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V4坦克,一个小国振奋国防的产物
匈牙利在一战后面临的情况,和当时德国所面临的情况一样,在重型装备的研发上受到条约限制,以至于本国本身很强工业不能全部发挥出来,这种情况直到30年代后期才改善,匈牙利随即设计了第一款纯国产血统的坦克——V4。

艰难的研发之路
脱胎于奥匈帝国的匈牙利,成立之初实际上毫无坦克相关的经验,受到条约的限制,匈牙利不准研发重炮,不准设计制造坦克、装甲车,也不能购买。
不过这并不能彻底阻挡匈牙利的发展之路,在20年代初,该国曾和德国秘密协商,打算购买14辆LK.II轻型坦克,数量如此稀少,应该是用来探索与坦克有关的事物,例如结构设计、战术战法等。

当时德国本身也是秘密的从事研究,与匈牙利可谓是“难兄难弟”,这笔交易进行得并不顺利,被协约国代表发现了端倪后本想找到并没收这些坦克,不过匈牙利将这些坦克藏得严严实实,此事拿不到“赃物”也只好作罢。
就这样耗到20年代中后期,当时坦克在欧洲地区已经是非常普遍的装备,匈牙利获得允许少量购买装甲武器,在1928年时就获得购买英制装甲武器的许可,在1930年时获得了5辆菲亚特3000B,以此为基础,匈牙利开启了装甲部队和坦克技术的探索。

30年代,意大利不顾条约限制与匈牙利展开多项合作,让后者从中获益颇多,对于此事其他国家实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经济危机中大家都不好过,只要没有把最先进的技术出售,又能活跃经济,何乐而不为?
1938年,匈牙利也终于有了底气,公开表示不再遵守当年的条约,并且当年也恢复了大部分在条约中丢失的领土,现在匈牙利终于可以公开搞自己的坦克研发计划了。
V4轻型坦克
虽然在1938年公开发展坦克,但是有关方面的技术探索在前几年就悄悄地开始了,不过设计本身并不成熟,在V3设计的基础上,匈牙利正式拿出了V4轻型坦克。

V4重点解决了V3悬挂方面的问题,因为变得更具有实际意义。行走装置结构比较特别,采用类似于平衡式的悬挂,不过只有2对,并且主动轮和导引轮也包括在其中;履带中部有2对托带轮,将履带高高的撑起来。坦克主动轮、导引轮有橡胶结构,可以拆除履带改成轮式模式行驶。
坦克动力为一台180马力的汽油机,对于重量仅为9吨的V4而言,单位功率达到20马力/吨,机动性较好,以轮式模式行驶时能达到最大45千米的时速,以履带式行驶时也能达到32千米的最大时速。

坦克主炮配置较高,在旋转炮塔内安装一门37M 40毫米炮,在二战前的轻型坦克中算得上强火力,辅助武器为一挺8毫米口径机枪。
装甲防护也还不错,采用焊接结构的钢装甲,正面最厚处为23毫米,侧面13毫米,尾部9毫米,车体正面主体防护具有一定倾斜角度,起到了倾斜装甲的作用。
坦克重9吨,长度仅为3.64米,宽2.31米,高2.01米,整体尺寸并不大,属于中规中矩的设计。

匈牙利的坦克研发也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注意,当时匈牙利也向国际上提出轻型坦克的招标计划,瑞典携带L-60轻型坦克前来竞标。
在测试中,V4的表现也不算很糟糕,不过L-60轻型坦克表现更好,而且它的空间更大,改装升级会更加容易,V4就此败落,只有一辆原型车问世。

尽管V4落马,但是它仍然是匈牙利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款坦克,本身也算是成功的,只是败给了更加可靠的型号而已,为匈牙利的坦克工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奈何二战接连爆发,匈牙利已经没有时间去继续发展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