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纳尔逊级装甲巡洋舰
制作不易,如果您觉得不错,请您点个赞和关注让更多的人能够看见,up主在此谢谢各位读者老爷了
纳尔逊级装甲巡洋舰是香农号的扩大改进型,同级共两艘。大体上是为了回应沙俄与法国海军日益增长的海上威胁。 本级设计师是皇家海军的造舰总监巴纳贝(Nathaniel Barnaby),他也是皇家海军第一艘装甲巡洋舰——香农号的设计师。
1870-1880之间的十年,英国是由一个吝啬的政府控制,他可以吝啬到连海军也不管的地步,而不巧的是海军部此时只有一群政治上比较脓包的将军们,在预算上的话语权特别小。在1870-1878年之间,皇家海军投建的远洋铁甲舰只有6艘,而同期刚刚在陆地上惨败于普鲁士的法国却兴建了多达10艘可以在远海活动的铁甲舰,这在19世纪的其他时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到了1878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吃过败仗的俄国竟然能够明火执仗地向英国发出战争威胁。 直到这时候英国政府才想起来开始清点皇家海军的家底: 铁甲舰在建和新完工6艘,却要完成控制四个大洋的任务,船台上还有为土耳其建造着的四艘铁甲舰,顾不了那么多面子了,直接撕毁合同,由皇家海军出钱接收。 装甲巡洋舰在建仅有两艘,就是工厂介绍的香农号的扩大改进型——纳尔逊级装甲巡洋舰。 巨大的冲角,我们现在总结起来似乎没用,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还是较有战斗力的。
皇家海军的造舰总监巴纳贝(Nathaniel Barnaby)在政15年,纳尔逊级和香农号都是他的作品,纳尔逊级在香农级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当大的放大,排水量从5670吨扩大到了7400-7600吨(2号舰北安普敦号为7630吨)。至于巴纳贝的作品,仅战列舰就有9个级别,其中我们可能比较熟悉的就是当年驻德公使李凤苞、工程学家徐建寅曾经参观过的英弗莱息白号(HMS Inflexible),拥有厚达24英寸的铁甲堡的海上王八,她的火炮布局为后来的定远镇远所采用。 在防护上纳尔逊级和香农级几乎完全相同,水线装甲带最大厚度9英寸,水下减薄到6寸,都由10-13英寸的木质背板来支撑;甲板装甲厚2-3英寸。

不同的是由于纳尔逊级由于使用倒缸蒸汽机双轴,使得他的舵可以完全隐蔽于水下,因此在尾部装甲甲板向下倾斜,以保护操舵装置。 原先航速只有12.25节的香农号作为巡洋舰来说还是比较可怜,因为同时期的船舷列炮铁甲舰的航速普遍也达到了12-13节,装甲缩水并且武备不够强悍的香农号又没有足够的航速,要回避不利于自己的战斗恐怕是很难。
因此在纳尔逊级上英国人上了10部圆式锅炉,把马力加大到了6624,使7000多吨的装甲巡洋舰可以达到14节的最高航速。同时她可以以10节的巡航速度在海上连续活动18天时间,可以完成横渡大西洋的任务,当然前提是可以直接靠上加勒比的码头。
即使在靠上码头之前煤全部烧完了,也不必害怕,那时的主力舰艇还都有风帆呢,纳尔逊级的风帆面积24766平方英尺,相当于2303平方米,用于海上慢速机动足够了,可以大量节省燃煤。在武备方面,纳尔逊级火炮和香农级相同,但取消了10寸炮的前射能力。共计4门10英寸15倍径前装线膛炮MK II,8门9英寸14倍径前装线膛炮MKIV。

纳尔逊号 1874年11月开工 ,1880年7月服役,1902年转成训练舰,1910年退役出售。
北安普敦号 1874年10月开工 ,1878年12月服役 ,1894年转成训练舰,1905年退役出售
排水量 7473吨(纳尔逊)7630吨(北安普敦)
长×宽×吃水 85.34×18.29×7.57米
动力 常压状态6624马力/航速 14节 北安普敦号6073马力/13.17节
续航力 自持力18天 载煤正常状态1150吨
装甲 水线装甲带厚152-228mm(装甲全部为锻铁); 木制背板254-330mm; 装甲甲板厚50-76.2mm; 前后装甲隔堵厚152-228mm; 指挥塔厚228mm
火力 254mm/15倍前装线膛炮×4×1, 228mm/14倍前装线膛炮×8×1, 20磅后膛炮×6×1
乘员 5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