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 在群体中独立出来的灵魂

七月番正在连载的《AI电子基因》,我虽然也没期待它能达到特别高的水平,但我自己在看的过程中,的确会越看、越意识到早在几十年前的那部,我所认为的最佳科幻动画——《攻壳机动队》,它的伟大与厉害之处。
《攻壳机动队》最早是由士郎正宗,于约30年前所创作的一部漫画,后来改编成许许多多的作品,而单是动画本身,就已经有不少的改编版本;如果按照时间顺序的话,分别是:
1995年,由押井守负责导演的同名动画电影;

2002年,由神山健治负责导演的TV动画《Stand Alone Complex》;

2004年,由TV版原班人马所负责的续作《2nd GIG》;

同一年,押井守所负责的又一部电影《无罪》;
再然后是2006年,由TV版团队所创作的一个、可以视作为TV版续作的短篇OVA《Solid State Society》;

再之后是2013年,由新的团队所负责的(黄濑和哉所执导的)、带有前传性质的OVA系列《ARISE》;

最后就是近几年,再次由神山健治负责导演的新TV系列《2045》。

而上述所有的动画,负责制作的几乎都是Production IG。
我个人并没有把所有版本都看过,就只看了早些年的几部TV和电影。但就我所看过的这些来看,我认为尽管这个系列几乎都在围绕着“Ghost”,也就是“灵魂”的概念进行探讨,但是它们各自表述的侧重点,以及支撑着这些表达所设计出来的故事,其实都还是挺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要讨论《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我们确实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版本之间,还是需要我们去区分地对待与看待的。
而在我所看过的这几个版本的故事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可能还得是那部恰好完结20周年的,以《Stand Alone Complex》(《SAC》)为副标题的TV版。诚然,或许在深度与可挖掘程度上,《SAC》可能比不过押井守的两部动画电影;在戏剧张力的构建上,或许《2nd GIG》呈现得更加精彩;但至少对我来说,《SAC》算是众多版本中,在对“灵魂”概念的深挖上,最为“平易近人”、但同时也不失其“纯粹性”的一部作品了。
之所以“平易近人”,在于它所采取的叙事,能够让本作既拥有吸引观众看下去的核心驱动,又不失那些拓展思考的单元故事;而之所以“纯粹”,就在于大多数单元故事中所想要讨论的事物,以及主线故事最终所想要传达的概念,其实都是在围绕着“何谓Ghost”的这一个问题,提出了一个高度统一且自洽的回答与回应。
也因此,我的这篇专栏,依旧主要分成两大板块:
第一部分,我将简略地讨论本作所采用的叙事、以及它所能带来的利好是什么;
第二部分,我则会借由本作所展开的这些故事,去试图以我的视角来梳理本作那个,以灵魂为内核的主题与表达。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专栏,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注1:本文仅以《Stand Alone Complex》第一季度的26集作为讨论的范本,押井守的电影、《SAC》之后的《GIG》和《SSS》、乃至于更之后的《Arise》与《2045》,均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
注2:本文将涵盖不少的剧透成分,所以还请大家自行斟酌阅读。

主支线叙事的契合、刑侦题材的优势、与叙事节奏的明快
我们从本作的叙事聊起。
事实上,本作如果只看叙事方式本身,其实也谈不上有多么的伟大或不可复刻;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单元剧搭配主线的叙事模板与方式。但我相信无论是谁,在看完了本作之后,都会认为本作这样的叙事方式,是极为契合本作的一套叙事方式。
本作将它的单元剧集数,称之为Stand Alone Episode;
将它的主线相关的集数,称之为Complex Episode。
更具体地说,这些Complex Episode主要就是在深入以“笑脸男”事件为开端的一个,与政府内部高层搏斗的故事;而本作的Stand Alone Episode,基本就是以一集一个案件,来讲述一些在主线之余的内容。

这两者之间看似彼此在剧情上的关联性不高,但是不得不说,借由这样的叙事构成,它俩一同构成了本作整体优秀观看体验的根本。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主线所讲述的这个,深挖“笑脸男”事件、讲述主角团9课与政府高层之间的搏斗的故事,确实提供了观众一个很好的观看驱动力;而另一方面,本作那些与此无关的支线,也因为它们的分散与广度,反而做到了比起主线,更有助于故事的核心与表达,并在此之上极大程度地拔高了本作的上限。
也就是说,如果没了主线,那么观众、尤其是对本作核心表达未必有感的观众来说,观看着本作那一个又一个互不相关的零散故事,确实会很难提起劲去借着往下看;而如果没了这些支线,那么本作无疑也无法对它的这个核心表达,有着如此多元且丰富的展示,进而达成某种程度上的说明与说服了。

好,我们现在讨论了两者存在的必要性;那么它们当下之间的比重与配比又是如何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其实觉得本作当下的主线支线之间的配比已经做得相当完美了。
或许有人会希望能更往Complex靠拢一点,让整体的故事有着更强烈的驱动力,整体由戏剧张力所构建的紧张感也会因此变得更多;尤其考虑到本作最后主角方战胜敌人的方式,其实是有点轻率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匀多一些篇幅去讲述这部分的冲突与展开,那么或许整体的观感可以更好。
但与此同时,或许也会有人认为本作就应该将笔墨更多地倾注在Stand Alone上,试图去借由更多且更丰富的案例,去挖掘本作的表达与内核;且,本作也并非所有的支线回都只有深挖表达这么一个用途,它还能够进一步地塑造角色、更能够对整个故事的世界观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进而达至一个完成度更高的作品。
而我之所以认为本作当下的配比已经很完美,恰恰就是因为这两个观点,我都同时且同比地认可。换句话说,在篇幅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再往Complex倾斜一点,那就意味着需要牺牲现在这些对本作核心、对几个重要角色、乃至于对整个世界观的拓展与认知,都有着不小关系的单元故事,那我无疑是觉得非常可惜的。但如果再往Stand Alone上倾斜,那这个主线故事的完整性可能就会受到挑战,甚至可能会被破坏;而这样一来,面对一个比起现在还要“虎头蛇尾”的表故事,即便其他分支故事做得更丰富了,观众的体验也很可能会受到更加严重的负面影响。

只是,即便我认为本作主创已经在Complex和Stand Alone间找到了一个相当准确的平衡,也不意味着我认为本作在此的叙事就没有可优化的空间。
这其实也是本作我唯一认为存在问题的部分,那就是编排。
就作品在开头抛出了一个非常吊人胃口的主线之后,间中穿插一些支线,这其实是没问题的;可是在本作中,尤其是在第11集之后,它连续8集都是单元故事,这就很难不会去消磨观众对于主线故事的好奇心与驱动力,进而浪费掉主线故事被设计出来后所能够拥有的利好了。
我当然能够理解这是因为作品最后也要连着5~6集的主线,所以中期为了保持现有的配比,必须大量地塞入单元回与支线;但在我这边,这其实也不是没有解方的。
最“高明”的手段,就是编剧能够在保有单元故事本身的广度、多元性、与独立性的同时,让他们与这个主线故事产生关联性。如果能够做到的话,那么这些故事就不再零散,就会变成一张巨大的网络,让人不断地被这样环环相扣地故事而感到折服。举例来说,第七集中的外国复制人,如果他们的行动也和政府高层有关、也与“笑面男”事件有关,那么是不是能够更好地勾起观众的兴趣呢?
只是,这个手段虽然高明,但其实与本作的契合度并不高;且这对编剧的叙事与情节设计的功底有着极高的要求,做不好的话可能就只会弄巧成拙。
所以更简单的解法,是作品其实可以在每一集、亦或是每一到两集,就花个1~2分钟的篇幅,交代一下主线的进度;这样一来,就能够做到不怎么影响支线本身的情况下,依旧维持观众对于主线的热情。更甚者,一个更加无脑的做法,其实就是把主线回与支线回安排得更匀称一些,每2~3集就有一集的主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中间拖了整整8集都和主线无关。

当然,虽说这确实算是本作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但问题其实也不大;这是因为本作的单元故事虽然与主线没啥关联,但是他们本身的内容、他们所讲述的故事本身,也并不无聊。就它们虽然是对本作背后的那个抽象概念的展示,但它的故事本身却不是那种说教式地、将抽象大道理硬怼在观众面前的叙事;甚至,这些单元回中也不乏一些精彩且刺激的单集。
这很大程度得归功于题材的选取。
本作撇开内核不谈,其外在的类型标签之一,就是警匪刑侦片;而本作的主角们就是这样一群负责调查并解决案件的、被冠以9课之名的警察们。
也因此,本作即便是单元故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就是一个个和主线案件无关的独立案件;而既然是一个案件,主角就需要对这个案件的内幕进行探查,这就会使这些单集在故事的构成上,天然形成悬念与揭示,让观众在观看每一集的过程中,其实总会有一些能够调度起自己情绪、不让自己感到无聊的起承转合的。
所以本作真正厉害的地方,其实就在于它能够在这样的刑侦案件上,结合自己赛博朋克的世界观设定,去引出一个又一个引发我们深思的议题,进而对本作这个,以灵魂为核心的表达,产生思考与共鸣。

除此之外,本作另一个很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叙事节奏。
就本作不是那种将观众当傻子的类型,什么东西都需要一点点地告诉观众,什么东西都要先准备好前提、才按部就班地去推进接下来的故事。换句话说,本作不是那种观众的信息量超前于当下的作品与角色的类型,它永远都会让剧中的信息、让角色所知晓的情报,超前于观众。
这严格来说其实得算一把双刃剑;毕竟他这么去叙事,就肯定会有一群因为自己跟不上作品信息与节奏的观众,对眼前的故事感到混乱,进而失去了接着往下看的力气与精力。
但怎么说呢,恰恰就是因为本作这样的叙事方式,它首先塑造出来的角色,就会显得相对成熟且聪明;毕竟,只有怀揣着更多信息量的角色,才能够做到带给观众惊喜、让观众意想不到的举动。其次,这样的叙事方式,也不会因为想要顾全观众当下的信息量,去刻意放慢叙事的节奏;这才让本作如此多的单元故事,能够真的在一集之内把这个故事给讲完。
与此同时,接受着这些信息的观众,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去处理他们,并能够保持与角色的同步、甚至在此基础上,能够借由眼前的信息,梳理出整个事件的脉络的话,那么其实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这就有点类似于解密成功的体验一样,那种“原来如此”的瞬间,其实充斥在本作的很多时刻;而只要是懂得体会并欣赏这层爽感的观众,我相信对于本作这样的叙事节奏与设计,一定是爱不释手的。

当然,恰恰是因为本作那将作品信息量超前于观众的叙事,让本作其实并没有我在最一开头所说的那样,非常“平易近人”。
所以其实我在开头所说的“平易近人”,主要是和押井守的两部电影作对比的;就在本作提供了更多故事与例子去进行说明与讨论的情况下,在角色得到更丰富的描写与塑造的前提下,再结合本作那其实挺精彩刺激的主线故事,我确实认为会有更多的观众能够从中收获到更好的观看体验的同时,对本作所想要表达的那个,与灵魂有关的内核,产生多一点的思考与共鸣。
而我之所以会说“纯粹”,是因为本作中所展示的大概90%的故事(包括主线在内),其实背后都可以总结成作品对待灵魂的同一套表达与态度。
事实上,比起讲故事的方式,能够在剧情的设计上,做到如此高度统一的表达,这才是本作最厉害、也是它能够被如此多观众所吹捧的核心理由。甚至我说白了,对于“灵魂”的这个核心表达,恕我阅历低下,我确实找不到其他任何一个文艺作品,能达到本作的水平。

在Complex中Stand Alone的Ghost
好,话已至此,我们接下来就正式进入这篇文章的正题,开始深入地去聊一聊,本作的核心,亦即本作对于“灵魂”、对于“Ghost”的定义与主张都是些什么吧!
但是,在具体地给出答案以前,我们先来讨论两个比较重要的词汇的抽象概念:
Alone and Complex。
首先是Alone;它最直观的解释,自然就是个体了。只是,如果我们将其更抽象化地诠释的话,我认为它真正涵盖的,是“独立”或“独特”的概念;就与他者不同,才足以将自己区分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换句话说,Alone在我后文的使用里,它未必代表着个人,它可以是个抽象概念中的独立性或者某种独特的趋向性与目的性;符合这样的标准,就可以视作为一定程度上的Alone。
其次是Complex;它最直观、也与Alone最为对应的解释,自然就是复合体了。只是,我们同样可以将其抽象化,以复杂的、整体的、非独立性的、非独特的、普通的、一般的、多数的、整合的、融合的等,超出Alone以外的这些词汇与概念,称之为Complex。
而借由这样的抽象定义,我们可以很快地发觉,如果我们硬要从这两个词汇,选一个去诠释Ghost,去定义什么是灵魂的话,相比起Complex,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Alone。

就如果我们想象我们自己身为一个人,自然会更偏向于用Alone去对我们自身进行诠释;我们就是一个个体,且我们拥有独特性(或者我们希望自己是独特的)。
只是,即便是人这个例子,我们能说灵魂的本质就是人吗?人只是能够体现出灵魂感觉的载体;而只要我们再往深一层去思考,构成我们人体的,恰恰就是这一整个复杂的人体系统,亦即Complex。人明明是由Complex所构成的,但最终体现出来的却是某种程度上的Alone。
Stand Alone Complex
这就是灵魂的真正诠释。
我们这里再展开得更具体一些:真正代表着灵魂的,是抛开了Complex之后的Alone;反过来说,如果某个Complex中无法展现或产生出这样的Alone的话,这个Complex即便形塑了个体,它也未必怀揣着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灵魂。
换句话说,何谓Ghost,作品早在副标题的“Stand Alone Complex”里,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只是,一旦我们将Ghost如此定义,肯定会有质疑的声音,认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国家(由Complex的人民中所Stand Alone出来的政府)、公司(由Complex的社员中所Stand Alone出来的总裁)、乃至于任何形式上的组织,都可以被认为是有灵魂的。
是的,事实上这也是作品所认为灵魂有可能涵盖的范畴。换句话说,作品之所以会对Ghost下这样的定义,就是因为它认为灵魂的概念很难被蜷缩在我们这些人类、乃至于动物身上,它很可能是某种更加泛指、更加抽象的事物。
当然,作品自身无法透过逻辑去证明自己的定义是正确的,毕竟即便是到了现在的科学界,科学家们也无法予以灵魂一个公认且量化的标准定义;所以作品这里与其说是借由某种逻辑链条去进行证明,更像是借由展示大量的例子去进行说服。

例如在第二集中,那个将自己改造成和塔奇克马相似的战车的男子。故事本身最后想要呈现的,是这个男子为了否定父母那因为信仰而对机械的反对,以及对于自己的施压,他最终决定把自己变成这样的机械,去向父母证明自己这样也能活着、也能很好(虽然就结果来说不是很好就是了)。但,借由这个例子,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即便将人体全然兑换成机械,这个机械身上所承载着的,是与原个体相同的意志与目的,而这就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独特性、独立性、亦或是目的性,亦即我前面所提到的Alone。换句话说,Alone的构成不取决于具体的Complex是什么(是细胞Complex还是机械线路的Complex),而更看重Alone的独特性本身。
其次,在第十集里,那个剥人皮的连续杀人犯。这集其实目的上更多是为了塑造巴特这个角色,以及对整个世界观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但借由揭示这个连续杀人犯的犯案动机,或者他如此残忍地去杀人的背后所具有的驱动力,它仍旧是一个Stand Alone Complex的表达。就此时的这个杀人犯已经如同行尸走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作为之前战争Complex的一员(士兵),他的Alone并没有在战后得到恢复与独立。所以即便战争结束,他还是犹如机械般地去重复战争时他被赋予的命令与职责,最终的结果就是失去了灵魂、失去了Ghost。而借由这个例子,我们一来可以更明确地看出Alone在Ghost里的重要性,也能感受得到Ghost确实未必局限于我们人类或动物身上,它确实可能可以是一个更高概念的存在。
再来,是第十四集中,那个投资人虽然已经死了好几个月,但是由他所研发的投资系统却仍旧稳定地运作着;甚至要不是主角们前往他的家查看,可能都没有人会发现他已经死去了。但这却能反过来说明,一个人的灵魂与Ghost或许可以不用寄宿在人体之中,它可以如同这个案例一样,寄宿在投资程序里。换句话说,当这个个体的关键独特性、他的关键Alone就是做投资,那么是人自己去投资、还是依照他的逻辑与想法去进行投资的程序,又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呢?也就是说,这样一个由系统软件、由程序、由AI所组成的Complex,它在此之上又涵盖了创作者的独特性与目的性的话,那么它又何尝不具备着相同的Alone,何尝又不是一种Ghost的体现呢?

相似的例子,在主线中其实也多有体现。
一个挺有意思的例子,是主角团9课之间的默契。就我们确实可以这么去解读,主角们都是9课这个组织底下的成员;换句话说他们虽然各自是一个Alone,但他们却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达成了一个整体上的趋向性;而这样的趋向性本身,其实就可以视作为以9课为名的Alone与Ghost。当然,9课的名字本身并不重要,就如同第二十五集中课长所说的那样,只要这批成员还在9课就实质存在;这是因为9课背后锁怀揣的Alone与Ghost想要施展开来,就需要这样一批“Complex”去执行;且9课的精神,本质上也是这些“Complex”的共同想象,如果混入了理念不同的他者,那么也只会对9课的Alone与Ghost造成破坏。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例子,是笑面男事件本身。
就笑面男本来是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罪犯的;但是在那次笑面男事件之后,陆陆续续出现了大量的模仿犯。只是,非常吊诡的是,越到后来,这些模仿犯所模仿的,已经开始和最一开始的这个笑面男(也就是Original)产生了分歧;渐渐地,大家所模仿的对象,是一个抽象的、大家所共同想象出来的、不存在于世上的笑面男。而这,其实就是作品中“没有Original的Copy”的意思了。同时,这个被大家所想象出来的、抽象的笑面男,虽然并非一个实体、更不是指使这群模仿犯的幕后黑手;但借由这样一种莫名的模因效应与从众效应,这个抽象的笑面男,却已经借由模仿犯们的行动,达成了自己的自主性与目的性,形成了某种高概念的Ghost的存在。
换句话说,这样一个由无意识(Complex)所构成的有意识(Alone),就是某种Ghost的体现;这,就是本作对于Ghost的主张了。

当然,即便我说到这里,即便作品用了这样好几个例子去做阐述与说明,但想必在某些人眼中,这依旧是某种生搬硬套;就还是会有一个质问:为什么要将灵魂的定义,泛化到这样的程度呢?
这是因为,虽然我们依照现有的科技去思考灵魂,它的确就只是我们这些动物、生物身上的附庸;但如果当我们设想在这样一个近未来时代,AI高度发达、义体化科技高度成熟,我们的人体可以自由拆分、甚至替换,我们的人脑也渐渐比不过AI,那么由机械所承载的人脑、以及由人体所承载的AI,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呢?甚至,当AI真的领悟到情感、找寻到自己的独立性的时候,他们又何尝不是某种灵魂的体现呢?
换句话说,试图去定义灵魂,这样一个本身就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就势必需要用这样一个极端的设定场景去逼迫它的本质;而这样的本质最后,自然也只可能是抽象且泛化的。
且,作品自身也不是将Ghost的这个定义抛出来之后就完事了,它后续,还提出了一个如下定义中的Ghost,尤其在这样一个赛博朋克世界观中,所会遇到的挑战:那就是Alone的迷失与消失。

一个最为直观的例子,是在第十八集中,俩父子共用一个身体之后,灵魂就被混杂与扭曲了。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就只是因为两个人共用了同一套Complex(身体与记忆),而原本由各自Complex所生成的独立人格Alone,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因为共有了Complex,反而导致某些独特性与独立性被破坏了,进而造成这个Alone的迷失与消失。只是,这也并不是说这个Complex上就不存在任何Alone了;这更像是两个原有的Alone进行了融合之后,所得出的一个新的Alone、新的Ghost。如果用更通俗的话去诠释的话,那就是俩父子其实都已经死了,现在这个个体内的灵魂,是一个由俩人融合之后所产生的全新人格。
另一个例子是在第十五集,9课狙击手斋藤拒绝和辅助AI系统进行连接。就如果我们按照效率来说,与系统进行连接后,他的命中率肯定是会提升的;但是他之所以对此感到,就是因为在连接了系统之后,自己的Complex就会被系统所侵蚀与混合,自己狙击的个性Alone就会随之被破坏。所以,不想要为了提高效率而放弃Alone、放弃Ghost,这才是斋藤选择拒绝的真正理由。
再一个不大不小的例子,是在同一集里,实际上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格与Ghost的塔奇克马,此时对究竟是谁在第十二集中去见小女孩感到在意与焦虑。之所以会在意,是因为这是独属于那个塔奇克马的经历,是某种独特性、Alone的象征;但它作为AI机器人,在信息被共享、当Complex被参杂起来之后,这个Alone自然就被消磨掉了。所以对于已然拥有Alone概念和些许Ghost的塔奇克马来说,这件事其实就相当于是对自己灵魂的剥削;而这,也是越到后来,塔奇克马越不愿意和系统进行连接的理由了。

换句话说,作品如此去定义Ghost、去定义灵魂,背后其实也是试图在借由这些看似极端、但实际上离我们也并不遥远的例子,去警示我们的灵魂并没有我们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牢固。
这其实也是Stand Alone Complex背后的第二重意思:我们需要在Complex中依旧找到能Stand Alone的方法。
而或许和很多人对本作、或者说对赛博朋克世界的表面所想象的不一样;很多人会误以为本作、亦或是这样的赛博朋克世界观,是试图讨论一种灵魂可以自由寄宿于任何Complex、任何躯体、也就是任何Shell身上的可能性与愿景。但事实恰恰相反;本作最后一个核心表达,就是若是想要在Complex中Stand Alone、若是想要保有自己的Ghost,我们就必须拥有一个“躯壳”、拥有一个“Shell”。
所以本作的正标题,才会是“Ghost in the Shell”;躯壳里的灵魂。

同样的,和前面我们在讨论Complex和Alone的时候一样,这里的Shell,自然也不单是直指我们常规意义下的“躯体”与“躯壳”;它同样是某种更泛指,能够保护Alone的某种外在介质。
举例来说,在第一集的片尾塔奇克马小剧场中,塔奇克马问了他们彼此之间为什么要用语言进行交流;毕竟他们作为AI机器人,用信息传输的方式显然是更具有效率、更能够精确地掌握信息的方式。但这就和我们在前面讨论斋藤不愿意和系统连接一样,语言虽然效率低下,但是它的模糊性本身却意外地构筑起了某种能够保护表达者独特性的“外壳”,进而避免信息的高度同步所带来的Complex Mixing、以及Alone被破坏与被剥夺。换句话说,语言就是一种Shell。
另一个例子,是少佐素子的手表。就素子不断更换自己的身体,而这样的更替是很容易会造成Alone的破坏的;所以素子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戴着那支老式手表,这就仿佛她的本体那样,作为一个能够保护其自主意识、能够确保她无论更替了什么样的身体,她也依旧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就是“自己”的外在媒介。所以在这里,手表就是那个Shell了。
当然,虽说Shell可以是某种泛化的外在概念,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依旧是我们的躯体、我们的大脑、乃至于机器人的存储芯片等。
就以塔奇克马为例子,他的Ghost的完成,是在故事的最后,当他害怕死亡的刹那。这是因为在此之前(在第12集和小女孩讨论之时),它即便外壳被破坏、即便芯片遭到毁坏,它也不会真正的死去;它作为Complex系统的一部分,它可以自由地借助系统这个更高维度的Alone,去将自己给复活、亦或者说复制出来。但,到了故事的最后,恰恰是因为它已经拥有了Alone,恰恰是因为它拥有了那些独一无二的、其他塔奇克马所没有的东西,此时它才会意识到党自己的躯壳、自己的芯片遭到破坏的时候,自己的消失。毕竟到了此刻,这个保护着Alone的介质就会消失,它里边所具有的Ghost,也自然就会随之荡然无存;这,其实才是死亡的本质。

所以回到本作的世界观层面来讨论,赛博朋克允许人类对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替换与机械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似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与可能性;但事实上,随着义体化的兴盛与普及,它真正剥夺的,就是我们一个个个体的灵魂。
这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赛博朋克世界观中总会体现出高科技低生活的面貌的理由;因为大家的灵魂都已经在这样高度义体化的趋势下,被拆分与解构得差不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这样一股糟糕且低落的氛围。就更不用说在此之上还有资本的压迫了。
换句话说,躯壳的自由往往就意味着灵魂的丧失。
这,也是作品想要表达的一个核心概念了。

这看起来确实离我们比较远;毕竟我们现在距离那种可以将身体的任一器官都替换成机械的科技时代,还差得很远。但如果我们去思考我们前面所讨论的,灵魂(Ghost)与躯体(Shell)那相对泛化与抽象的定义时,我们就会发现他其实也非常精准地点出了我们现有社会的某种现实。
就是如果我们将整个世界、整个社会都看作是某种程度上的Complex的话;且不谈在它之上是否存在一个更高概念的Alone与Ghost,我们作为个体,如果还想要在Complex中Stand Alone、想要保有我们自己的灵魂的话,我们就必须拥有一个Shell。
这里的Shell指代的自然就不是我们的躯体那么简单了;它就可以泛指成我们所活着的某种“独立空间”。为了保有独立性,我们不能允许他人自由地踏入这个“空间”里,我们也不能随性地去割让这样的“空间”;毕竟如果我们过度放纵自己的“空间”、我们选择了一条过于“自由”的道路与路线的话,那么最终我们的灵魂、我们的自主性、我们的独特性,也会在这样的放纵与自由中,被磨灭。

而这,尤其在现在这个高度全球化、信息可以自由流通的时代,更具警惕性。
换句话说,攻壳机动队虽然是个20~30年前的作品;它虽然没有成功预言到高度义体化的科技时代,但是它对于灵魂的这个内核探讨,放到我们眼下这个全球化与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它仍旧在警惕着我们:我们需要时时注意自己的“空间”,否则,我们很可能就会被这样的信息轰炸,硬生生地将我们的Alone与Ghost,给炸毁了。
这,或许就是本作在讨论抽象概念之余,所能够带来的某些现实意义吧!

最后,当我们理解了本作的核心表达,亦即“Ghost in the Shell”与“Stand Alone Complex”的意义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去看看本作的叙事,我们就能够惊觉为什么我当时会说本作这样一个,单元剧搭配主线的叙事模板,极其契合本作了。
虽然单元剧被冠以的Stand Alone,以及主线被冠以的Complex,和我们讨论“Stand Alone Complex”这整个概念时的并不相同;但是,如果我们将每一个故事都当做一个Alone,而由这群Alone所组成的Complex,它何尝又不是一个具有整体独立性的,具有一个更高概念的Alone呢?换句话说,本作实际上,也在借由它的叙事,去对这个核心主题与概念,在无形中进行着地表达。
而就如同我在中途所说的那样,本作这样一个借由大量故事与案例去进行多维度的说明与说服,并最终达成如此高度统一、自洽、且富有深度的核心论述与表达,这才是本作最令人折服的一点了。
至少以我浅薄的阅番量而言,能够在叙事和表达上达到这个高度的作品,真的是屈指可数的;而能够在灵魂这个表达上做到这个程度的,或许也只有这一部作品了。
也因此,我认为本作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都去看一看的作品;它当然有着一定的门槛、它的故事驱动力也因为不那么完美的编排而略显不足;但整体上来说,它也依旧有着一个精彩的表故事,以及一个特别引人深思的主题与表达。
简单评分:9.6/10
ps:最后一集素子给出了她认为塔奇克马获得Ghost的可能性或根基,是在于它们拥有了好奇心;这其实和我文章所讨论的、和作品其余时间锁展示的,Stand Alone Complex理论并不矛盾,毕竟好奇心本质上也是某种Alone的诠释。
ps2:近些年讨论AI的作品很多,但有达到本作高度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但说起来大家可能会感到意外;近几年如果硬要挑一部作品在表达上和本作相似或接近,那其实是《工作细胞》、尤其是《工作细胞Black》。就在该作品中,细胞作为我们人体Complex下的Alone,它本质上也是在讨论两个维度的Alone的共生与共存的关系,与本作中有关于“Stand Alone Complex”的表达确实是比较相近的。
ps3:本作的主题曲超级好听,这里分享一下:

ps4:这篇专栏花费了我不少精力去构思与撰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从中收获到些什么;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