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全最细的CODM对比原作的细节勘误以及原型和相关内容介绍(NMW冲锋枪篇)(1)
我复活辣。这次鼓捣冲锋枪嗷。
一开始还以为冲锋枪不算难搞,但是后来发现这也全是重量级,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不得不分开来说。而且也是提前说一下,这一篇里面除了最后会介绍枪械原型,对比中间还会穿插很多科普(主要是怕没人看到后面)🙏
唠b嗑嗷:此次的对比仅针对两个游戏的武器动作和建模,不对其他方面做任何评价,也不存在踩一捧一,任何我发现的问题全部明确指出。虽然肯定有一些吹毛求疵的乘粪,但是也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说什么“手机和电脑比”“CODM够好了,没必要做细节”的我一律不待见嗷。✋👴
韩信带净化嗷,不做视频是因为低技术力和保留细节,以后看到这句,不要说话。👌🏿
这次钱队的B6造型回来了嗷。
CODM素材依旧在90FOV下录制。😄
前5篇:
CV14773579(轻/通用机枪)
CV14566939(霰弹枪)
CV14280249(狙击步枪/弩|M79)
CV14062613(射手步枪以及补发的剑鱼)
CV13786152(手枪)
此外就是之前有人吐槽说我这个图太小了,因为我是为了让图不占篇幅所以特意做成了一长条横的,想着是把图点开看的话也能看清,但却没想到大多数看专栏的人,他们都不点开图来看的,所以我也征求了一下意见,最后是改成这种类似四格漫画的对比格式。👌🏿
彳亍,开整嗷。
腾讯天美,嗷,我想好好玩我的CODM,并且我也希望你和你的那帮动作设计好好整,嗷,有啥做不好的啊,这么糊弄我呀。嗷,我寻思你跟我开玩笑呢,嗷,你别真给我整急喽,现在我玩sd和新赛季是大事。嗷,天美啊你要真想和我,嗷,稀里糊涂的,你别逼我真给你bug都拽出来,你丢磕碜。嗷,记住我说那句话嗷,咱们远日无怨近日无仇(雾),嗷,你别老糊弄我。👊🐯
(ps:图片有经过后期处理)
1.QQ9/SMG5
没记错的话是第一把呗搬进CODM的COD16枪械。这么长时间了一直都是冲锋枪万金油的地位,动作制作上中规中矩,本来MP5刚搬进来我觉得这个动作稍微有点bug,以后搬来的枪应该会做得更好,但是最后发现我还是太高看天美了(笑)。
但是如果抛开这些细节之类的不谈,我对于HKMP5这把枪,无论是现实还是游戏中的评价就是:GOAT(Greatest Of All Time)👌🏿
此外CODM中的这个蓝图依旧也不是原厂,而是阉割版的史诗蓝图“胶带缠身(STRAPPED)”,由干员查莉自改而成。
作为史诗蓝图其自带4个配件:
FSS轻型枪管(FSS Light)
弗基泰克折叠枪托(FORGE TAC Collapsible)(其实按照图示应该是伸缩枪托,而且collapsible的原型collapse也并没有伸缩的意思✋)
游侠前握把(Ranger Foregrip)
灵巧快手(Sleight of Hand)
(对应弹匣上的自制快拔套环,COD16中MP5没有快速弹匣)
下图是COD16中此蓝图的未阉割版本:👇

感觉这个手枪握把上缠的绷带或许也可以算是一个特殊造型的握把皮,算个配件然后就是传奇蓝图了(bushi)
多提一嘴:
COD16的MP5原护木是SureFire的手电整合一体宽版塑料护木,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专用导轨护木和配套枪灯,整合在护木再辅以鼠尾开关是一个最方便有效的方式,这也成为了MP5的经典造型之一。(当然COD16里这个灯用不了)



此外这个枪托收起来的操作(不过这个配件确实是换了一整个枪托)虽然我不太感冒,现在也基本很少用(但不是说它没有用),这在以前也是一个流行的使用方式。👇

枪带绷直来控制后座。👌🏿
CODM里的MP5-TRAPPED则是拿掉左侧的枪带,将FSS轻型枪管和弗基泰克折叠(伸缩)枪托作为原件,去除游侠前握把和快手的成果。
下面是对比了。👇
插一句,本次CODM更新出了枪口烟雾,这很好,枪械射击质感是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虽然音效还是很烂),我测试时也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CODM的枪口烟雾它是快速均匀散开的,就像是那种涟漪,它没有一个逐渐飘散开的质感,全自动看不太出来但是单发间隔射击尤为明显。 当然这个我也不强求,只是建议,能做的话最好做出来,不想做那我也无所谓了。 至于枪口余烟,大概是一定得全自动不间断打空一个弹匣才会有,但是余烟的质感倒是挺不错的,整挺好。👌🏿
关于枪口烟雾我就说这些,不纳入对比,因为就目前这个状态和COD16那还是差得远,没法比的。🤚
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

不过这个机瞄嗷,游戏里明显是为了清晰视野而妥协了。现实中的MP5大抵是有两种旋转管的后照门样式:👇


通过旋转这个斜的开孔管来调节觇孔大小,孔越小就表示越远的距离标记。而且现实中这个旋转管也是要比游戏里高得多。
COD16中10mmAuto弹药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展示:
别问我为啥不带上CODM,那边在后座表现上压根就没有半点区别 👎

但是图里的弹壳大小差异不大(10mmAuto弹壳长25mm,9mmPara弹壳长19mm,大小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但是上下图里的弹壳我愣是没看出来啥区别)而且后坐力表现也没有相差特别多,再加上游戏里MP5的10mm弹药相比于原厂9mm弹药,伤害表现提升并没有特别明显(注意:这里只是一个辅助推断,一般情况下不要直接用游戏中的性能数据去套现实中的表现,很蠢✋),我觉得这个弹药不太像是10mmAuto,而更像是.40 S&W(10mmAuto缩短弹壳的低速版本)
yysy我也不爱说那么多初速,动能啥的,因为太麻烦和琐碎,而且比较抽象,我直接上个对比图,简单粗暴,大家都看得懂。

10mmAuto弹由前马润杰夫·库柏研发,因为他觉得1911打.45ACP那个弹道太tm尿了👎,于是研发了一款.40 Super弹,后被瑞典诺玛公司设计为一种中口径规格子弹,其弹壳比.45 ACP更长,弹头更轻,初速更高,弹道表现更好还不占弹匣地方,且停止作用也远大于9×19mmPara。最早使用该口径子弹的手枪是Bren Ten(多纳斯·迪克斯公司生产的10mm口径仿CZ-75,但大概是10mmAuto这玩意后坐力和威力太哈人给人劝退了就没多少人买,后来公司1986年破产了)和Colt Delta Elite(三角精英,柯尔特1987年研制的10mm口径M1911A1)。改良过的10mmAuto于1983年生产,本来因为太哈人销量不高但是后来因为1986年迈阿密枪战(FBI出8人,2死5大残才换掉了对面俩兵痞子,具体自己查)给FBI惹急眼了于是就买来试了一批,算续了波命。因为其由诺玛公司生产而且最初在Bren Ten使用,故又称10mm Norma和10mm Bren Ten。停止作用和动能都非常恐怖,兄弟。😨
10mmAuto目前普遍作为自卫使用(试想被这玩意近距离闷上一发🥶)例如春田(Springfield/斯普林菲尔德)新出的一款XD-M “精英”3.8" OSP紧凑型自卫手枪就采用了10mmAuto。而且10mmAuto也是美国猎杀白尾鹿的合法手枪弹。
因为10mmAuto弹威力过大且后座过于暴烈,用过的人都直呼蚌埠住了,差不多行了😅,于是S&W/史密斯威森就推出了10mmAuto缩短弹壳的弟弟版.40S&W。👌🏿
回到MP5,1991年HK(Helkler&Koch)应FBI加强冲锋枪威力力的需求(1986迈阿密枪战PTSD,换掉了.38SP+P和左轮,还有9×19mm帕弹),在MP5A4/A5基础上研发了MP5/10,其火控是S-E-2/3-F,当然枪托也有A2固定塑料托和A3伸缩托两种。采用了强化的枪身和拉机柄。由于弹壳的形状是长圆柱形锥度小,所以使用直塑料弹匣。此外在机匣左侧还增加了空挂释放杆,其进阶改型是海军型MP5/10 N。
MP5/40就是.40S&W版本的MP5/10。
目前这两款都已停产,但是依旧享受HK公司的售后服务。👌🏿
黑坑,我爱你,你让我陷入疯狂!🥰

此外,注意MP5/10和MP5/40的一个细节:弹匣并非使用贯穿式横向弹匣卡榫固定,而是只使用拨片在后面卡住。
好了,扯远了有点。
非空仓换弹手动挂机以及复位动作对比:

此外,我觉得这个非空仓换弹也要手动挂机实在是没必要,虽然MP5的滚柱闭锁(后面会具体细说)强调枪机一定要复进到位,但是这膛内有弹,已经是复进到位且待击。游戏里这样做不仅浪费一发膛内待击的子弹还要手动挂上再重新复位一遍,属于是非常的前功尽弃,十分的付诸东流了。虽然据说MP5在枪机在待击位时比较难插稳弹匣但是感觉也不至于。🤔
战术换弹匣动作对比:

空仓换弹起手拉拉机柄挂机和HK Slap对比:

手势是COD16拍下拉机柄后的手势,天美偷懒就直接全程都用这个了)
穿模大赏:👎

空仓换弹匣卸下,抛出,插入动作对比:

COD16中MP5快手空仓换弹动作展示:

2.QXR(MP7)
命运多舛的屑枪。
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

但是无论COD16还是CODM都有一个大bug,就是它们的弹壳都是抛的tm9×19mm帕拉贝鲁姆弹壳,而不是MP7专用4.6×30mm的弹壳,而且这个抛壳方向也是错的😇

抛壳方向也是错的,MP7抛壳具体啥样的看图。

另外,一定要注意看MP7的快慢机样式以及空仓挂机解脱杆,这些细节我下面也会带着说一说。
非空仓战术换弹匣动作对比:

空仓换弹动作对比:

COD16快手空仓换弹展示:

然后说到这个MP7啊,说实话COD16里这个MP7大体一看没啥,但是仔细一看和现实中的HK MP7设计上真的差远了。
我就直接拿手边的CODM这个图举例吧。

首先就是这个快慢机。我们从图里可以看见快慢机是拨片朝前的,而不是像现实中的MP7,拨片是朝后方的,那这就导致右手大拇指很难触碰到操作上非常不方便,这就像是,英语卷纸的完形填空,正文在正面但选项在反面,纯纯反人类设计,差评。此外,可以看见快慢机的指示字样,上面是SEMI(半自动),下面是AUTO(全自动),那请问宁的SAFE在哪?🤗手指当保险是吧🥶然后右侧扳机护圈前面是空挂释放杆,这倒没啥,但是宁想想,现实中的HK MP7可是双边操作系统,是ambi的,人家两边都有快慢机和空挂释放杆的啊,宁这耍小聪明重新设计了一个什么东西啊?😢
然后COD16这是一个双面的弹匣释放钮,很明显是直接按压式的,这个和现实中的也不同,不过这个问题不大。下面是现实中的MP7弹匣释放钮。👇


总的来说这MP7改得我血压有点高,这属于是退化了。(别跟我扯版权,这MP7机匣上改的东西已经够多了)
3.Fennec
COD16著名投石机,CODM著名闸总枪。
此外COD16里也是没有双持的,但是CODM有,估计是学COD6来的(众所周知COD6那个MP啊,真的一言难尽)😇
Fennec这枪真就可谓是Iw军工的最大败笔,设计得一塌糊涂,槽点一堆,后面我会提到。
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

非空仓换弹动作对比:

空仓换弹匣动作对比:

话这枪操作系统的的设计师可能是个左撇子,因为这样正常来讲一体贯穿的弹匣卡榫,正常按钮会在右侧,右撇子就会很难操作,于是就在下机匣左侧做了一个杠杆式的后延弹匣卡榫按钮,这样按的时候因为杠杆作用卡榫就会被往外压。这就类似现在近期新式AR下机匣的Ambi操作系统,两侧都有空挂释放杆以及弹匣卡榫,而Ambi操作AR的左侧弹匣卡榫就是一个杠杆结构,按下时带动里面的半截杠杆起来向外推弹匣卡榫延长杆,但是正常使用右侧的弹匣卡榫按钮时,这个左侧的杠杆按钮则不起作用👌🏿

特色磕到弹匣和拉拉机柄上膛动作对比:

COD16快手空仓换弹动作展示:

我好好骂两句这个寄吧Fennec,先来看它拉机柄 吧。放大:👇

上图已经很明显了,下机匣的长度是完全不够把这个拉机柄拉到底的,就这一条就可以直接判Fennec死刑了,它压根就没有给枪机留活动空间,哪怕是把原型Kriss Vector的配重块拿掉,它的枪机运动行程也起码是弹匣宽度的两倍。更何况人家Vector的复进簧还是tm竖着的。假设把配重块拿掉,那就没有了一个转移力方向的介质。不过那块配重块确实是又重又占地方。如果让我改进Vector我会把那个配重块换成两根连杆,通过转轴和枪机尾相连,连杆另一端是一个弹簧座,同样用转轴和两根连杆连接。枪机后座,连杆碰到机匣后壁,被迫使改变方向,向下压缩竖着的复进簧,抛壳完成后复进簧回弹,通过连杆再使水平方向的枪机复位,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弯得更厉害的FN FAL的枪机传动结构,当然我说的很抽象,想象力强的的大脑里建个模,想象力不行的,那就不行吧。😇
但是即使是我上面说的这样,也依旧要预留出枪机长度两倍以上的机匣长度保证后座和复进空间充足,宁这Fennec整个下机匣都没有一个弹匣的两倍宽度,更别说枪机的两倍了,什么德性🥶。
Fennec那个空挂洗现实中相差很大,但不是说不合理。

弗基泰克,我对你很失望,给你*来①拳👊😡

Vector冲锋枪的枪机结构简图和后坐力传导流程:

这个是一种铰接式机械结构的延迟后座式枪机,在枪机后方有一块用以转移后座力和延迟枪机后座的平衡配重块(Counter-balancing mass)。另外Vector的总体布局也是很特殊,枪管轴线非常低,比枪托轴线还低,枪口上跳产生的力矩非常小,说白了这一切布局啊结构设计啥的都是为了抑制枪口上跳,但是也有缺点,还很多,主要就是这个抑制枪口上跳属于是有点过头了,首先射击时那个配重块上下咣当,再加上差不多1200RPM的射速,全自动射击稳定性极差,半自动射击精度也一般般,然后这枪还nm死沉,重心全都在前面,一开枪那个配重块扽两下子都能给人手震麻了。🥶总的来说虽然那个枪是压住了,但是它也仅仅是把枪压住了,剩下的则全tm是副作用。啥也不是,就会底下那个,穷bb。👎另外Vector这玩意结构很复杂,很贵,可靠性还差,不耐草,总结4个大字:得不偿失。👐
所以它也就电影和游戏里比较nb了,现实中性价比并不高。

科普环节:
1.HK MP5
HK,Hekler&Koch/黑坑。即德国赫克勒·科赫枪械公司,目前世界上最nb的枪械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奥伯恩多夫。起源是1945年身无分文的艾斯蒙德·赫克勒回到故乡奥伯恩多夫,即毛瑟兵工厂所在地。在此结识特奥多尔·科赫和亚历克斯·塞德尔。1949年12月28日注册了赫克勒·科赫责任有限公司。1950年他们以造缝纫机零件开始业务,1952年建起厂房,初具规模。1955年买下伯尔工厂。1956年西德政府为了重建武装力量开始向比利时,瑞士,西班牙购买步枪。HK公司参与改进西班牙CTEME步枪的弹药并于1957年试射成功,借此机会HK开始制造枪械,1958年5月,改进型的CTEME步枪被命名为G3,HK就是从这里开始一步步做大的。
MP5是咋来的:👇
1954年原西德制定了新的军备计划,并开展了与制式步枪不同的制式冲锋枪试验,以此为促进国产冲锋枪的研制开发。德国国内各大枪械公司参加了这次试验,而一些国外的进口枪也参与其中。
同年为参加这次试验HK公司的设计师蒂洛·黙勒(Tilo MÖler),曼佛雷德·格林(Manfred Guhring),乔治·塞德尔(Georg Seidl)和赫尔穆特·巴尔乌特(Helmut Baureuter)开始了名为“64号工程”的设计工作,这项设计的成品是使G3步枪小型化的冲锋枪,命名为MP·HK54冲锋枪。该枪发射9×19 mm手枪弹,准星与初期的CETME步枪相似,呈圆锥形,照门则与后期的CETME步枪相似,为翻转式。
但是60年代HK害搁那鼓捣G3呢压根就妹鸟HK54,于是1954年就立项的HK54在11年后才被公开。

次年秋,西德国境警备队将其改名为MP5(Maschine Pistole 5)。
我上面也有简单说过MP5是和G3一样的一种滚柱闭锁,滚柱延迟开锁的半自由枪机的结构,具体咋回事呢,其实也不太难。它是在枪机完全复位前,枪机里面有一块闭锁楔铁,它在枪机里面顶到最最前面,它的俩斜面给俩滚柱向外挤到枪管节套的闭锁槽里,然后就闭锁了。击发后燃气反吹,弹壳推动机头后退,这时候内俩滚柱没东西挤着了就字由了,脱离卡槽,这就是延迟开锁了。然后枪机的两部分就一起后坐直到抛壳,完后再复进,重复这一流程。得益于这个特殊的结构,MP5的射击精度相当高而且后坐力十分柔和,当然价格也要略高一些,不过一分钱一分货,这道理没人不懂。
此外由于这个结构比较特殊,所以在上膛时要让枪机快速复位,否则那个滚柱妹挤开,妹卡槽里,就妹闭锁上,自然也就射不出去,毕竟你都没到最里面,没酝酿好,对吧。😢所以说那个经典的HK Slap就是把拉机柄在后面那个卡槽卡上然后借助向下拍一下那一个寸劲,啪的一下,啊,就好啦。👌🏿其实别的上膛方式也不是不行,但就是就枪机复进闭锁的成功率而言,HK Slap这个是最可靠的一种。不过缺点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劲使大了比较伤拉机柄(

至于MP5后来是咋成为反恐的象征的,主要还是因为炒作。1972年9月5号的慕尼黑事件,西德警方在全力营救后获得了11名人质全部死亡,己方一死多伤的战果,但是最后锅却是甩到了当时主要装备的瓦尔特MPL/MPK冲锋枪身上,理由是“精度不足,无法有效打击躲在人质后的T。”但后来证实任务失败和MPL/MPK没什么关系。 而1977年10月17号,GSG9使用MP5在摩加迪加反劫机事件中行动成功,虽然后来考证功劳并非全归MP5,但是既然有了成功案例,炒作自然也是必不可少,再加上MP5自身素质也过硬,也就逐渐出圈了,成为世界警察以及反恐的通用装备。
MP5的衍生型号非常庞杂,简单捋一捋吧。👇
MP5A1:HK公司对MP5原枪型瞄具进行改进,将翻转式照门改为可在25~100m之间调整的回转环式照门且前面单一根的准星改为带护圈的样式,也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带鳍状物的枪管改为光滑的样式且增加了三片式卡笋以方便*****口附件。
MP5A2/A3:1970年HK改良了MP5的枪管安装方式,采用浮置枪管进一步提升精度。而MP5A2和A3的区别则是A2采用塑料固定枪托而A3是金属伸缩枪托。

ps:1977年HK将MP5的弹匣掰弯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MP5,都是被调教掰弯过的😢
你看看现在哪还有直匣啊,这都是HK的弯匣,你嫌贵我还嫌贵呢。🤗
(CODM你别搁那装没事人,说的就是你。但是考虑到有史料可查,这回不骂你了。)✋
MP5A4/A5:20世纪80年代,突击步枪开始流行3发点射的功能,于是1985年HK公司也推出了有3发点射功能的MP5新改型也就是MP5A4(固定枪托)和MP5A5(可伸缩式枪托)。与MP5A2和A3相比,MP5A4/A5主要的改进是S-E-3-F火控系统的下机匣模组以及塑料制的宽护木。MP5A4和A5的区别与A2和A3一样,分塑料固定式枪托和金属伸缩枪托。
不过后来HK又推出了2发点射,于是A2和A3又增添了半自动和两发点射的版本,A4和A5则是增添了单发,两发点射和全自动的版本……总之就是非常的杂。

MP5/10,MP5/40:👴上面讲过了,如果宁看到这就忘了的话,那宁也是个(),那就给👴划上去重新看一遍记牢点👊
MP5SD:这是更是重量级。🤗
主要也是为反恐而生。MP5SD的消音结构是枪管上有30个3mm的孔,枪管外套有一个分两个膨胀室的消声筒,射击时一部分火药燃气进入后室,分散燃气压力来降低弹速,前室则改变燃气排出方向,降低侧向排出气流的声响,并使弹头以亚音速飞离枪口,这样枪口的音爆和弹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声响都会降低。不过早期的MP5SD的一体消音枪管,虽然又黑又粗又长,但是它不带套,就导致射完很多发之后高温的燃气在消声器内扩散导致整个管子都很烫。这好吗?这不好。于是1977年出现了改良型的MP5SD,在消声器后半部包上橡皮套解决了问题。
MP5SD的型号也还是比较好区分,MP5SD1,2,3是在MP5A1,A2,A3的基础上改装,分别是无枪托,塑料固定枪托,金属伸缩枪托。在1985年MP5A4,A5推出后,MP5SD也随之更新,推出添加三发点射模式的MP5SD4,5,6,这仨区别和之前那仨一样。

MP5K:这是更是轻量级🤗。
20世纪70年代是都市游击战的疯狂年代,T袭击VIP多采用火力猛烈的冲锋枪和突击步枪。而保护要人的警卫感到需要同样火力猛烈的全自动武器,但是作为出入公众场面的人物,还要稍微收敛一点,保持低调,别一边走一边裤裆那还出露一截枪管子搁那逛荡,那多犯不上啊。于是这就需要你不仅CCW(Carrying Concealed Weapon)(bushi),能拔枪就射,火力还要够猛,能泼水,之后精度那也得说得过去,别跟隔壁某“电话亭机枪”一样吹风机本机(。然后1976年HK公司就推出了MP5K(K:Kurz)。MP5K缩短枪管,截短机匣,拆除枪托来省地方,下方安装了一个固定垂直握把以提高操控性。
而这里又不得不说一说MP5滚柱延迟开锁结构的优点了,将一把全尺寸枪械小型化,有时就会需要缩短枪机。但是这也会导致枪机过轻,射速极快,(典型例子:字由枪机的微冲,例如Mini UZI,Micro UZI,以及各种缩短导气管,或使用短枪机或者轻枪机的短突,例如M16K,AKS74U)于是就又要加强复进簧,安装缓冲器之类的来抑制高射速,同时减缓后坐力。但是MP5它是滚柱延迟开锁的半自由枪机,这就减缓了枪机后座,自然也不需要各种抑制射速和后座之类的手段。所以虽然零件多,但是却做到了极强的通用和适配,再加上之前说的这种枪机本来精度就很高,所以即使MP5K缩短枪管,降低初速,精度依旧达标。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手艺。

MP5KA1:为了便携且减少勾挂,直接砍了原有的护圈准星和后方的转管子照门,只留了前面一小片准星做简易瞄准,说白了剃个平头。👌🏿
MP5KA4:S-E-3-F版本的MP5K。
MP5KA1:S-E-3-F版本的MP5KA1。
此外还有个公文包版本的,外置扳机在提手上,用连杆连接装在包壳里的本体的扳机。不多说了。
MP5SF:就是只有单发的MP5,可以理解成现在的SP5。

MP5K-PDW:1989年提出了个人防卫武器/PDW(Personal Defence Weapon)的概念,比利时FN公司率先开发了5.7mm的P90,而英国也开发了类似设计概念Buschman冲锋枪。1991年HK公司以MP5K为基础推出了MP5K-PDW,也想分杯羹。
和MP5K区别是**************,并稍延长枪管且3个凸笋方便***口附件。

MP5N/MP5SDN(N:Navy):MP5N就是在MP5A2/A3基础上发展来的美国海军限定版本,主要区别是表面做了防海水腐蚀的处理,枪口可选专用消焰器或者KAC消音器。MP5SDN那应该就是一个表面涂层优化了。
MP5J:霓虹自卫队限定,使用老款S-E-F版本下机匣,但是却又多一个三发点射功能,可以大致理解为使用老款下机匣的MP5A4/A5。
MP5F:法国机动警察限定。和原型MP5系列一样,分A3/A5式下机匣(火控系统)版本,而其枪口也是采用专用的消焰器,宽塑料护木也是特制,上面带有较粗的防滑纹路。枪托底部也是加装了厚橡胶托垫。

HK94:1980年HK为应付美国法律制造的16.54英寸(420mm)枪管的半自动限定MP5。在美国,根据法律,可抵肩射击的武器枪管不得短于16英寸,否则就要做SBR(Short Barrel Rifle,短管步枪)登记手续,200刀警告。
不过HK94因为它外观上除了下机匣只有单发,它仅仅就是MP5延长了枪管,所以它经常出现在各种电影里。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剧组搞不到正经MP5,但是又要用真枪加空包弹拍摄来保证质感,于是就使用HK94锯短枪管,然后下机匣涂上红色HK快慢机方块伪假装有全自动,以此来冒充MP5。当然区分方法也简单,就是看枪口。如果你看见哪个电影里的MP5枪管前端没有MP5标配的那三个突笋,是秃的,那它十有八九就是HK94冒充的。没用的知识是不是又增加了,23333。😇
配件:
我上面也是有顺带着讲过一些了,这里放一张总览图,是我网上能找到最清晰的一张然后自己又稍加处理的。

2.HK MP7
MP7这个枪实际上设计之初它不叫MP7,MP7只是HK PDW(Personal Defence Weapon,个人防卫武器)这个项目的最终成品的正式名称。
HK PDW项目:
1993年,RO(英国皇家军械公司)宣布与被购入不久的HK公司联合开展一项新的PDW计划,RO负责研制新弹HK负责研制新枪。当时定的口径为4.9mm,目标是达到或超过FN P90的同样技术指标。8年后HK终于推出一种全新的真·PDW(之前的MP5K-PDW充其量算个微冲)弹药也更改为HK公司自己的4.6mm弹。
PDW采用了大量聚合物,而且因为是T形布局,尺寸小重量轻而且重心平衡。全枪的主要部件用仨销钉连接,一个在枪口上方连着上下机匣,两个在屁股连接机匣和尾盖。



HK PDW采用短行程活塞导气的自动原理,可以直接借鉴G36步枪的设计经验,PDW的枪机也是和G36比较类似。👌🏿
拍个X光片:👇

图看完了那我继续bb了。
与枪机连为一体的有带弹簧的圆形抓弹钩爪及退壳爪枪机定型槽长1cm,机头可回转约25度使枪机开锁后座。一体化的击针簧也用以使机头在开锁状态停留在它的前方位置。击针后延杆上有一个小杆状的横向跌落保险,阻止击针在扳机尚未扣到底的情况下向前移动(就是上图里面击针后延杆上的那个圆的东西)。复进簧是不与枪机或枪尾连在一起的一个独立组件,而且是厚0.6mm的扁形弹簧,长125mm(所以上图能看见那根复进簧的线是方的)。
说一下子弹:HK公司的4.6x30mm弹现在是给MP7用的配套弹药,但是在开发HK PDW项目的时候,配套弹药当时是与英国皇家军械公司下属的雷德维尔·格林公司/Royal Ordnance Radway Green合作研制生产。原型枪时的4.6x30mm弹全长40.5mm,最终定型弹头短了2mm,全弹就38.5mm了。标准弹初速725m/s,枪口动能约450J。 其弹道十分低伸且稳定,在200m距离上还能穿透Crisat防护设施(在20层凯夫拉前面放1.6mm厚钛合金板),在200m距离上也能击穿凯夫拉头盔。
捋一下这个子弹和MP7的关系。这个子弹不是给MP7,而是给HK PDW这个项目设计的。虽然后来HK PDW的成品是MP7,但是HK PDW和MP7它俩说到底也不是同一个东西。
2001年,HK PDW投产并装备德国国防军,正式改名MP7。MP7相比于原来的HK PDW的前辈,握把增加了防滑纹,枪托底板做了弯形改进。
MP7的改进型:👇
MP7A1:目前最常见的型号。
2003年推出,在外观上与MP7的明显区别是枪托底板变薄变平,而且枪托也有了三档调节档位。另外握把的轮廓造型也稍有改变,防滑纹中间有一道光滑区域,上面刻字:HK MP7A1
MP7A1早期型只有左右侧快慢机兼作的保险,后期型多了类似Glock手枪的扳机保险。
MP7A1投产后MP7就停产了。
而MP7A2则是2014年推出,在MP7A1基础上去掉原有的折叠前握把改成一段MIL STD 1913皮卡汀尼导轨。
有全自动版本,自然也肯定有半自动阉割版:MP7SF。



3.Kriss Vector
2005年底,美国转型国防工业公司(Transformational Defense Industries,简称TDI)公布了一种外形古怪的.45 ACP口径冲锋枪,名为KRISS Super V,据称这是一种后坐力极低的冲锋枪。这支枪还只是一个原理验证用的工程样机,被称为MK5,这个小玩意射速高达1200RPM,但是发射.45ACP(11.43×23mm)弹药后坐力却没有很大(准确说是力矩向下枪口上跳小)
2007年1月份科罗拉多SHOT Show上,TDI摆了一个摊位,展出了KRISS Super V真正的原型枪,和大幅的结构原理图。这种正式的贵物枪比起MK5样机在人机工程方面作了许多改进。
不过,虽然KRISS Super V冲锋枪的原型是由瑞士人设计的,但这种专利枪机的技术最初却是法国工程师雷诺·凯尔布拉(Renaud Kerbrat)所设计的。至于原理和结构,还有优缺点上面就有讲过。
如果宁看到这又忘了,那宁也给👴翻上去重新复习一遍👊👴
后来TDI改名KRISS(短剑),Super V也改名Vector(矢量),做了诸多外观和其他细节上的改进。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包括CRB,SBR和SDP的民用半自动版本。早期的Vector都是.45ACP,但是在2010年的SHOT Show上也曾展出过.40 S&W口径的Vector冲锋枪的原型枪。2011年又推出了第二代Super V原理的K10冲锋枪。
当然Vector也分Gen 1和Gen 2。






K10的特点是铝合金五档可调伸缩枪托和自带枪口制退器,并且可以在其上面直接安装KRISS公司专有的Defance消音器(应该就是火帽配套快拆消音器),并在武器旁边安装有四面皮卡汀尼导轨,例如枪管延伸护木以及机匣顶部。K10的握把大小和形状据说是可调节的。K10是有一个三档快慢机,可以在保险,半自动和全自动选项之间切换,此外还有一个备选的保险-2发点射火控模组。👐


借上面那张图讲一下美国枪械管理法的其中一条吧。在美国法律中,可抵肩射击,枪管16英寸就是步枪了。当然这个16英寸,是算你的枪口装置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枪枪管14.5英寸但是安装了一个2英寸长的枪口装置,那也算你的枪管16英寸。但是前提是你的枪口装置要和枪管绑定,也就是说你不能一拧就拧下来了,那样也是不算的。✋
目前KRISS公司的主打产品:Vector Gen2 SMG

然后简单说一说Vector Gen1和Gen2吧。不过问题是,我自己是没用过的,所以这边是外网找了一篇Vector Gen1 Gen2评测,节选一些翻译翻译。👌🏿

用销钉固定的左侧的空仓挂机杆(上面讲过)
非往复式拉机柄
可通用格洛克弹匣(.45 ACP版本的格洛克21弹匣) 双面保险,灵敏度很高
平顶机匣,全长导轨,方便安装光学瞄具和可翻折机械瞄具
枪管顶部的假抑制器(应该是吐槽KRISS Vector Gen1的那个手电管瞅着跟个消音器一样) 滑动式(直推)扳机(我测量了一下,重达8.5磅/四舍五入3.856kg,真重啊这)
有趣的是,这个枪管在美国也是这样制造的。由于有关手枪和步枪的规定,KRISS的长枪管使其成为美国的“步枪”(上面我讲了美国枪支管理法中步枪的定义),也非常接近我们在加拿大的非限制类枪支所需要满足的条件。所以我们得到了一个很酷的假抑制器,它罩住了枪管:在Gen1上是圆形的,在Gen2上是方形的(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个又黑又粗又长的金属枪管套子)
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用双边安全,但是拉机柄,空仓挂机杆,和弹匣卡榫按钮都只有在左边。如果你想惹怒那些左撇子,不如你就全做成单面的得了。(这吐槽真就一针见血)

该系统使枪机以一种倾斜的方向后座,以及后坐力也是向下倾斜的。这个设计为PCC(即Pistol Caliber Carbine,手枪口径卡宾枪。)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减少枪口上跳和后坐力
减少了使用又大又重枪机的需求(但它连接了一个沉重金属配重块),减少了枪机后座行程
枪管轴线相对于你的射击手来说非常低
枪膛离你的射击手相当远(即力矩长且向下)
因为枪机结构主要都在前端,所以枪托里没有任何结构和枪机相连,可以实现折叠
开火时枪口上跳很奇怪,后坐力也很有趣。
不是 后坐力,而是单纯的枪口和你的身体支点所形成的力矩的力,在开火时上下摇摆。它可以在可控制后坐力的前提下射击得非常快,或从一个不是很适合控制的位置开火,甚至枪托折起的情况下。

第一代使用滑动扳机(我的是8.5磅/四舍五入3.856kg),第2代使用重量较轻的铰链扳机,也就是大家常见的那种一片的那种扳机(5.51磅/约合2.5kg)
第一代使用的是有点晃的折叠式枪托,第二代使用的是M4风格的枪托,可以把枪托锁得更紧。第一代使用的是圆形枪管
保护套,第2代使用方形且更加
性感的枪管保护套 第一代保险是90度的,第2代只有45度。第1代你可以喷任何颜色,只要它是黑色的底漆,第2代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可选。

在外观和技术上,KRISS Vector都称得上是一把太空枪。
它以一种疯狂的向下大倾角的后座方式来对抗传统,标准的直接反吹的后坐力模式,它看起来就像出自科幻电影,它在电子游戏中很受欢迎,因为它看起来非常不同。如果你想在加拿大买一把不受限制的太空枪,那就去看看Kriss Vector罢。👐
然后,既然已经有了带佬的评测,我觉得官网吹自己产品的不太客观的介绍也没啥必要再放出来了。

放一张KRISS公司宣传图收尾吧。

这些资料绝大多数都是我在在网上找的,然后自行整理来的,外网的资料也都是自行翻译。原文贴出来,主要是做个对照。因为我水平属实不算高,为了方便理解以及尽量简洁概括,可能会有疏漏和错误,有知道更多资料以及水平更高的带佬欢迎补充和指正。🙏
还是金句放送嗷:我认为客观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指出,而不是藏着掖着,掩饰问题不会对游戏质量进步有任何好处,指出问题以及与与其他游戏对比实际上是一种促进,是为了让游戏做的更好。但是现在的某些**它就是分不清二者的关系,看见指出问题的,那就是在黑,我并不认为一味偏袒和庇护能有什么好处,当然**就是**,它们不会改变的,它们永远只会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所以对于游戏,该夸就夸,该骂就使劲骂就完事了,就事论事,嗷。
彳亍,那以上就是这次的CODM和MW2019的冲锋枪对比和原型,附带相关内容介绍的第一篇的全部内容了嗷。至于剩下的啥时候写,我不到啊。因为新赛季我还没有打,这两天得抓紧时间追了。
那如果觉得我整挺好,有道理,嗷,那就点个赞,嗷。想看更多的话,嗷,那就给个关注,嗷。对我帮助很大,感谢大家的支持嗷。👌🏿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