲。也就是他被驱逐到了秦国居住。为这件事情怨栾氏,因为是栾黡逼迫他出走的。也就是他对他的姐夫很恼火。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

       因为和他爹关系不好,和栾黡关系不好,和他姐夫关系不好,所以和他的外甥关系也不好。不相能是不相得,两人关系不好,舅舅和外甥关系不好。请注意,他们这里边完全不强调,这个甥舅关系,完全不说这些。我们这是读出来的,书中当中完全不讲这个关系。

  • 士鞅与栾盈不睦——公族大夫、余子大夫、公行大夫

       所谓公族大夫,我们必须讲一下。我们知道自从晋献公,对了,去群公子之后。晋国的历代国君都没有子孙,在晋国居住。所以他没有公族,晋国的公族,没有公族哪来的公族大夫呢。

       《左传·宣公二年》说,初,骊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適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首先明确,他是把各卿的適子。適读为嫡,把他的嫡子集中起来,都算作公族。实际上这个公族就是公族大夫,各卿的嫡子都担任公族大夫。

       所以栾盈作为栾黡之子,担任公族大夫。士鞅作为士匄之子,也担任公族大夫。同时当时还任命其余子为余子。那就是说除了各卿的嫡子,都担任公族大夫。各公族大夫的同母弟弟,都担任余子大夫。也是大夫,余子是嫡子的亲兄弟。

       另外这些卿,这些八卿也好,六卿也好。因为他除了嫡子之外,余子之外还有庶子。因为他还有其他的女人,所生的孩子。这些女人生的孩子,这些庶子也被集中起来。担任叫,这个应该读行吧,公行。就是这些人都是吃国粮的。为之田,都分给他们采邑。也就是他们没有真正的公的族,而是这些卿的子弟们都是公族。余子或者公行。

       所以这是晋国的政治体制。只要担任卿职,你的嫡子、庶子、余子,都找到工作了。所以这是我们解释,为什么士鞅和栾盈都做公族大夫。因为公族大夫不是一个。但是这八位公族大夫,又是八卿,八卿的公族大夫,上面还有一个人管他们。韩厥的儿子曾经担任这个职务。

  • 栾盈与母亲不睦——栾祁与其老州宾通

       桓子卒。栾祁与其老州宾通。桓子,栾黡。栾黡死了以后,栾祁,栾祁就是栾黡的老婆,也就是栾盈他母亲。因为娘家是祁姓,所以称栾祁。所以我在这儿再强调一下,这些称谓不是名,是称呼。至于他本名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看到的是后人对他的称谓。

       栾祁与其老。这个老是室老,也就是家宰,他这个家中的家务总管,通就是私通。这句话是说栾黡死了以后,他的老婆和他的家务总管私通。这个家务总管叫州宾。几亡室矣。这个室主要是指的财产。因为他两个私通,栾祁就把她家里的财产,大量地送给州宾,典型的倒贴。

       怀子患之。怀子是栾盈。栾盈看他妈这样做,这家里财产马上就没了,为此担心。这以后怎么过,这家里东西都送给别人了。祁惧其讨也,愬诸宣子曰。栾祁担心栾盈追究这些事情,担心她儿子,来追查这些财产哪儿去了。就是告,告之于宣子。栾祁怕她儿找事,最后到她爹那里说他儿子的坏话。这就是下边的内容。

  • 栾盈与母亲不睦——盈将为乱

       栾祁和室老通奸,担心儿子追究 。所以就向父亲告状,诬陷他的儿子。其实栾祁的想法也很简单,怕儿子找事,那把儿子干掉不就没事了嘛。其实就是这样。所谓愬诸宣子曰,就是向士匄向他父亲告栾盈的状。这个告状,实际上是诬陷。

       他首先说,盈将为乱,以范氏为死桓主而专政矣。这个以和后面这个为啊,连起来比较好。就是以为栾氏死桓主,以为就是认为。他认为,范氏死桓主,死桓主就是害死了桓主。桓主就是栾黶。

       在春秋中前期,称丈夫为主的,没有,就是在此后才开始有。这是栾祁称她的丈夫为主。桓主,因为他谥号是桓子,称桓主。这是他诬陷 ,说栾盈认为栾黶之死是被士匄他们害死的。范氏就是士匄,士鞅嘛。

       关于栾黶之死《左传》没有记载。栾黶大概死在鲁襄公的16年到18年之间,怎么死的《左传》没说。在这里呢,他把栾黶之死归罪于范氏害死的。没有说他的理由,没有确凿的证据,因为《左传》没有记载。

  • 栾盈与母亲不睦——死吾父而专于国

       而专政矣。就是栾盈认为士匄害死了栾黶,独揽晋国政权。曰,吾父逐鞅矣。吾父逐鞅矣。和前面说范鞅以其亡也是同一个事。就是范鞅被栾黶所逐奔秦,我们在导读当中讲。不怒而以宠报之。

       这是说士匄不怒。就是我的父亲驱走了士鞅,士鞅的父亲士匄不仅没有怒士鞅,而以宠报之。所谓宠报之是说,士鞅从秦国回来,士匄又让他做了公族大夫。公族大夫是嫡长子,也就是后来家族的继承人。所以这是宠。那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士匄有意为之。

       又与吾同官而专之。这是说的士鞅,士鞅与我同官,那就是同为公族大夫。又而专之。专权,不听我们的意见,两个人关系不好。吾父死而益富,那他认为是范氏害死了我父亲之后,那范氏家族更富裕了,拥有了更多的财富。

       死吾父而专于国。害死我的父亲专国家之权。对这样的人,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这里很明确,蔑从指的不从之。我就是死 ,也坚决不再听他的,不再追随他。实际上,言下之意是,我要和他拼命。

  • 栾盈与母亲不睦——栾祁对栾盈的诬陷

       请注意,这一切都是栾祁对栾盈的诬陷之词。是诬陷他儿子这样说的,实际上他儿子并没有这样说。所以我说他是为了干掉他的儿子,就是因为这一点。其谋如是,惧害于主,吾不敢不言。惧害于主是担心害于主,这是称夫父为主,就是称丈夫为主。在先前也极少 ,称父亲为主,在先前也没见。就是此后晋国才有的这种称呼。

       这是栾祁说栾盈有这样的阴谋,我担心父亲受害,我不敢不告诉你。范鞅为之征,这个征就是证。范鞅就是士鞅,和栾盈同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所以在这时候,她姐姐,栾祁是他姐姐啊。栾祁诬陷栾盈,士鞅也举证说确有此事。就是姐姐诬陷儿子,舅舅为之证。

       怀子好施。怀子就是栾盈,栾盈好施,喜欢施惠于人。也就是说撒钱吧,我们这叫撒钱,就是喜欢撒钱。因为撒钱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所以说士多归之。没有多少人和钱有仇,你把钱撒给他他就支持你。因为他喜欢撒钱所以他士多归之。因为他士多归之,士匄有些担心。

  • 栾盈出奔楚——宣子畏其多士也,信之

       宣子畏其多士也,信之。也就是说士匄未必真正相信,栾盈会害他。但是因为他支持者太多,这个年轻人未来很可能成为前潜在的对手。实际上是外孙。为了这一点宁愿相信闺女和儿子的诬陷。信之。

       怀子为下卿。因为栾盈现在的职位是下军佐。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呢,晋国是三军六卿,下军佐是排在第六位。如果分上卿中卿下卿那他也是最后一位。无论分上卿下卿,他都属于下卿的最后一位,下卿嘛。

       因为现在士匄是中军将,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他要听命于士匄。宣子使城著而遂逐之。士匄命令栾盈带一部分人城著。是在著这个地方筑城,也就是修筑著地的城墙,在著地修筑城墙。借这个机会 因为他在那里领着修城,离开了他的大部队。利用这个机会,士匄驱逐了他。因为他没有多少人了,很容易把他干掉。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士匄有意为之。

  • 栾盈出奔楚——栾盈出奔楚

       秋。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杜预《注》这十人,栾盈之党也。同时,囚伯华,叔向,籍偃。我想,囚的绝对不止这三人。这三人后来都被释放了,在《左传》当中,在后文都有再出现。

       在这里提起他三个是因为,他三个是被囚禁当中的知名者。为什么囚禁这三个人呢,因为这三个人是与栾盈之党有关系的。比如说叔向,叔向并不是栾盈之党,但是羊舌虎是栾盈之党,是追随栾盈的。但是叔向是羊舌虎的哥哥,他是受牵连被禁的。

       所以后面说这三人都是受牵连被囚禁的,所以收牵连的绝对不止这三人,这三人只是其中的知名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士匄对栾盈家族的打击,是非常残酷的。实际上这是一个株连的方式。就是不仅是杀了他的追随者,甚至连他追随者的,亲近者有关系的人都逮捕。这是一个株连很广的一个政治事件。

  • 左传导读——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我想这可能有人在开叔向的玩笑。因为叔向在《左传》当中,一直是以一个智者出现的。现在有人问,离于罪,我们就是遭于罪。这句话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你现在成了罪犯,是不是意味着不智。如果是智者怎么能成为罪犯呢。你成为罪犯是不是表现为是不智的体现。

       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如果和死亡相比,怎么样呢。我虽然是罪犯,但是我没有死亡。我比死亡还是强一点吧,死亡者那才是真正的不智。换句话说,栾盈的追随者都被杀了,我仅仅是被囚禁,我毕竟还活着。

       他吟了一句诗,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还悠闲自得的活着,一天一天的度过。他这就是一句逸诗。叔向认为这两句诗说的就是一种智慧,悠然自得的活着就是智慧。言下之意是,我现在还活着,不算智慧吗。

  • 左传导读——乐王鲋,从君者也

       乐王鲋去监狱,去牢狱去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吾为子请就是说,我去替你向晋平公求情赦免你。叔向弗应。弗应是未知可否。出,不拜。乐王鲋在这时候是不是有点尴尬,对不对啊。好心好意地说,向他去讨好,结果人家不领情。

       乐王鲋出来的时候 叔向不拜,就是没有表示感谢。是不是我们今天看来也有点不近人情啊。其人皆咎叔向。其人就是叔向的人,就因此怪罪叔向,咎是怪罪。叔向曰,必祁大夫。也就是说,能够为我求情,让晋平公赦免我的人只有祁大夫。祁大夫就是祁奚。

       室老闻之,室老就是上文说的,老州宾室老嘛。这是室老和那个老是同一个概念,其实都是家宰,家臣之长,这是羊舌氏家族的家宰。听说这件事以后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

       那他认为,乐王鲋向平王求情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说的话,晋平公都会听。那他要为你求情,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你却不答应。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不可理解。

       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从君者是一切从于君者。君主让干什么干什么,君主让做什么做什么,是完全听命于君主者。叔向认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我求情成功的。祁大夫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其实这段是不是大家都学过啊。有的学过,有的没学过是吧。

  • 左传导读——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

       这个故事是在《襄公三年》里记载的。当时祁奚将要退休,当时晋悼公让他推荐继任者。他当时的职位是中军尉,属于高级军官。他首先推荐了与他有私仇的解狐。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解狐死了。

       平公又让他推荐,他说,午也可,就是他的儿子祁午。然后祁午就继承了祁奚的职位做中军尉。这时候中军尉的副职中军佐,叫羊舌职也死了。平公也让祁奚来推荐继承人,祁奚说赤也可。羊舌赤也就是羊舌职的儿子。

       这个故事流传非常广,到今天,我们有时候还会拿这个例子,来说明祁奚的正直和对国家的忠心。但是我专门写了一块纸,对这个写了一小段。我想,在今天来说未必是,一个值得推行的东西。

       最后的结果是,他推荐了他的儿子,他又推荐了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最后结果仍然是子承父职。仍然是大夫世袭。说内举不失亲,不失亲的结果是把自己的儿子举上去了。当然 举解狐是外举不弃雠的典型案例。当然,我们并不怀疑祁奚的正直。但如果说作为一种制度来说,这种制度的缺陷非常大,也就是举荐制。

       也许在那个时代,祁奚的这种行为是,值得表彰的,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是这种举荐制度,我说他不可避免的,会形成关系网。即使他不举荐他的儿子,他举荐他的亲戚。或者说,不同的官员之间相互举荐。

  • 左传导读——必祁大夫

       其独遗我乎。这个其,就是这个祁。叔向认为像祁奚这样的人,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唯贤能是举。也就是说只要是贤能者,他都,可以向君主举荐。那我是不是贤能呢,那他自认为是。那像我这样的人,他不会留下我,不去保护。那他认为,祁奚的这种人格让他会做出,救我的举动。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祁奚身上,他认为能够救我的只有祁奚。这是一个推论。

       《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这个是《大雅・抑》。有觉德行这句话就是品德正直。品的正直的人四国从之。这个觉是正直,这是说正直的人,他说的话大家都会听从。四国就是天下嘛,天下人都会听从他说的话。那言下之意是如果他向晋平公求情,晋平公也一定会听他的话。所以救我才有希望,我才能被救。

       所以叔向这两句话 是两个层次的。第一个“不遗我”是断定,祁奚定会去求情。第二个引这句诗是在说明,祁奚是正直者。他的求情一定会有效,四国从之。所以这是叔向来判断祁奚一定会求情,祁奚的求情一定能成功。因为,夫子,觉者也。夫子指的就是祁奚,觉者也是正直者也。作为正直者他去求情,四国从之。那晋平公也会听他的话。所以这是两个层面的一个推论。

  • 左传导读——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就是晋平公来问乐王鲋,叔向的罪怎么样啊,有没有罪啊,来征求他的意见。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不弃其亲,是和他的亲族保持关系。保持联系,那也就是和他的弟弟羊舌虎,保持联系。他不抛弃他的弟弟,和他的弟弟一定有关联。

       那么和他的弟弟有关联,他弟弟是栾党。那么他可能也会和他弟弟一样有反念,这是典型的落井下石。所以小人不可得罪,得罪了小人,它就会给你背地里使绊子。乐王鲋就是这种人。他主动要求为叔向求情,叔向不搭理他。那好,你看不起我,那我就整你一下。

  • 祁奚请免叔向——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于是祁奚老矣。这个于是就是此时。于是在,是是这时,在这时。他说此时祁奚老矣。应该是这样,因为祁奚是在鲁襄公三年提出退休的。现在是鲁襄公二十一年,退休十八年了。就是五十来岁退休也有七十岁了吧。如果六十岁退休,现在七十八了,所以当时应该是一个老人没问题。

       传车是当时的政府专门为官员安排的马车。因为当时的官员和使者在路上走的时候,官方提供马车。他是安排不同的驿站,就是三十里一个驿站,各驿站备有马匹,备有车。官员可以乘坐这样的驿站的车,或者乘传车。也可叫驲,就是传车,等于说公车,相当于我们的公车。因为他是退休老干部嘛,所以他还有资格坐传车。

       来见宣子,见士匄。《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这是《周颂・烈文》。惠我无疆,无疆是无边,无极。也就是说对我恩惠特大的人,子孙保之是保其子孙。就是对那些功劳很大的人,我们要保其子孙。这是引用《诗经》上的话来对照叔向。

  • 祁奚请免叔向——圣有谟勋,明征定保

       《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这句话见《古文尚书・胤征》。圣有谟勋,谟就是谟,对国家,对君主,有谋略,有功勋的圣者。圣有谟勋,是有谋略,有功勋的圣者。但是这个勋呢,前人写为训,也通。我想理解为功勋也通,就是不改字。前人理解为训,和下文相符 也通。其实我想不改字最好。

       明征定保。这个征是信,定保就是一定保护他。就是明确要保护那些对国家,有功勋有谋略的圣者。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谋而鲜过是说叔向在为国家,计划某件事情的时候,很少有过失。谋略都是正确的。

       所谓惠训不倦是说叔向,在教育平公这方面是孜孜不倦的。因为它一直是晋平公的师傅,原来是少傅。晋平公继承君位以后,它仍然是太傅。也就是他一直做的是,晋平公的老师这个角色。所以有惠训不倦这个评语。

       社稷之固也。祁奚认为,叔向这样的人,是社稷之固。所谓社稷之固,等于说社稷柱石之固,或者说栋梁之材。祁奚认为叔向这样的人是国家稳定,政权稳固的基石。现在,叔向仅仅是受到了一次牵连,我们就囚禁他或者说杀掉他。这是自毁栋梁,这叫弃社稷。不亦惑乎。那么它这个惑,用今天的话,脑子进水了吧,你怎么想的啊。

  • 祁奚请免叔向——不要株连

       下面是祁奚举的历史和例证。鲧殛而禹兴。鲧是禹之父,治水无功而被杀,大禹继承他父亲治水而成功。这句话在强调,不能因父有罪,而害其子。虽然他父亲做的不好,但并不意味着他儿子不能做好。

       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大甲是汤之孙,商汤之孙,商汤之孙大甲继承王位的时候荒淫。他的丞相,算是丞相吧,伊尹把他放逐三年,让他改过。然后又让他回来复辟,恢复王位,伊尹仍然做他的相。在这之后,大甲对伊尹没有怨色。就是虽然你放逐过我,但是你做的是对的。所以我从内心里不怨恨你。祁奚用这个例子来说,作为君主不能因为臣哪得罪过你,就对他有怨色。

       管,蔡为戮,周公右王。我们知道在西周初期,管叔,蔡叔,支持殷人禄父叛乱被杀。周公东征,杀管叔,杀蔡叔。周公右王,右是护是助,周公是帮助成王。这句话是在强调,周公,管叔,蔡叔是亲兄弟。但是也有给王捣蛋者,也有真心辅佐王者,兄弟也不一样。

       所以前面强调的是君臣也不一样,父子也不一样,兄弟也不一样。这句话在强调什么,我们不能因为羊舌虎有罪就判定叔向有罪。历史上的例证都告诉我们,不要株连。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

  • 祁奚请免叔向——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

       这是在劝士匄。你如果做的都是善事,大家都会努力听从你,何必要多杀人呢。多杀人就能让大家听从你吗。做善,为善大家才能听你的,不必要多杀人。所以,祁奚的这一段,我们看起来好像和叔向无关,实际上都是在为叔向说情。

       宣子曰,听了以后有一定的道理,挺高兴的。与之乘,和他同坐一辆车。同坐一辆车是因为,现在到了都城里面了,没有公车可坐了。那时候城里没有公车,所以他和士匄同坐一辆车,去见晋平公。

       以言诸公而免之。实际上是,士匄把祁奚的这番话告诉平公。平公赦免了叔向。不见叔向而归。这是祁奚,知道叔向被赦免之后,他也没有去见叔向。为什么,不愿意被感恩。他认为,我不是为了叔向,我是为了国家,我是出于公心,其中没有私情。

       正因为这一点,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叔向被赦免之后,也没有去见他的救命恩人祁奚,只是去朝见晋平公表示感谢。这个故事到这里应该算差不多了。但是后边《左传》作者总是喜欢,再续奇事轶事趣事。

  • 左传导读——叔向之母妬叔虎之母美而不使

       后边这一段就是,又是一个典型例证。初,叔向之母妬(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叔向之母,是正夫人,叔虎之母指的是小妾。因为叔虎之母长的很漂亮,其实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很年轻。因为什么我们知道很年轻呢,因为叔虎。

       因为在这个时期,叔向的他的兄弟们年龄都不小了。都知道劝谏他的母亲,不要嫉妒。儿子都这么大了,那说明他母亲年龄大了。那么这时候,羊舌虎之母,应该是很年轻的。所以又年轻又漂亮。但是夫人就是不让这个小妾,和丈夫同床。所谓使就是什么,使是侍寝。就不许她侍寝,也就是不许她与丈夫同床。

       其子皆谏其母。他的儿子们都劝她,不要这样嘛。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那么这句话的潜在含义是,深山大泽都是很漂亮的地方。我们今天仍然说有山有水好地方吧。深山,大泽是湖泊,有山有水的就是好地方嘛。

       叔向之母认为,像这样的好地方,往往会生龙蛇。龙代表什么,在这里,龙代表的是凶恶,蛇代表的是狠毒。也就是很美的地方往往生产出,很恶毒的东西。这从你们,《诗经》学的角度说,这是不是,比附,是不是比啊。先拿这个做比喻,然后再说人。

  • 左传导读——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叔虎之母很漂亮,但是漂亮的女人也往往生出,恶毒的儿子。我担心她生出恶毒的儿子,会祸害你们羊舌氏家族。女,敝族也。敝族是衰败之族。女是你们羊舌氏,羊舌氏属于衰败之族。这是从你们自身的角度来看的。

       那么从国家来看呢,国多大宠,大宠就是大族。不仁人闲之,不亦难乎。如果,这衰败的羊舌氏处在大宠,各大宠之间。万一有小人来挑拨离间,你们羊舌氏处境会非常艰难。也就是说,万一生了一个不好的孩子,有可能给你们羊舌氏家族带来潜在的,危害。

       余何爱焉。爱是惜。这句话是说,我不是为了嫉妒不让她同床。而是为了你们羊舌氏家族的未来考虑,才这样做的。这是回答,儿子们的劝谏来说的。既然儿子们都这样说,她也不好再坚持。

       使往视寝。答应了让这个女孩去和丈夫同床。因此而生叔虎。叔虎生下来以后,美而有勇力。既漂亮又勇猛。栾怀子嬖之。我们前面说,士多归之,羊叔虎也是其中之一。嬖是宠爱。故羊舌氏之族及于难,因此叔向被囚禁。实际上就是,由此证明,叔向之母说法是对的。太漂亮的女人会生恶毒的孩子,使家人受难。这验证了此言,稍作休息。

       以上便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九章第第二节晋栾盈出奔楚部分的文字版内容。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的话,点个赞吧,十分感谢!


【左传导读 晁岳佩】040 晋栾盈出奔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