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思 | “男妇女主任”和“离婚典礼”
◎宗守云

一般情况下,妇女主任应该由女性担任,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男妇女主任”。比如赵本山主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中,青年农民刘一本在媳妇不肯当妇女主任的情况下,代替媳妇当妇女主任,成了“男妇女主任”。再比如:
(1)今年54岁的李宗升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西关社区前西关街村的妇女主任,是该社区历史上唯一的一名男妇女主任。据村干部介绍,李宗升为人随和,人缘好,责任心又强,又有耐心,群众基础较好,因为没有合适的女性人选,所以他就被推选为男妇女主任。(《衢州晚报》2017年3月8日)
在一般社会认知中,结婚是喜事,需要举行仪式,因而有结婚典礼;离婚是不幸的,离婚双方一般只是在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并不举行离婚典礼。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举行离婚典礼的情形,比如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与姚晨饰演的芒果,就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离婚典礼”。在日本,离婚典礼比较多见:
(2)在日本,大张旗鼓搞“离婚典礼”的人越来越多。“离婚典礼”的价格便宜,大致分为5.5万日元(约合4500元人民币)、10万日元、20万日元。只花5.5万日元,可把会场安排在浅草的“离婚屋”。花10万日元,可在饭店或屋型船举办典礼。花20万日元,能享受与结婚典礼相同的服务。(《都市晨报》2012年8月21日)
这是日本文化的产物。在汉文化语境中,离婚典礼是罕见现象,只在特殊情况下存在。例如:
(3)“你等一下。”王德吾把曹莉莉准备签字的手摁下去。
“干吗啊?你现在就要反悔了?”
“不,我是觉得为了把这个婚离成,光重复这些流程还不够。”
“那你还要怎样?”
“这没有仪式感。”
“离个婚你要什么仪式感?难不成还要给你办个离婚典礼?”
王德吾一巴掌拍上大腿:“你说得不错。这次离婚咱们就办个离婚典礼!把当年参加我们婚礼的那些人再全部请回来。”
“你这是什么意思?”
“这你还不明白?”王德吾盯着曹莉莉,悠悠道,“让当初那些见证过我们爱情的人,再来见证一下我们爱情的破裂。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俩彻底玩完了!”(大头马《离婚恩典》,《中国作家》2020年第10期)
例(3)随着情节的推进,王德吾和曹莉莉最终还是举行了离婚典礼。
“男妇女主任”和“离婚典礼”都是超常搭配现象。妇女主任一般是女性,和“男”搭配,是超常的;“结婚典礼”是一般现象,语言上是常规搭配,“离婚典礼”是特殊现象,语言上是超常搭配。这些超常搭配是由于现实中的特殊状况造成的,是物理世界的特殊状况导致了语言上的超常搭配,类似的情况还有“下蛋的公鸡、白色的乌鸦、方形西瓜”等等。
超常搭配也可能是心理世界的特殊性造成的。在文艺创作中,作家的特殊心理状态往往通过语言的超常搭配反映出来。例如:
(4)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漫长岁月久久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波光,读着迷蒙的烟涛,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的文字,发出雷一样响声的白色的标点。(刘再复《读沧海》)
(5)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4)的“读着浪花,读着波光,读着迷蒙的烟涛,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的文字”是超常搭配,作者把浪花、波光等描写为可以阅读的事物。例(5)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超常搭配,作者把油蛉、蟋蟀描写为可以唱歌弹琴的人。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的特殊心理状态。
跟常规搭配相比,超常搭配显得新颖奇异,容易引起听者和读者的注意,可以满足人的好奇求异心理。而好奇求异,又是新信息获取的主要目的之一,人作为信息的动物,需要不断获取新信息,从而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7期《语言哲思》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