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印象史

记得刚开始用微信,同学说他只知道飞信,没听过微信,我豪迈地吹了个牛逼:“这是未来的聊天工具,你就瞧好了吧。”
微信随智能手机诞生。这是一款简洁的交流工具,脱出于臃肿的QQ,旨在接纳多元的用户群体。在便捷沟通的基础上,逐步加入其他生活功能。微信推出之初,主打语音消息。这个功能并不新奇,重要的是以其为核心的产品理念。
微信能从同类产品中脱出,原因也很简单,腾讯在背后的发力。比微信更早的米聊,小米引以为豪的产品,早早认输,体量悬殊过大,根本打不过。随后还有其他的竞争者,如网易,阿里巴巴,即使是体量相当的阿里巴巴,也败下阵来,这就是腾讯对社交应用的垄断力。
刚开始用微信,没几个人,微信还贴心地提供QQ消息接收,QQ邮箱功能,作为用户引流。当时无聊,每天打开微信就为看看QQ消息和邮箱,再看看微信有没有更新,有没有新功能。朋友圈的上线,在更久之后。人们试着发照片,单纯的文字,很快朋友圈火爆,成为社交场所。之后微信强推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很多人玩,依稀记得有飞机大战什么。
公众号的推出使得微信从一款沟通产品,升至国民级应用,甚至可以说是时代的标志物。个人,企业,甚至是政府事务,都依托公众号进行。信息透明似乎伴随着公众号的产生而前进了一大步。在这之前,我对政府事务处理的印象还停留在IE,FLASH阶段。
微信慢慢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在智能手机流行前,软件产品被拘束在象牙塔里,概念世界,封闭。智能手机推广,需要一款朴实的软件,重塑个体间的沟通。微信做到了,满足了需求,又有强大的资本支持,可以战胜同类产品。
功能简洁,是微信的优点。但随着这个产品社会意义的增加,它也变得如曾经的QQ,臃肿不堪。
我对发现页乱七八糟的栏目感到难忍的厌烦,将能关闭的全部关掉,只剩一个朋友圈。截至到目前,我们可以看看发现页中的栏目究竟有多少:朋友圈,视频号,扫一扫,摇一摇,看一看,搜一搜,附近的直播和人,购物,游戏,小程序。如果你也忍受不了杂乱的内容推送,请去通用-发现页管理中将它们关闭。
浑杂的产品功能,只会让人对产品的好感度直线下降。这是产品迈入死亡的前兆,定位迷失,急于跟随时代热点,加入各种组件。尤其是近两年抖音快手新电商的崛起,更让微信阵脚混乱。已经沦为保守者的微信,在市场面前,亦步亦趋,依靠庞大的用户基数作支撑。
微信的下一步是缓缓死亡,如自然界的新陈代谢。或许现在说微信之死还有些远。在智能手机时代,恐怕无人可以撼动其地位,但下一个科技风口总会出现,微信会与时代一齐落幕。它是时代的缩影,也会尘封在时代里。
微信的开机画面,少年凝视深邃的地球,渺小孤独。这个少年,也是微信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