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干货 | 性格和岗位匹配 | 职业发展心得分享
人物简介
Alexander Alyakrinskiy(17届翻译与本地化管理)目前在Adobe的全球化部门,任资深项目经理。来MIIS读书前,他曾在外语教学、语言、本地化等领域工作。本期文章,Alexander将探讨个人性格会对职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1. 你提到,个人技能和性格要和本地化行业的特定岗位相匹配。为什么呢?
作为项目经理,我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包括语言专家和本地化工程师。我发现某些特定性格的人更容易在特定岗位上取得成功(比如供应商管理和工程师),特定的性格会有特定的沟通方式。
2. 你能不能举例说说哪些技能和性格适合哪些岗位呢?
我遇到很多项目经理,他们不一定都有很强的语言背景,但是都有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在遇到困难时快速适应,灵活变通,这一点在本地化行业尤其重要。本地化工程师则很不一样。他们似乎更内向一点,软技能没那么强,没那么擅长同时推进多个任务。
我很惊讶的是,很多科技行业里的语言专家也偏内向,更喜欢专注在语言上,跟利益相关方或者项目经理的沟通能力则弱一些。
3. 你是怎么认识自己的技能和性格的?你又是怎么找到符合自己特点的岗位的?
我自己尝试了很久,这个过程也比较曲折。我曾在乙方工作,也做过语言专家。我喜欢解决问题,复杂的项目最能吸引我。从MIIS毕业后,我在Fitbit担任项目经理,意识到自己很享受担起责任、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过程。我很喜欢将人们聚在一起,收集大家的想法、再把想法转化成本地化产品。我每天都面临各种挑战,这需要有良好的判断力,独立做出决策,调动资源完成任务。
4. 关于探索认识自己的性格,你对翻译与本地化管理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就是要多去实习,了解公司的不同岗位、知道对应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此外,要做好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在哪里,在未来才能更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我知道很多学生都抢着申请项目管理的岗位,但真正开始工作了才发现,这个岗位需要与人大量沟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同学没有预料到这点,发现自己应付不了。要明白,项目管理最重要的不是语言或者创造力,而是要有能力整合人员和资源,分析风险,做好预算,更需要的是营销和分析能力。
本文转载自笔译、口译与本地化管理职业顾问贺永中(Winnie Heh)的博客。获取更多职业发展建议,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