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专访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苏平
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苏平
1.近年来,贵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势头强劲,报考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十,请您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回答:重庆理工大学诞生于1940年,前身是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曾是享誉国内的“兵工七子”之一,现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2003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了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现有重庆“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14个,4个学科群入选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立项建设,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单位,工程学、材料学、化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建有教育部、科技部以及重庆市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和人文社科平台48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多个科技服务平台,是教育部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依托各类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庆数控机床研究院等3个项目入驻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其中,纳米时栅相关技术相关成果先后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2.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贵校在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上实现了哪些突破?
回答:学校拥有一支学养深厚、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1200余人。导师队伍中拥有国家杰青、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以及重庆英才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300余人次。 近三年,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导师队伍培训,提升导师培养能力。每年校院两级都针对新增导师要开展
规范化培训
,针对其他导师要进行
能力提升培训
。 二是积极鼓励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成为硕导。近三年学校引进的博士,经本人提出申请,学院审核同意并报学校审议通过后直接认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三是鼓励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每名导师可在三个学科申报硕导资格并进行招生。 四是外聘导师招生需要科研经费保障。为保障科研育人,外聘硕导需提供相应的科研项目经费支持。
3.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围绕“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一大方向,贵校在研究生培养上实施了哪些创新举措?研究生培养特色又是什么?
回答:学校以
服务国家战略
、
满足区域经济
和
对接产业发展
对高端人才需求为己任,秉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国防兵工”两大办学特色,着力在育人模式改革下真功夫。 一是强化科教融汇,完善以
创新为导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科研让教学更有深度,教学让科研更有温度”理念,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研究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如刘小康教授团队,实现了我国精密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的自主可控,自主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
同时,学校聚焦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培养,依托重庆市首批三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之一的几何拓朴研究中心,强化人才的原始创新能力培养,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创新。 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完善以
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型研究生
培养模式。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群和国防兵工产业集群对高端产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改革专业型硕士培养范式,以外聘产业导师为桥梁,以联合培养基地为支点,深化校企协作,在激励制度建设、育人团队孵化、项目制培养、育人基地打造、就业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改革成果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是持续推动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为全面提升学校研究生培养能力,学校出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研究生特色高水平教材、教学案例库等十类建设项目为抓手,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百千”计划。近两年,有2篇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3项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中心2022年主题案例立项、1门课程入选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生实践基地项目两次入选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其成效受到“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
4.学科专业调整是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贵校在研究生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工作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今年贵校学科建设的工作重点又是什么?
回答:
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工作方面:
近年来,学校主要以服务需求为牵引,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特色+优势+能力”高质量学科生态体系。 一是聚焦基础研究,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学聚焦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培养,依托几何拓朴研究中心,强化人才的原始创新能力培养,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创新。同时持续加强和布局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基础学科对工科等学科的支撑能力。 二是聚力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新兴学科专业领域。围绕国家战略,将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先进试验与测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等专业方向纳入学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规划,进一步拓展学科增长点。 三是聚力服务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前,我校获得“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14个,在新的发展阶段,紧扣重庆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理清学科对接产业图谱,不断优化学科专业方向,使得重点学科向优势学科发展,薄弱学科向特色学科发展。目前我校连续两次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四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交叉学科。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优势学科转型,获批“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仪器”“智能会计”4个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
围绕“双碳”战略,在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类别下自设清洁能源技术专业学位领域,有针对性地遴选并开展绿色低碳学科建设,共遴选出首批 17 个双碳学科团队,知识产权依托理工科、法管融合,获得十四五重点(交叉)学科。
今年学校学科建设有两大重点任务:第一,推动有组织学科建设,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第二,强化学科支撑,根据学科对接产业图谱,参考学位授权审核和学位授权点核验情况,适时动态调整优化学科布局。
5.2023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在去年的招生工作,贵校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年的招生计划又是怎样的?请具体介绍。
2023年我校实际录取考生共计2153人,其中第一志愿和推免共录取1547人,占比达到71.85%,各项指标均优于去年。根据重庆市统一安排,2024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预计会有一定增量,但具体增加多少,要根据国家以及重庆市下达的计划为准。我校对于增量计划将优先向入选重庆市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导师团队进行分配。
6.学校是否接收推免生?
我校可以接收推荐免试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具体报考要求及流程可登录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
接收推免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和复试及录取方案。
7.请您介绍下贵校的研究生学费标准和奖助学金情况?
关于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
一是全日制 学术型药学学费标准为每年8000元,其余学术型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年7000元。专业学位会计、审计、工商管理的学费标准为每年13000元,其余专业型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年10000元。 二是非全日制 会计专硕的学费标准为每年26000元,公共管理专硕的学费标准为每年23000元,工商管理专硕的学费标准为每年25600元。
关于住宿费情况:
全日制研究生住宿费标准为每年1200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安排寝室住宿。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的研究生,根据学院所在地一年级寝室安排在花溪校区或两江校区内,二、三年级寝室安排在该学院指定的校外地点。
关于研究生奖助学金
针对研究生,我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成果奖、学科竞赛奖、考博奖等各类奖学金,同时还开设了 “三助一辅”岗位、临时困难补助及助学贷款等多项绿色通道。具体资助对象、条件、金额等内容请参见学校相关政策文件。最后执行以正式下发的文件为准。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重庆理工大学祝福同学们金榜题名,成功上岸!期待来年金秋时节,在重理工与“理”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