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完整的心理创伤并治疗的流程

2020-04-22 22:17 作者:狼的夏天  | 我要投稿

心灵想要大声呼喊。

昨天抽空把这部剧场版看完了。从青春片的角度来理解剧情,不免在结局的时候诧异,但是从心理创伤治疗的角度来看,就比较能说通了

结合冈田麿里的自传作品,她现在大概是想转职心理咨询师吧

 

女主角在小时候因为“多嘴”,造成了家庭的破裂(实际上犯错的是父亲,但是他转嫁了自己的错误)。因此女主得了类似于失语症一样的心理暗示疾病

鸡蛋的形象贯穿全作,蛋壳的破裂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隐喻,相信观众们都能理解

 

这部动画,从故事上来说,我觉得最大的特点就是“典型”

 

心理创伤开始是:为了“王子”(拯救者)的到来,所以不能说话

男主角的出现就像是宣告“王子”来了,因而开启了以唱歌代替说话的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是有弊端的,父母或者伴侣那样亲密关系的存在来治疗,只会留下更不稳定的裂痕

从剧情的表现上来看,就是女主角突如其来的“罢演”。当“王子”不是朝向她的时候,她所有的话语都不再有意义了。因此连唱歌都无法做到了

正因如此,男女主角在最后结局的时候才不会交往。因为一旦交往,“王子”的存在反而是必要的了,“鸡蛋”就不是从内部破裂的,而只是形成一个更坚硬的壳

女主角自己说话就成为了虚假的表象,这是不符合主旨的。正如他们两个在爱情旅馆里面的对话一样,女主角认为一定是自己“多嘴”才导致了家庭破裂。如果她不责怪自己,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逃避心理,心理创伤者认为自己做错了,陷入自我否定,逃避“本应做”的行为

当然这种说法是作为旁观者才能说得如此轻巧。到了创伤的地步,已经充满不安感了,是无法理解什么是“应该”或者“不应该”的。这时候,他人的介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母亲忙于工作,甚至母亲可能也因为创伤而不愿意面对女主角。反而造成了二次伤害

 

每个角色的表现基本都是有目的的,或者说是为了主旨服务的。这就是我想表达的“典型”,这些角色都不是“人”。是为了渲染情绪、推动剧情或者呈现主旨,在被安排的时间点做了各种被设定的行为

最突出的就是“罢演”剧情

因为不罢演就没法说明:鸡蛋不存在、王子也不存在,或者说他们都在人的内心中,这个道理

即使这个剧情充满了一种为了剧情而剧情的感觉,也不得不这样做。当然也可以说这是青春的躁动感

但是创作的刻意感也很强

 

因此这应该算是一部精巧的剧场版。各方面都不错,也很好懂。顺便,10年、20年之后,就不必特地去看了


完整的心理创伤并治疗的流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