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Low-Fi随聊第145期】Road Roller - Sonic Memory 声音记忆SM1简评

2022-11-09 19:34 作者:量产型旗天  | 我要投稿

我从08年开始就在等sm1了!

 

在SM2发售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狗编重新开始了对Sonic Memory名下第二款产品的开发,其代号SM1也正是对应了当年趣听名下的唯一一款入耳式耳塞SM1。当然我其实是光水群但不咋关注的,所以之前样机巡回也没报上。第一次接触到几乎定档版本的SM1也正是在今年年初的成都展上。我可以非常坦诚的说,这个东西确实是我听完全场后最期待的产品。(dt900prox那个时候谈降价完全是后话,鬼知道拜亚代理突然长脑子了)

 

当然一如既往,一开始狗编完全不对外公布sm1的官方售价,也正因此,当时在展会现场的几位也见识到了各路烧友对这款产品售价的一个预期。从“因为能吊打sm2所以会定在1k档”到直接押售价99r追梦等等,不过更多人的预期还是在500-1000这个档位。

果不其然在预售当日狗鞭上架的标定价格为500+,然后又在发售当日来了个腰斩的戏码。

 

 

和之前所有我认为非常值得推荐的产品一样,我这次会把评价放在最前面:

 

SM1目前确实是我个人认为中低价位乃至千元档位内都相当值得入手的产品,产品素质几乎超过了这个价位大部分厂商所愿意给出的水品,调音足够出色且成熟,外加完成度较高的调音配件dlc。无论是对于原先预算不高的入门群体还是说一个有所阅历的爱好者而言。Sm1目前来看我个人认为确实是一个综合表现非常优秀的产品。

 

缺点也很明显,长得太他娘磕碜了,样机寒酸,市售版跟样机一样寒酸。

 

另一个更致命的缺点则是,断货了,甚至断货到11月20号,你还不能排除疫情影响。

 

这也是为啥我选择挑这个时候发,反正现在谁都买不着,我怎么说都没影响。

也免得有人说我是被狗鞭的牛肉干收买了。



回到正题,依然从外观方面开始说。

周身腔体材料依然是采取了七系铝合金,造型上没有像sm1还稍微动了点心思,完全就是一个相当常规的圆柱形或者说子弹型的腔体。


高情商点的说法就是,这种设计从根源上规避掉了Sm2此前存在的背板“岁月定制”或者说外观损耗的问题。而优良的用料比起花哨的外观才是对于一个能够长久陪伴用户而言更加值得信任的保证。究其本质,sm1其单调朴实的视觉质感表露出的是作者对这款产品的期望并不在外观,而是希望消费者能够将重心放在sm1的实际声音表现上,能够更投入地享受借由sm1这款产品带来的听觉体验。

 

低情商点就是,丑,狗编没活了。

 


金属件精度相当出色,无论是前腔部分还是可更换的尾部盖板,接合部分几乎没有任何可感的落差。腔体前端开有一个出气孔,底部蚀刻出了sm1的品牌logo。

 


线材部分则是默认mmcx插针3.5插头带麦的铜镀银线缆。比较值得一提的是sm1的mmcx插针与母座外围增添了一个对应的凹陷结构用于限位,防止在绕耳佩戴时的线材旋转,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接口寿命以及链接稳定性,并且没有影响sm1对常规mmcx线缆的兼容性。不失为对mmcx先天缺陷的一种解决办法。

 

不过就我这条的限位结构而言,这部分的塑料件公差影响还是有些大,闭合上会存在一定干扰,这点就稍显遗憾了。另一方面则是虽然sm1可以兼容其他mmcx线材,但是原配以及官升线则做不到兼容其他mmcx母座的耳机。

 


插针外壳,束线滑块,分线器外壳以及插头线控外壳都和腔体采取了一致的铝合金材质且保持了一致的做工水品。由于本体结构完全一致,左右声道的区分交给线材,所以插针外壳注有左右声道标识,分线器注明了线材材质,插头标明了品牌文字logo。线材弹性适中,自缠绕现象弱,听诊器效应略强,可以通过绕耳解决。

 

最后值得提一嘴的就是配件,标配与sm2保持一致的就是两种耳塞以及备用的滤嘴以及调音阻尼。除此之外则是一只final卖的血贵但实际上值不了几个钱的mmcx专用插拔工具(这玩意的好用程度远超我的想象),一个毛毡收纳包。饭盒从之前体积过于夸张的大变成了更易携带的小饭盒,而且盒扣可以单独取下作一个手机支架。这种搭配还是有道理的,毕竟吃饭刷电子榨菜看,合理吧。

 

但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那个手机纯纯老年人形态,所以这玩意给我我一般是拿来干这个:


另外则是尾部盖板的更换套件,首发是直接送两对,区别在于颜色以及一些材质的更换,更具体的后续会说。除此之外则是sm1兼容sm2的出音嘴延长套件,也就是甜筒。最后则是可更换线缆方面选取的是sm2的同款材质的线材。这一堆统一扔到后面讲。

 

外观总的来说,其实没啥可多讲的,很常规,用料扎实,细节上考虑到长期使用的情形,所以很贴心地多多少少做了一些优化,足够耐用,佩戴足够舒适,配件足够实用,收纳包足够大。

 

 

声音部分,前端依然是采取PAW6000低增益模式,原装线缆及尾部盖板。

 

Sm1的声音取向与sm2有相似之处,由于比较突出的高频表现,声音风格依然较为明亮。但是总体表现上相对更均衡一些。低频量适中且质感和下潜都还算不错,且由于总体动态表现相当出色,所以回弹速度也较为合理。高频延伸以及线条感都较为出色,表现大体自然但能量感稍强,因此也导致了总体偏亮的听感。信息量非常充裕,动态瞬态表现都相当出色,声音密度适中,但声场感则并不宽广。也如我开篇所说,sm1的素质表现几乎远超了大部分厂商所愿意给到这个价位的水品。

 

 

人声方面sm1表现大体优秀,中频存在微量的染色,配合略微贴耳的结像位置使得人声表现是非常讨喜的。齿音把控合理,保留了部分人声应当有的颗粒感。而由于足够优秀的解析能力以及良好的密度,这使得sm1的表现相当精细且立体,对男女声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很难说有所偏颇,不过实际听感由于sm1本身较强的高频表现,可能会显得女声相对更为出众一些。

 

器乐表现也十分出众,或者说延续了原本sm2上就拥有的优秀表现。分离度足够出色,对于演绎绝大部分小编制都没有什么问题,乐器原本的分布以及各自所应当有的质感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唯一能挑一下刺的就是鼓类乐器形体感略微不足,有些发散,还有就是声场感较为一般,没有那么好的“厅堂感”。弦乐类的还原依然非常出色,老烧一点的说法就是“松香味”很足,说人话一点就是虽然高频偏亮极高频略微有些纤细但并不会导致弦乐类的演绎偏涩,泛音控制得相当严格,结合略微带有些音染的中频依然能够在不丢失准确度的前提下,带给人一个很润的听感。而出众的中高频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部分乐器的表现力,足够精细的高频表现和出色的动态则使得小提琴这一类乐器本应有的锐度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除此之外就是目前依然属于赠品的“月蚀”尾部套件,甜筒dlc以及官升线材。

 

虽然我去年说过sm2身上那根铜线素质相当出色,但是就实际表现而言个人觉得与sm1的取向并不搭。对听感的影响基本上是集中在了对高频强度的补正。而前文我也提过我认为sm1的高频能量本身就是略微过强的,而且考虑到这根线对其他耳塞是没有兼容性的,所以个人认为这根官升线不太需要入手,不过留下来自己改个针配给其他塞子倒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除此之外就是甜筒套件,甜筒通过延长出音孔能够一定程度上改进sm2低频缺失的问题,这一点放在sm1身上也是类似的。当然缺陷还是那个缺陷,对佩戴舒适度还是有影响的。Sm1还是一个直插的结构,影响还是有些明显的。

 

最后则是我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尾部面板套件。

通过螺纹与本体接合,阻尼感适中,不难拧下来也不容易掉。狗鞭给目前的三个套件(包括原配)作出了编号。分别是LE1,LE2以及LE3,区别为阻尼材质的选择,银色LE1为出音嘴处的阻尼同款结构,蓝色LE2则是贴了一片疑似是sm1同款的振膜并刚好堵死了这个口子,金色LE3则是贴了一片铝合金网状贴片,而且开口更大。

 

首先是我不太喜欢的LE3,虽然LE3的低频量以及质感有了相当明显的提升,但是同时它导致了高频在密度骤降的前提下变得更亮了。非常明显的拉两头来获得一个相当刺激的听感。

但我确实很不喜欢。

 

另外则是我目前常用的LE2,这个东西其实还挺有意思,某种程度上这算是一个简陋版的“同轴共轭推挽式双动圈”或者说外接了一个“空气驱动型动圈单元”。只是比起运用这项技术的本尊而言不是俩动圈对冲就是了。LE2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频的表现,但是同时提升了低频的质感,量感上微弱增强。这种形态下虽然客观来说低频表现是有些过量的,但是由于高频能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所以这个状态下的sm1对我而言是更为讨喜且耐听的。

 

 

总结其实没什么可多说的,基本该讲的其实打头都讲完了。反正就是那句话,这个塞子确实完全打在了我的好球区,所以我理应给他一个高得没边的主观评价。还是那句话,虽然细分价位会让一大票中不溜的东西显得定位尴尬,但sm1完全不在其中,他完全是一副扮猪吃虎的状态,他的表现导致哪怕扔在当下讨论都较高的千元档耳塞的范畴里来依然能揍趴不少玩意,除了外观。

 

或许在年初展会上我听完后给出这种评价很容易被打脸,毕竟当时鬼晓得狗鞭什么时候能把这东西吐出来,指不定就有更多疯子准备在这个价位开卷。现在看来其实我当时下的判断基本没错,因为今年千元档确实没什么长进,500档附近虽然有所发展,但是普遍都是不一定比sm1强的情况下卖的比sm1贵。

 

谁能料想狗鞭这个老六把这好东西定这么低呢。


这一期也到此为止,有什么想问的想聊的依然欢迎评论私聊或者加群:602700938


【Low-Fi随聊第145期】Road Roller - Sonic Memory 声音记忆SM1简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