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鳄亚目/Thalattosuchia】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
参考资料:
1)Wikipedia
2)New remains of Machimosaurus hugii von Meyer, 1837(Crocodilia, Thalattosuchia) from the Kimmeridgian of Germany
3)Big-headed marine crocodyliforms and why we must be cautious when usingextant species as body length proxies for long-extinct relatives
物种学名/Species_Scientific_Name: 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
··物种分类/Species_Classification: 海鳄亚目/Thalattosuchia-远蜥鳄超科/Teleosauroidea-好斗蜥鳄科/Machimosauridae-好斗蜥鳄族/Machimosaurini
··化石产地/Fossil_Origin: 欧洲-英格兰、法国、德国、葡萄牙、瑞士、奥地利/Europe-England、France、Germany、Portugal、Switzerland、Austria 非洲-突尼斯/Africa-Tunisia
··化石时代/Fossil_Period: 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启莫里阶~白垩纪(早期)-豪特里维阶(154~130 Ma)/Mesozoic-Jurassic(Late)-Kimmeridgian~Cretaceous(Early)-Hauterivian(154~130 Ma)
··化石身长/Fossil_Length: 7.2 m
··属名命名年份/Genus_Nameing_Year: 1837
··种名命名年份/Species_Nameing_Year: 1837(Machimosaurus hugii)、1879(Machimosaurus mosae)、1938(Machimosaurus nowackianus)、2014(Machimosaurus buffetauti)、2016(Machimosaurus rex)
··物种正模标本编号/Species_Model_Number: SMNS 91415(好斗蜥鳄属·赫氏种/Machimosaurus hugii)
··物种介绍/Species_Introduction:
好斗蜥鳄的模式物种为Machimosaurus hugii, 在瑞士发现. 而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的其他化石已在英格兰、法国、德国、葡萄牙、瑞士和突尼斯发现. Machimosaurus是整个侏罗纪时代体型最大的鳄形超目/Crocodylomorpha物种
发现与种
在1837年,克莉斯汀·艾瑞克·赫尔曼·汪迈尔/Christian Erich Hermann von Meyer将一些发现于瑞士、奥地利的分散牙齿,命名为好斗蜥鳄属·赫氏种/Machimosaurus hugii. 在1838年汪迈尔发现拼法上的错误, 将属名改为Machimosaurus。这些牙齿呈圆椎状、齿端钝、有许多垂直脊, 可轻易与远蜥鳄科/Teleosauridae其他物种辨别出来。
好斗蜥鳄属·赫氏种/Machimosaurus hugii的化石发现于法国、英格兰、葡萄牙、瑞士、奥地利. Machimosaurus ferox、Machimosaurus recurvirostris、Machimosaurus interruptus都被认为是好斗蜥鳄属·赫氏种/Machimosaurus hugii的次异名.
在1967年,Krebs提出好斗蜥鳄属·摩氏种/Machimosaurus mosae是好斗蜥鳄属·赫氏种/Machimosaurus hugii的次异名. 后来在法国的一个地层(属于启莫里阶晚期)发现一个几乎完整化石,证实两者为不同种. 理查·欧文(Richard Owen)曾将一些头骨与骨骼化石归类于上龙属的一种, 即"Pliosaurus trochanterius", 可能属于好斗蜥鳄属·摩氏种/Machimosaurus mosae.
Machimosaurus bathonicus与Machimosaurus rigauxi的化石发现于法国,年代为巴统阶. 但这两个种的体型纤细,也缺乏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的较钝的牙齿特征.
一个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下颌前段化石,年代属于牛津阶或启莫里阶, 过去被归类于扁鼻强龙/"Simolestes nowackianus"的一种, 现在被认为是种大型的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物种.
2016年,《白垩纪研究》杂志描述了在突尼斯发现的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的一个新种. 它被命名为好斗蜥鳄属·帝王种/Machimosaurus rex,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海鳄亚目/Thalattosuchia物种,基于部分骨骼, 其身长估计为7.5 m(31.5 ft)(头骨长度155 cm(61 in)). 好斗蜥鳄属·帝王种/Machimosaurus rex也是目前出现最晚的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物种,来自白垩纪早期的豪特里维阶. 然而,最近的估计将好斗蜥鳄属·赫氏种/Machimosaurus hugii和好斗蜥鳄属·帝王种/Machimosaurus rex一起长约6.9–7.15 m(22.6–23.5 ft). 好斗蜥鳄属·帝王种/Machimosaurus rex的发现表明,海鳄亚目/Thalattosuchia在侏罗纪末期的提通阶灭绝事件中幸免于难,但在白垩纪早期就没有保留其家族中物种的多样性. 对标本的进一步检查显示,由于好斗蜥鳄属·帝王种/Machimosaurus rex的牙齿粗大,相对较短且圆润,很可能是一个食性广泛的掠食者.
古生物学
生态位
在下萨克森州的奥克河流域,发现两种远蜥鳄科/Teleosauridae化石, 分别为狭蜥鳄属/Steneosaurus和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以及新鳄类/Neosuchia的棱角鳞鳄属/Goniopholis与兽鳄属/Theriosuchus,属于启莫里阶. 法国西部的一个提通阶地层, 也同时发现狭蜥鳄属/Steneosaurus和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的化石.
食性
在瑞士的一个启莫里阶地层,一个来自于鲸似龙属/Cetiosauriscus的股骨被发现有齿痕,与当地发现的好斗蜥鳄属·赫氏种/Machimosaurus hugii相符合. 这显示好斗蜥鳄可能在岸边伏击这只鲸似龙属/Cetiosauriscus, 其猎食行为类似现代鳄类那样,或以这只鲸龙的尸体为食(食腐). 在瑞士北部的索洛图恩石灰岩(年代为启莫里阶), 发现一个有齿痕的龟鳖化石, 以及一颗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的断裂牙齿. 另外,在德国的一个侏罗纪晚期地层, 也发现一个具齿痕的龟鳖化石, 与当地的一个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牙齿相符.
科学家分析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的头骨的形态功能,显示它们极可能以龟鳖目/Testudines物种为食. 科学家并研究它们的牙齿,认为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的猎食方式是抓住、压碎具硬壳的动物.
移动方式
根据脊椎的关节突接合处,科学家认为好斗蜥鳄属/Machimosaurus生存于开放的海域,以尾巴左右挥摆前进,以四肢控制方式、保持平衡. 从相关肌肉的附着点大, 显示控制头部下摆的肌肉发展良好, 可协助它们潜入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